---------------------------------------------------------------最新资料推荐------------------------------------------------------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第28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代表了一大系列的心律失常,临床较为常见。
本章所涉及的主要类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也属最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因另有章节专述故未包括在内。
这些心律失常虽然大多为非致命的,但发生率高,容易反复发作和药物治疗困难,使患者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下降或使心功能恶化、基础心脏病加重。
因此正确诊断和给予患者最佳治疗选择非常重要。
将各类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诊断要点、临床特征、发作时的处理、预防复发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及预后等做简明介绍,做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依据。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机制和自律性与触发活动异常是主要的发病机制,绝大多数室上速的机制为返返。
常见的折返性室上速有 AVRT、 AVNRT、持续性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与房扑等。
而房速则以自律性或触发活动机制多见。
1.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经常无症状,阵发性心悸是重要的1 / 24诊断线索。
表现为有规律的突发突止的发作特点,而窦性心动过速则为非阵发性,逐渐加速和逐渐减慢可做鉴别。
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以终止的心动过速通常提示有房室结参与的折返机制。
室上速发作时除心悸症状因心房肽分泌增多可伴多尿现象。
室上速病人如发作时心室率极快或心动过速突然终止时出现较长的心脏停搏间歇可发生晕厥。
晕厥也可因房颤通过房室旁路下传引起,或提示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如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或有脑血管疾病。
症状轻重常取决于心室率、有无心脏病基础、室上速的持续时间及病人的自我感觉。
持续数周或数月的室上速并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可以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2.诊断描记完整的心动过速时与窦性心律的 12 导联心电图对心动过速诊断极为重要。
至少应记录到 1 次发作时的 12 导联心电图。
12 导联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并不可靠,常作出错误的心律失常诊断。
对于频发短暂心动过速者常规心电图往往难以捕捉应行 24 小时 Holter 检查。
发作次数少的患者采用事件记录器或可携带循环记录器更优于---------------------------------------------------------------最新资料推荐------------------------------------------------------ Holterj检查。
对发作少但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选择埋置型循环记录器,对记录事件有利。
运动试验很少用于诊断,除非心律失常明显和运动有关。
若病史不充分或采用其它措施未能证实的心律失常患者也可选择食管心房起搏检查方法诱发和诊断。
对有明确病史和典型发作特点的病例,可以采用有创电生理检查直接进行诊断和导管消融治疗。
(1)窄 QRS 波心动过速:发作体表心电图 QRS 波时限120ms;观察 P 波情况。
AVNRT 时, P 波可部分隐藏于 QRS 波内,使 QRS 波变形, V1 导联呈伪 r波,下壁导联呈伪 s 波。
若 P 波重叠在 ST 段,与 QRS 波分开70ms,支持 AVRT。
而 RP 长于 PR,可能的机制是非典型 AVNRT, PJRT 或房速。
(2)宽 QRS 波心动过速:发作体表心电图 QRS 波时限120ms;诊断首先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需与某些特殊类型的室上速鉴别。
宽 QRS 心动过速的室上速见于下列情况:1)合并束支阻滞或差异传导:束支阻滞可以在窦律时就已存在或心动过速时才出现,由于心室率过快在束支系统产生的差异传导,也可因开始的长短周期现象3 / 24引发差异传导。
发生旁路同侧束支差异传导,可使心动过速频率相应减慢。
2)合并旁路前传:多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均可合并旁路前传,如房速、房扑、房颤等。
由旁路参与的 AVRT 可经旁路前传,而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或另一条旁路逆传。
表现为左束支阻滞(LBBB)的宽 QRS 波心动过速也可由少见特殊房室旁路引起如房束旁路、结束旁路和结室旁路。
有助于室速诊断的心电图特征为房室分离和心室融合波,胸前导联的 RS 波时限100ms(R波起始到 S 波低点)和 QRS 波均为负向呈 QS 型者,支持室速诊断。
3.治疗根据病史与心电图资料,一旦诊断明确,即应针对其机制和伴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采取相应的急、慢性治疗措施。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采用下述处理方法。
对宽 QRS心动过速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治疗原则应按室速处理。
某些终止室上速的药物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有可能使室速患者血流动力学恶化,给药前应注意鉴别诊断。
无论为室速或是室上速,只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直流电转复。
(1)窄 QRS 波心动过速的急性期治疗:---------------------------------------------------------------最新资料推荐------------------------------------------------------ 1)迷走神经刺激(如颈动脉窦按摩、按压眼球、咽喉刺激、屏气或冷水浸脸等)可终止心动过速或影响房室传导。
2)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腺苷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地尔硫卓)为首选。
腺苷起效快和半衰期短,需快速推注,有哮喘病史者不选用。
腺苷有可能诱发短暂房颤,对预激综合征患者不利。
静脉注射钙拮抗剂、普罗帕酮或受体阻滞剂,起效稍慢但维持时间长,可有效抑制触发室上速的房性与室性早搏,减少室上速的复发。
需注意观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副作用。
3)食管起搏超速终止心动过速。
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上速患者可立即予直流电转复治疗。
给予治疗过程中均应监测和记录心电图,观察终止和心律反应情况,有助对心律失常的进一步诊断。
心动过速终止在 QRS 波之后如无 P 波,支持 AVRT 和 AVNRT,终止于 P 波后无 QRS 波,支持为房速。
持续心动过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则支持为房速或房扑,可排除 AVRT,而 AVNRT 的可能性也小。
(2)宽 QRS 波心动过速的急性期治疗:1)直流电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动过速应立即行直流电转复。
5 / 24对不规则的宽 QRS 波心动过速(房颤合并预激)建议电转复。
如血流动力学尚稳定也可选用药物。
2)抗心律失常药:无器质性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选用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普鲁卡因胺。
有左室功能损害和心衰征象者首选胺碘酮更为安全。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诊断为室上速者按窄 QRS 波心动过速处理。
3)经旁路前传的宽 QRS 波心动过速可按室上速处理,但注意不能使用影响房室结传导的药物。
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室速则主要针对洋地黄过量处理。
二. AVRT 和 AVNRT 房室结外连接心房和心室肌的异常通路存在是 AVRT 的解剖学基础。
旁路如只具有逆向传导功能,称为隐匿性;而具有前向传导功能的旁路,则称为显性,心电图表现为预激图形。
预激程度充分与否取决于经由房室结、希氏束与房室旁路传导的程度。
有些患者旁路传导可呈间歇预激的表现。
显性旁路通常同时具有前向与逆向传导功能,仅有前向传导功能的旁路少见。
AVRT 以房室结的传导方向分为前向和逆向 AVRT。
经房室结前传心室而经旁路逆传心房的折返激动为前向 AVRT,---------------------------------------------------------------最新资料推荐------------------------------------------------------ 而逆向AVRT 的折返环激动方向与之相反,前传激动经旁路下传,逆传则经房室结或另外并存的旁路逆传到心房。
预激伴房颤则是一种潜在危及患者生命的心律失常。
如果旁路的前向不应期短,心室率可以极快,从而导致室颤。
有随诊资料统计,预激患者的心性猝死发生率为 0.15%-0.39%。
预激合并房颤患者多数年纪较轻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旁路不应期短于 250ms(RR 间期250ms)的患者属于高危状态,应积极建议射频消融治疗消除危险。
间歇性预激或用药后预激波易消失说明旁路的传导弱与不应期较长,属低危险患者。
AVNRT 的折返环位于房室交界区,由房室结自身和结周围心房肌构成的功能相互独立的快径和慢径组成。
典型的 AVNRT 以慢径前向传导、快径逆向传导,故称为慢-快型 AVNRT。
少见的类型还有快-慢型和慢-慢型 AVNRT,其折返环分别为快径前传、慢径逆传和两条慢径之间折返所致。
无论何种类型 AVNRT 射频消融慢径均可达到根治疗效。
AVRT 和 AVNRT 都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速,后者女性多于男性,。
流行病学统计首次发作有症状心动过速的年龄, AVRT为 2314岁, AVNRT为 3218 岁。
7 / 24AVNRT发病年龄较迟, 16 岁以下患者仅占 9%。
对于临床阵发性室上速发作较频繁的患者首选治疗应为择期射频消融术根治。
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急性期治疗及某些不愿意接受消融治疗或无条件进行消融治疗患者的预防性治疗。
用于改变房室结传导的药物有地高辛、维拉帕米、受体阻滞剂、腺苷和地尔硫卓;用于抑制旁路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有 I 类(普鲁卡因胺、丙吡胺、普罗帕酮和氟卡尼)和 III 类(依布利特、索他洛尔和胺碘酮)。
急性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需用静脉给药。
对宽 QRS 波心动过速(预激)患者的处理需做特殊考虑:对逆向性心动过速患者,药物治疗是针对旁路或房室结,因为这两条途径都是心动过速折返的组成部分。
如果心动过速是在两条旁路之间折返,房室结仅仅是心动过速的旁观者,则抑制房室结传导的药物也就无效。
腺苷的使用也需慎重,因其可诱发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依布利特、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或氟卡尼能减慢或阻断旁路传导,常被选用。
预激患者发生房速或房扑时,可经旁路 1:1 传导,更不能应用房室结抑制性药物,宜使用抑制旁路传导药物,即使这些药物不能转复房性心律失常,也能减慢心室率。
预激伴房颤宜静脉注射依布利特、普罗帕酮、氟卡尼或普鲁卡---------------------------------------------------------------最新资料推荐------------------------------------------------------ 因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