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2011年12月
科教纵横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文/顾金香
摘 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将翻译研究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了文化角度,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指出其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23-01
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

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

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Franz Boas)和萨丕尔(Edward Sapir)以来,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语言要把语言放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

由此可见,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翻译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的桥梁。

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然要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由此说明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社会习俗,文学艺术,历史事件,宗教文化和寓言神话这五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社会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社会习俗的差异体现在思维差异、日常交际和称谓方面。

在中国,白色代表着死亡,而在西方,白色则代表着纯洁。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彼此“吃饭了吗?”“去哪里啊?”等这些问题,以示关心和问候,而在西方这些问题则被认为是侵犯人的隐私。

称谓方面,汉语中的一些亲属之间的称谓可以使用于非亲属之间,而英语中这种用法不普遍。

另外,有些称谓两种语言完全没有对应语,比如汉语中的老师一词,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

2、文学艺术的差异。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学是其语言的精华,文学表达方式的不同反映了文化的差异。

“Green—eyed monster”源自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喻陟“嫉妒别人的人”,而汉语中同样的表意则有“眼红”一说。

汉语中形容某事物出现时间短,有“昙花一现”的说法,而在英语中则通常用“a nine days' wonder”来说明同样的意思,其源自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特罗勒斯和克里希德》。

3、历史事件的差异。

历史事件具有民族特殊性,也影响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会产生一些新的表达方式,甚至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民族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4、宗教文化的差异。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语言文化都深受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基督教经典《圣经》对西方的语言文化影响深远,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人物故事成为现在英语语言文化中一部分。

5、寓言神话的差异。

语言神话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神话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

影响英语的神话传说主要是希腊罗马神话和伊索寓言。

在神话方面,中西方有很多不同,也反映在语言上。

在希腊神话中,是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到人间,而中国则有“伏羲氏燧木取火”的典故。

伊索寓言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影响,英语中“borrowed plumes”是“借来的羽毛”的意思,比喻“靠别人得来的声望”;对应的汉语中,则有“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

所以,同样的寓意,在不同的文化中的载体是不一样的。

二、 文化差异对译文的影响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萨尔(Edward Sapie)说过:“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中英两国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各有其特殊性,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在翻译的时候要兼顾语言的文化属性。

一般来说,译文受文化差异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1、文化信息的丢失。

各个民族和国家历史的发展不同,因而所沉淀的历史文化也不同。

缺乏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译文读者往往只懂得字面意义,而没有获得其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

或者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造成了文化信息的丢失。

英语国家为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源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短语“Achilles' hell”指“致命的弱点”,《圣经》中的“Judas”指叛徒,“b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指品行不好的人。

这些意义都根源于宗教文化或者是神话传说,人们使用的时候,更多时候想到它们的比喻意义。

2、文化信息误导。

文化的不同带来了理解上的差异。

如果用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去理解别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就会导致信息获取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对信息进行解读。

比如在英美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短语“handwriting on the wall”,如果简单把它译成“写在墙上的字”,那么就已经对其本意进行了错误解读。

其实,这个短语是有宗教渊源的,出自《圣经.旧约.但以理书》,是说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宴请大臣时发现有一只手显现,在墙上写字,但以理解释说这预示着巴比伦国的末日已到。

后来人们就用“写在墙上的字”表示“灾祸的预兆”。

对同一事物的褒贬不同,也常造成文化信息的误导。

3 、文化信息的理解障碍。

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对其他民族来说,要么是陌生的,要么是迥异的,要么是相斥的,从而构成理解上的空白,交际中的障碍。

“the wooden horse of Troy”字面意义是“特洛伊木马”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很难理解这个“木马”指代的具体内容。

这个习语原来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中“木马屠城”的故事情节,所以其意义就是“潜伏在内部的敌人”。

有的小说影响很大,其中的人名和词汇变成语言的一部分,如Shylock常用来表示表示吝啬无情的人,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不理解这个背景,就会对其指代感到莫名其妙。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汇本身就是其所属民族重大历史时间的浓缩和忠实写照。

一般英美人对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解,远远不如我们深刻,尽管他们可能了解这一段历史。

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传统知识,要理解异族文化是不容易的。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工作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文化差异对翻译制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李莉.从文化等值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河北工业大学,2010.
2011.12 2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