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7S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塑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节能、清洁、安全生产,把不良因素扼制于萌芽状态,特制订此制度。
2、范围
2.1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对“7S”绩效的奖励和处罚标准;
2.2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厂各部门(包括办公楼各办公室)、生产车间及其
全体人员。
3、7S术语
3.1 整理:相关各部门之物品、文件、工具及设备等之分类管理管制,明确
判断要与不要,不要的坚决丢弃,使作业现场没有任何妨碍工作
或有碍观瞻的物品。
3.2 整顿:相关各部门物品、文件、工具及设备等明确地规划、定位,并加
以标识,以达到能快速、正确安全地取得所需要的物品。
3.3 清扫:厂区内外环境之打扫清洁无异味,保持干净明亮的环境。
3.4 清洁:厂区内外环境之美化及各部门办公室内外之清理无污并保持到最
佳状态,维持以上3S工作,使其规范化、标准化。
3.5 素养:依据厂规严格执行厂规厂纪并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自觉遵守纪
律和规则。
3.6 安全:公司所有员工及设备等工业安全管理。
3.7 节约:公司所有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物料的发放、领用依标准进行,无浪费。
4、组织架构
“7S ”现场管理检查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5、职责
5.1 公司7S 执行小组是公司7S 管理的主导部门,负责对公司各部门、生产
车间在7S 工作中的绩效进行考核。
组长:
组员: 副组长:
组
员
: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5.2 公司7S执行小组根据本制度相关规定,提出奖惩明细,报7S负责人审
核同意,下达奖惩考核决定。
5.3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相应的奖惩给予核对。
5.4 财务部依据奖惩考核,负责执行。
5.5 各部门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本制度负责对部门各班组、
在岗员工在7S生产工作中的绩效进行考核。
5.6 公司7S执行小组负责对公司部门(车间)、在全年7S生产工作中的绩效进行考核。
6、检查及奖惩
6.1检查方法
6.1.1 公司7S检查共分为集中检查及日常巡查,其中集中检查为3-4次/
月、日常巡查视工作开展需要进行,无明确次数;
6.1.2 检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附件二《7S检查范围及执行标准》。
6.2 考核
6.2.1每月7S执行小组根据设备部A、B区的设备一级保养专项检查、安
委会对消防与安全生产(含工伤预防)的专项检查和“7S执行小组”
在日常巡查的三项检查结果,综合评比出前三名和后四名(月度评
比),按当月7S检查得分综合评比产生,按照相应比例给予奖励和
惩罚;
6.2.2相关部门管辖范围内的生产现场不符合要求时,在日常巡查发现的,
及时通知并督促该部门(车间)主管进行整顿;对于第一次检查不合
格的,内网公布其检查结果,并要求作出立即整改;三日后复查如还
未整改且又无充分理由的,按执行标准扣罚相应车间主管、责任线主
管(技术员),(重大责任事故另行处理);内网公布复查结果;6.2.3对非本部门在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场地施工、作业造成本部门场地
脏、乱的,本责任部门有权督促其及时清洁、处理;如未及时作出处理的,一经查出,由本责任部门主管、责任线主管(技术员)全权负责承担;
6.2.4月度集中检查采取评分制,即每个区域以100分为基准,每发现一项
扣取相应的分数(每项一分/该区域的加权系数),得出每个区域的
相应分数;日常巡查采取首次发现不合格项给予整改,第二次复查同
类不合格项根据“附件二”的标准予以罚款,第三次在第二次罚款的
标准上予以翻番罚款,依次类推;
6.2.5公司各部门(车间)可实行内部自检,其奖惩标准不能高于本文件的执行标准。
7、7S奖惩实施细则
7.1月度检查奖惩方法:每月按周进行检查,根据当月得分平均分数进行评
比,分别评比产生7S最佳部门前三名和7S后进部门后四名;
7.2对7S月度最佳部门和后进部门的奖惩
7.2.1对7S最佳部门第一名给予15元/人等值的奖品、第二名给予10元/
人等值的奖品、第三名给予8元/人等值的奖品,由安委会统一发放;
7.2.2对7S后进部门后四名给予最后一名20元/人的罚款,倒数第二名给
予15元/人罚款,倒数第三名给予10元/人的处罚,倒数第四名给予
8元/人的罚款;处罚费用在部门奖金中扣除;
7.2.3月度前三名平均得分低于85分不予奖励,后四名高于80分不予处罚;
7.2.4每月7S评比扣罚费用作为专款专用,用于奖励先进和公司7S推行经
费,财务部将扣罚费用设在安委会专项账户,由安委会统一支出,7S 小组组长审核,财务部进行核对;
7.3活动经费以年度实行罚款与支出平衡,超出部分由公司支出;
7.4办公区域奖惩将视情况参照本细则实行。
8、其他
8.1本制度由安委会负责起草制订,最终解释权归安委会所有;
8.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附件
9.1 《7S管理术语》
9.2 《7S现场检查范围及执行标准》
9.3 《7S检查加权系数设定和评比办法》
附件一:
7S管理术语
一、“7S”管理之概念
7S管理即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
由于前五个词组日文的罗马拼写和第六个词组英文的字母
拼写中,第一个字母均为“S”,故简称为“7S”。
7S管理起源于日本,现已成为企业现场管理的经典之作。
二、“7S”管理内容
1、整理:对工作现场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区分为必要物品和非必要物品、
常用物品和非常用物品、一般物品和贵重物品等。
1.1要点
1.1.1现场的必需品要适量,将必需品的数量要降低到最低程度。
1.1.2非必需品是指在这个地方不需要的东西在别的地方或许有用,并不是完全无用的意思,应寻找它合适的位置。
1.1.3不要的东西则坚决处理掉。
这些被处理掉的东西可能包括原辅材料、
半成品和成品、设备仪器、管理文件、表册单据等。
1.1.4当场地不够时,不要先考虑增加场所,要整理现有的场地。
1.2目的
1.2.1把占用的“空间”腾出来活用。
1.2.2防止误用、误送。
1.2.3防止变货和积压资金。
1.2.4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2、整顿:对非必要物品果断丢弃,对必要物品要妥善保存,使工作现场秩
序昂然、井井有条;并能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这样才能做到想要
什么,即刻便能拿到,有效地消除寻找物品,避免时间的浪费和
手忙脚乱。
2.1要点
2.1.1除必需物品放在能够立即取到的位置外,一切乱堆乱放、暂时不需放
置而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均应受到现场管理的责任追究。
2.1.2必需物品必须定置摆放,做到物各有其位,物在其位。
2.1.3实行目视管理,确保必需物品存放状态(名称,数量,型号,计量器材受控)符合规范。
2.2目的
2.2.1工作场所一目了然,缩短前置作业时间。
2.2.2压缩库存量,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2.2.3塑造目视管理的工作场所。
2.2.4整齐、有标识,不浪费时间找东西。
3、清扫:对各自工作岗位周围、办公设施进行彻底清扫、使其干净、整齐、整洁,保持无垃圾,防止污染发生。
3.1 要点
3.1.1全员参与,没有例外。
3.1.2区域划分清楚、明晰,责任到人。
3.1.3设备异常在保养中就能发现和得到解决,避免在使用中“休克”。
3.2目的
3.2.1清除“脏污”保持工作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使不足、缺点更明显化。
3.2.2摆放好各种、各类物件。
3.2.3稳定、保证品质。
3.2.4保养、维护机械设备;减少工业伤害。
3.2.5在每天下班后必须对所辖地段的工作场所现场认真进行清扫,使其达
到没有垃圾、没有脏污的状态,只有在经常清扫的情况下,才能换取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
4、清洁:将以上“3S”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使其生产现
场时刻保持整洁,让良好的工作场所得到维护,并逐步纳入高水
准化。
4.1要点
4.1.1清洁就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日常维持活动,即形成制度和习惯。
4.1.2定置管理制度,促使清洁作业规范化,标准化。
4.2目的
4.2.1工作场所清洁状态长期得以保持。
4.2.2通过制度化来维护上面“3S”成果,并显现“异常”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