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章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第10章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患者王某,女,58岁。有一天王某和老伴一起去买菜,王某一 直念叨买胡萝卜,买过了也不记得还要买,并且不记得回家的路, 跟着老伴回家后也不认不出家里的门,以为是别人的家。当小女儿 将自己的结婚证拿回家给父母看的时候,王某认不出小女儿了,像 是别人家女儿结婚一样,夸着小伙子长得好。女儿和丈夫见情况不 对带王某到医院检查,检查的时候患者对于医生的提问答非所问。 医生给王某做了一些简单的测试,发现王某对于简单的词语很难记 住,短时间内就遗忘了。对医生要求的一些简单动作也不能完成。 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症患者。
(四)中年心理问题 中年人智力、精力、反应速度、记忆能力都
有所下降,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自我价值丧 失感。中年时期还会出现人际关系、经济、婚姻、 侍奉老人、教育子女等各方面冲击,心理压力极 大。
(五)老年心理问题 生理方面,感觉迟钝、思维缓慢、近记忆减
退等。心理方面,孤独感、情绪不稳定、怀旧 感;消沉的情绪和言行不一的人格偏差;固执 己见、刻板;焦虑、惊恐、对身体过度关注。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3.青少年心理保掘潜能; 2.自我意识方面:进行卫生知识和美学教育;培
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护青少年的自尊心 ; 3.性方面:进行生理卫生、自卫和避孕方法的教
育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4.中年期心理保健 1.量力而行 2.放松调节 3.协调好人际关系 4.修身养心,陶冶情操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2.慢性病人的心理保健 使病人正确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鼓励
病人树立信心、坚持治疗。同时,组织慢性病人 开展适宜的娱乐体育活动,提高生活乐趣,以缓 解病人的消极情绪。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1.婴幼儿心理保健 (1)母乳喂养 (2)训练教育 (3)家庭环境与幼儿教师责任大 2.儿童期心理保健 1.处理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问题 2.不要培养标准儿童 3.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第十章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指 导;精神疾病不同病程的家庭指导。
2.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危机干预的概念;常见 精神疾病的家庭指导。
3.了解: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危机干预的基本技 术。
学习导入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智力正常 (最基本) 2.情绪良好 3.人际和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
第二节 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征
1.感知度差异 病人对声、光、温度、体位、疾病信息等 异常敏感。
2.记忆力减退 有些病人不能准确回忆病史,不能记住医 嘱,甚至刚说的话,刚做完的事都难以记起。
思考
1.该患者的心理治疗措施有哪些? 2.该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有哪些?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所谓心 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 不相予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 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 幸福感;在工作中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 着有效率的生活 。”
3.思维能力下降 表现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下降,解 决问题犹豫不决。
(二)情绪特征
患病后情绪反应最常见,最突出。 1.焦虑 是患病中后期普遍存在的情绪反应。分为: (1)期待性焦虑 (2)分离性焦虑 (3)阉割性焦虑 2.抑郁 病人对疾病应激失控,治疗受挫,康复信心的丧失是产 生抑郁的重要原因。 3. 愤怒 是病人十分普遍的情绪反应。常心烦意乱、情绪易波动、 易发怒、为小事唠叨不休或大发雷霆。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关于儿童阶 段 ⑴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婴儿期) ⑵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幼儿期) ⑶主动性对内疚(学龄前期) ⑷勤奋对自卑(学龄儿童)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内心深处常充满矛盾,与外界常常发
生冲突。因此,是容易发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的高峰期。身心发展很快使得这个时期的稳定 性差,但可塑性强。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一 、心理保健 (一)社区病人的心理保健
1.残疾人的心理保健 ①帮助、指导他们尽可能进行一些必要的医学治疗 及康复训练。 ②提供适合他们的环境,尊重、帮助、照顾残疾人, 同时促进他们与其他人群的交流 ③引导他们面对现实,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抚慰, 增强他们的生存技能,有条件的发挥他们的自理、 自立能力,通过实现自身价值来减轻心理压力。
3.家庭和睦
二、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mental crisis)是个体面临重
1岁~3岁:生活秩序紊乱、冷酷无情、顽固、胆怯忧 郁、躁动不安;
3岁~6岁: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度自我限 制或顺从、任性及反抗等人格特征。
二、生命周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儿童心理问题 自卑、缺乏自信、强迫、焦虑、充满失败感
等人格特征,任性、骄纵、自私、孤僻、不合作、 过于敏感、易受伤害等个性缺陷。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5.老年期心理保健 社区护理人员应对老年人倾注更多的关爱,
注重自我修养和交谈方式。社区应开设符合老年 人特点的活动场所,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脑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正确对待衰老,保持乐观情 绪,安享幸福晚年。具体保健内容如下:
1.正视现实,发挥社会力量
2.生活丰富多彩
(三)人格特征
人格改变大致归类为: 1.自尊心增强 2.猜疑 3.依赖性增强
(四)意志行为特征
由于基本的刺激会引起一些病人意志行为的不 良变化,常表现出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缺乏, 疾病恢复中稍遇困难便动摇、妥协,失去治疗信 心,缺乏自制力。
二、生命周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婴幼儿心理问题
1个月~1岁:表现为与人交往时焦虑不安、畏缩及疏 远、自我意识增强、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具有极强的不 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