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鉴赏散文的形象(公开课版)

鉴赏散文的形象(公开课版)


(一)分析主要物象作用“2角度”
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分析 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内容主旨作用 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 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 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 作用。 掌握答题模式: 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掌握好答题的两个角度:艺术构思作用、 内容主旨作用。表述上采用总分模式: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物象做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 分析。
变化,等等。对散文人物形象的鉴赏,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
(1)明确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和内涵,包括外表、身份地位、社 会历史背景、思想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意义; (2)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 细节、心理等)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其他人物形象的映照和衬托 等 )。
(一)人物形象的内涵 1.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勤劳、善良、淳朴、忠厚、内向、腼腆、 懒惰等。 2.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如:乐观、悲观,活泼、向上,积极、消极, 乐于助人等。 3.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如:爱国、守旧、反动、愚昧、自私、贪婪等。 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如:人物身份、社会地位、代表意义等。 (二)四角度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1.叙事情节——在阅读时就分析事件,理清情节,从中概括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细节概括人物的思 想性格、精神风貌。 3.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概括。 4.评价议论——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 分析概括。 高考文学作品的赏析主要是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赏析
对别人的描绘或对景物的描绘,对气氛的渲染,来烘托描写对象。这也是
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是对直接描写的一种补充。 ⑦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干个细节描写组 合起来,人物描写才能具体化。因此,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最小单位, 细节描写也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主要类型
范 围 及 作 用
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①外貌描写(包括衣着),有的也涉及到精神。读作品,看外貌, 有时是有助于掌握形象特征的。 ②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看人物做了些什 么,是出于什么动机、目的去做的:做这事的态度是怎样,是主动、迫 切地去做,还是勉强被迫去做。因此根据行为就可以看出思想、性格来。 ③人物的语言描写。这是指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人物的语言是他 们心灵的道白,听他们说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素养、地位、身 份。关键性的语言更是可以洞察其思想感情和性格。所以,分析人物的 语言就要透过言辞去看思想、性格。 ④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的文章直接描绘剖析人物的心理,以便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明。 写心理,一是表明其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本是性格层面的,开朗、 平和、达观、宁静,或是急躁、张狂、暴怒,甚至是反复无常、歇斯底 里,心态也是变化的,从喜怒哀乐直接去找到其他原因的,这就又可看 出思想境界。
概括分析物象特点的角度
1.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 气味等。 2.联系外部环境,把握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 神),明确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3.进一步明确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 说出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4.注意答题区间及答案组织顺序。对主要物象特点、内涵 的概括分析一般要着眼于全文,但要特别关注该物象在文 中出现的位置,其前后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地方。答题 时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答题角度 赏析人物形象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 (2)人物的精神风貌由人物的思想、社会价值组成,要特别关注人物的思想 特征。 (3)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 主人公的角度感受人物的心理或感情。 (4)掌握答题模式: ①概括型,直接将人物思想、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答出即可。 ②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 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③作用型,从三个方面作答。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方面思考(社会意义、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或正衬或反衬的作用);从揭示或暗示主 题方面思考,思考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各种启示;从文章 的线索方面思考,若是线索人物在文中多次出现,那么就应思考这个人物是 否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 2015年高考湖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⑴—⑷题。(21分)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 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 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 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 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 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 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 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毕竟老法 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夗,这只色泽 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 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夗。”
鉴赏散文的形象
散文形象
人物形象
物 象
景物形象
一、关于形象的赏析 作品形象: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 ②领会形象的深层内蕴,赏析其象征意义。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写人叙事类的散文中,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
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夗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 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 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 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夗,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 ——我双手接过, 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 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 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 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象——从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主题的揭示和对现实意 义的启示两方面思考。 2.次要人物形象——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 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题型二、欣赏景物形象
• 分析景物形象,包括体味景物特点,把握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有时要和语言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 景物形象的塑造对于表现思想情感和刻画 人物的作用,不外乎直接表现思想内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对作者思 想情感的发展与深化起推动作用等。
1.把握景物形象特征
2.了解景物形象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3.分析景物形象对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答题模板】 先作定性分析,再作定量分析;概括景物的特征,特别是要注意景物与其所指向 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分析景物形象作用的技巧
1.主要景物形象 (1)内容主旨——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2)艺术构思——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贯穿在一 起的作用。
二是心理活动。想了些什么,怎么想。有什么期待、企盼、憧憬; 有什么打算、安排;有什么失落、忧伤、绝望。看他们到底在想什么,通 过这些心理活动过程,足以看出一个人的立场、观点、生活态度、性格特 征。
⑤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展示人物性格的一个平台。
⑥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就是不直接描写人物或事件,而是通过
包括对话、独白等。它能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
语言描写 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 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等。 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可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