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唐代文学-第二课:高适与岑参

三年级上-唐代文学-第二课:高适与岑参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也是岑参的代表作品,写于他 第二次出塞时期。这时他在边塞很受长官赏识,心情愉快,作品也奔放洒脱。这 首诗是送别朋友武判官从边疆回京城时写下的,想象丰富,感情深厚。
4 网络课程 QQ 关爱群:207031067
三年级上册
高思网络课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 参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雪净胡天①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②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③,风吹一夜满关山④。 【注 释】 ① 胡天:指边疆地区的天空。胡: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② 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③ 借问梅花何处落:“梅花”一语双关,既是指中原家乡的梅花,又 是指笛子吹奏的曲子《梅花落》。
3 网络课程 QQ 关爱群:207031067
北风卷地白草折○1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2 湿罗幕○3 ,狐裘○4 不暖锦衾○5 薄。 将军角弓○6 不得控○7 ,都护○8 铁衣冷难着○9 。 瀚海○10 阑干○11 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12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13 ,风掣○14 红旗冻不翻。 轮台○15 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年级上册
高思网络课程
高适与岑参
作者简介
高适(700 - 765) 字达夫、仲武,沧州人,世称高常侍。唐代著 名边塞诗人。出身贫寒,有游侠气质。有《高常侍 集》等传世。 高适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奋发进取、蓬勃向上 的时代精神。 代表诗作有《别董大》、《燕歌行》等。
岑参(cén shēn)(715 - 770) 荆州江陵人,做过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唐 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描写边塞风光的诗歌既有亲身经历,又有 丰富想象,十分精彩。 代表诗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 师西征》 、《逢入京使》等 。
5 网络课程 QQ 关爱群:207031067
三年级上册
高思网络课程
○8 都护:官名。汉唐两朝在西域都设有都护府管理边疆军事。都护 府的长官就叫都护。 ○9 着(zhuó ):穿。铁做的盔甲被冻得太冷,几乎没有办法穿。 ○10 瀚海:大海。这里是比喻,指广阔的沙漠。 ○11 阑(lán)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12 中军:主帅的营帐。 ○13 辕(yuán)门:军营的大门。 ○14 掣(chè):拉,扯。 ○15 轮台:地名,在现在的新疆。这里泛指北方边疆的军事据点。
三年级上册
高思网络课程
④ 关山:又称陇山,是唐代出塞的必经之路,交通要道。位于甘肃 天水。
【赏 析】
这首《塞上听吹笛》一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雪后的军营中一个安宁的夜晚。 牧马归来的战士听到悠扬的笛声从夜空中传来,艰苦的征战生活中终于可以得到 片刻的休息。更巧妙的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用“双关”的手法同时表达了两种意思。一方面是说,优美的《梅花落》笛曲被 晚风吹着,飘遍了整个关山。另一方面是说,《梅花落》这首曲子勾起了所有战 士的思乡之情,战士们想到家乡的梅花,就觉得仿佛整个雪后的关山也飘满了梅 花的清香。那洁白的雪地,就像是落梅满地的家乡呢!浓浓的温情充满了这个安 详的边塞之夜。有声的笛曲和无声的思乡之情交融在一起,同时还伴着想象中梅 花的清香……这两句诗赢得了古往今来很多读者的喜爱。你是不是也很喜欢呢?
【注 释】 ○1 白草:西域的一种草,秋天干枯后变成白色。折,读 shé。 ○2 珠帘:用珍珠穿成的帘子,是一种美化的说法。 ○3 罗幕:用丝织成的幕布,也是美化的说法。 ○4 狐裘(qiú):狐狸皮做的大衣。 ○5 锦衾(qīn):丝绸做成的被子。 ○6 角弓:一种以兽角做装饰的硬弓。 ○7 控:(把弓)拉开。因为天气太冷,连弓都冻得拉不开了。
1 网络课程 QQ 关爱群:207031067
三年级上册
高思网络课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知识链接
高适与董庭兰
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 多么潇洒豪迈的送别之词啊!当两个朋友彼此告别,各奔前程时,这样的赠言一 定会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那么你知道最先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谁吗?他就 是我们今天讲到的诗人——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好友董庭兰时写的。当时他为董庭兰作了两首七绝,这是第一 首,也是高适所有诗篇中最有名的一首。因为董庭兰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大,所 以这两首诗就叫做《别董大》——送别“董老大”的意思。说起董庭兰,他的名 声可不比高适小。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琴师,擅长弹奏七弦古琴。当时的宰相房 琯(guǎn)十分欣赏他的演奏,另一位著名诗人李颀(qí )也写诗赞扬过他的 高超技艺。但盛唐时期,外来的“胡乐”流行一时,懂得欣赏传统古琴艺术的人 毕竟已经不多了。失意的董庭兰不得不离开繁华的都市,远游四方。他的朋友高 适当时也很不得意,穷困潦倒,但仍然以豪言壮语鼓励董庭兰:“不要发愁离开 京城以后没有知心朋友,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的才华呢?”
【赏 析】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诗。歌行体没有长度限制,很适合细致地描写景色,或者 大段地抒发感情。虽然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直白地表达离别的不舍, 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边塞奇异壮丽的雪景之中。这首诗最家喻户晓的就是 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大雪过后,世界一片洁白,树 枝上也积满了厚厚的白雪。本来是这样寒冷的边塞景象,诗人却突发奇想地告诉 我们,昨天夜里没有下雪,而是吹来了一阵春风。树木们得到了春天的消息,就 在一夜之间开出了漫山遍野的梨花。春风和暖,山花烂漫,这是中原的春天才有 的景象。但诗人却用他神奇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在寒冷的边塞也有春天。怎么 样?是不是好像还闻到了梨花的清香呢?
2 网络课程 QQ 关爱群:207031067
三年级上册
高思网络课程
在离别之际,高适没有谈到悲伤和思念,却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真挚 的祝福。是不是很有英雄气概呢?有这样的好朋友,董庭兰在之后的奋斗中,一 定也会更有信心和动力的。
作品欣赏
(一)
在高适的众多边塞诗作中,《塞上听吹笛》是很著名的一首,也是很特别的 一首。与那些悲慨豪壮的长篇诗作相比,这首七绝短小精致,情韵悠长,表现了 征战生活平静安详的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