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PPT

出师表PPT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 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 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 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 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 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 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 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宏大理想。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出师表》
隆中对策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后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 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 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 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 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 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 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 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 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 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 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 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 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 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 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
历史的天空
音乐欣赏

诸 葛

亮表
表说 铭记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 问题的观点。常采用托物言 志的方法 。例如《马说》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例如《陋室铭》
记:游记。例如《小石潭记》
【了解文体】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即 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多是陈 述自己的愿望、请求,或是对某些 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 情相结合的写法,要求写得辞情恳 切,委婉动人,陈述衷情。本表以 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 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 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 诏辅助后主刘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出
使











诸葛亮年谱
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小结
第二部分(6、7)
自叙经历,(以“三顾茅庐”、“白 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忠心与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八九段分析
第八段
表明出师的希望与决心, 归纳各方的责任。
严于律己
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向后主提出希望
第九段
表明耿耿忠心与依依不舍之情。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一
二 三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像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杜甫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于五丈原。
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火烧赤壁
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六七段分析
第六段 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第七段 追忆白帝城托孤,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写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陈出师目标
听读课文,注意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忠谏( jiàn )
裨补( bì ) 遗( wèi )陛下 攸( yōu ) 陟( zhì )罚 臧( zāng) 否( pǐ )
行( háng)阵 猥( wěi )自 夙( sù )夜 驽( nú )钝 攘( rǎng )除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解, 与同桌一起疏通课文
1
广开言路
2
赏罚分明
寓情于议
3、4、5 亲贤远侫
6 7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表达心愿:托孤之事
寓情于叙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提出出师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文章的主题
规劝刘禅完成“兴复汉室”的 大业;表达自己“北定中原、兴 复汉室”的坚强意志、对先帝与 后主的感恩和忠诚之心。
阅读1—5段,
思考: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 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 条建议?
第一段分析 先帝崩殂
第1条建议
不利 天下三分 危急存亡
(
开广 张开 圣言 听路
)
益州疲弊
不懈于内 有利
忘身于外
诚宜… 不宜…
追殊遇 报陛下
(正反)
第一条建议
第二段分析
严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明
赏 罚
不宜偏私,内外异法
以昭陛下 平明之理
第三四五段分析
第3条建议
亲 贤 远
荐 宫中之事 贤 臣 营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先帝称能之臣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佞 引 亲贤臣,远小人

(nìng)训 亲小人,远贤臣
先汉兴隆 正反 后汉倾颓 历史教训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小结
第一部分(1-5)
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后主刘禅继承 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 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