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⒈白细胞分类计数 ⒉成熟红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⒊略估血小板形态与数量 ⒋注意有无寄生虫疟原虫
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 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 用骨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 显色,复染等程序染色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
㈠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Peroxidase( POX ) Staining
骨髓涂片和染色注意事项
➢ 载玻片要洁净;推端要光滑 ➢ 推玻片与载玻片呈约30度角 ➢ 骨髓抽取后要立即涂片,推制骨髓片约8张左右
送检 ➢ 涂片一般不用抗凝剂 ➢ 涂片时要保留片尾和边缘 ➢ 涂片制成后,快速摇动或扇干,不可火烤 ➢ 染色太浅-干燥后重染,若太深-干燥后-滴
数滴甲醇-稍停片刻-冲洗
为0.1-0.2ml ➢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率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疼感 ➢骨髓液中可见到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滴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含大量幼稚细胞,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干抽
❖概念: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 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增生减低 ➢肿瘤骨髓浸润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Xiaoyan Zhang
概念
骨髓象检查是用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 来观察骨髓中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疾病的诊 断、疗效观察、预后的判断等都具有重 大价值。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⒈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特征性细胞形态改变
各类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
Rubricyte (中幼红细胞) 8-12 u Nucleus no nucleoli with clumpy chromatin Cytoplasm moderate amount gray-blue with pink-tan
Metarubricyte (晚幼红细胞) 8-10 u
Nucleus round and pycnotic
round with fine chromatin and 2-5 nucleoli
Cytoplasm scanty and deep blue
Prorubricyte (早幼红细胞) 10-15u Nucleus 2-4 nucleoli with thickened chromatin Cytoplasm small amount and blue
Cytoplasm pink-tan with blue tinge
晚幼红细胞脱核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标本的采集
骨髓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部位:胸骨、棘突、髂骨等处
➢方法:多用穿刺法吸取
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穿刺必须严格无菌 ➢吸取骨髓液的动作要缓慢:首次吸取量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转移癌
霍奇金病R-S细胞 NHL骨髓浸润
戈谢(Gancher)病 尼曼-匹克病 疟疾
黑热病
⒉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造血功能改变为主
溶血性贫血(H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⒊鉴别诊断
●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变粗糙密集, 着色由浅变深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核仁:从有到无 (3)细胞浆 ●量:由少到多 ●颜色:由深蓝变浅、变为红色
(成熟红细胞) ●颗粒: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 (4)胞核与胞浆之比 一般由大变小
Rubriblast (原红细胞) 10-19 u
Nucleus -
原因不明发热、淋巴结、脾或肝 肿大,骨痛或关节痛
PB异形淋巴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嗜酸细胞增多症
适应症
➢确诊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协助诊断部分血液系统疾病 ➢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患者多次检查外周血异常;有不明原因
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 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作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局部皮肤有弥漫化脓性炎症或局部骨髓
增 生 减 低 1:35-70
1:50
0.5-1
CAA
增生明显减低 1:100-300 1:200
<0.5
AAA
⒊观察巨核细胞
数量:低倍镜 成熟程度:油镜 产血小板功能 形态
4aucher细胞 Niemann-Pick细胞
(二)油浸镜检查
㈡油镜下检查
有核细胞计数、分类 粒、红比值(myeloid:erythroid)
M:E=2~4:1
粒红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
• 正常:见于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红两系平行增 多如红白血病,平行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粒红两系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多发 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 增高:①粒细胞系增多,如急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急性化脓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 反应;②红细胞系减少,如纯红细胞性再生障 碍性贫血
粒红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
• 减低:①粒细胞系减少,如粒细胞缺乏 症;②红细胞系增多,如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
观察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寄生虫 粒系总数各阶段比例 红系总数各阶段比例 淋巴细胞系统各阶段比例、总数 注意单核细胞总数比例 浆细胞总数、比例 巨核细胞计数、分类
㈢Blood Smear
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㈠低倍镜检查 ⒈确定骨髓标本取材和涂片满意?
⒉观察骨髓增生度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1:0.5-2
1:1
>50
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1:5-12
1:10
>10 白血病,增贫
增 生 活 跃 1:16-32
1:20
1-10 正常,各种贫血

血细胞生成 发 育规律 正常形态学特征
㈠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
(1)细胞大小及外形 ●大小:由大逐渐变小(巨核细胞相反) ●外形: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红细胞始终呈圆形)
(2)细胞核 ●大小: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形:由圆变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成熟红细胞无核) ●核位置:居中或偏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