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位线定理PPT教学课件

中位线定理PPT教学课件

AD∥EF∥BC,
EF 1 AD BC
2
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为梯形的中位线;
求证:AD∥BC∥EF,EF=1 AD+BC
2 证明:连接AF并延长,并BC的延长线于点G ∵AD∥BC, ∴∠DAG=∠CGA,∠D=∠GCD ∵DF=FC ∴△ADF≌△GCF(AAS)
∴AD=CG,AF=FG ∴EF是△ABG的中位线 ∴EF∥BC∥AD, EF=1 BG ∵BG=BC+CG=BC+2 AD
2.水盐平衡的调节
特别提醒:1.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关系 来源 相同点:都可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得 不同点:水可由物质代谢产生 去路 相同点:都可由肾脏、皮肤、大肠排出 不同点:水可由肺以水蒸气形式排出
2.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关系 (1)都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通过肾脏来实现的(最终作用于 肾小管和集合管,由重吸收作用实现)。 (2)水平衡调节既有行为调节(饮水),又有生理调节,无机盐平 衡调节主要是生理调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醛固酮促进 Na+的重吸收,也促进水的重吸收。
调节过程:
概括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15_中__枢__神_经__系__统__
的调节,在此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 个16__环__节____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17__功_能_____ 和18__发_育_____
意义:使各器官、系统活动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
3
等的重吸收,维持机体
内的酸碱平衡。
3.肝脏 三大有机物代谢的中心。其功能主要有: (1)维持血糖平衡。 (2)将NH3转化为尿素,具解毒作用。 (3)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 4.肾上腺 (1)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调节血糖平衡和体温恒定。 (2)皮质:分泌醛固酮,调节Na+、K+等的平衡。
5.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 6.肺:吸入O2、排出CO2,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7.皮肤 (1)排泄水、无机盐、尿素等。 (2)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互动探究2-2: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缺乏淡水而出现(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价,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A
解析:创设情境,考查人体缺水时产生的生理反应。人体内缺乏 水分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同时体内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 增加,从而减少尿液的排出,维持水分的平衡。
靶器官或靶细胞
迅速
较缓慢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短暂
较长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 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2.联系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 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①甲状腺激素能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 ②性激素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动物性行为的控制。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 __肾__上__腺_素___(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
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 将___提__高_____。
解析:(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可以分泌生长激素调 节人体的生长,同时还分泌大量的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 活动。(3)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排出,从而实现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 (4)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激素分 泌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则与其有协同作用的是肾上腺素;如果用 激素c饲喂小白鼠,小白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机体内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促进了新陈代谢,从而使机体耗氧量增加,所 以将其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提高。
九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特殊四边形
阅读课本第36页至38页,完成以下内容: 1、什么叫梯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 3、如何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 4、如何应用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
A
D
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E
F
B
C
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答案:A
解析:激素的调控作用启动较慢,持续时间长,是通过改变细胞 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 主,也就是说,动物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各 项生命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 节作用。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瞬间内就能完成。
考点2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互动探究3-1: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无关的是( ) A.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用 B.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对垂体激素的释放有调节作用
解析: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下丘脑作用无 关。 答案:B
互动探究2-1: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 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应减少。 答案:D
∴EF= 1 (AD+BC) 2
一、填空:
1、在梯形ABCD中,MN为中位线,AD=4,BC=8,
A 则ME= ,NF= ,EF= 。
D
M EFN
B
C
2、直角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
一个边长为50mm的等边三角形,则梯形的中位线长
为。
AD
B
C
3、等腰梯形的一个角为45°,高为h,中位线是m (m>h),则上底长 ,下底为 。
(1)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的水,物质代谢产生 的水是相对稳定的。 (2)水的去路中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也是惟 一可以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3)只有大肠排出的水中含有未进入机体组织的水。
注意:①由皮肤排出的水是指在不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以水 蒸气的方式散失掉的,一年四季都要散失。 ②排尿主要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而并非排出多余的水分。
3.下丘脑在调节生命活动中的地位 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 丘脑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中转站,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内 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例析2假若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一位科学家,当由温暖的 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 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④汗液的分泌量
考点3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器官
1.下丘脑——内分泌的枢纽 (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中枢:渗透压、体温、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 (2)双重调节功能 神经调节(如有渗透压感受器,可感
受渗透压变化产生兴奋;通过交 感或副交感神经调节血糖等平衡) 激素调节(如分泌抗利尿激素)
2.肾脏
肾脏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特别提醒: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
例析1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 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答案:C
4、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cm,一个底角为
60°,且对角线平分这个底角,则等腰梯形的
周长为
cm。
5、等腰梯形ABCD中,AC⊥BD,设中位线EF=m,
则高DH= 。
DC
E
F
AH
B
作业
第30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走进高考第一关:教材关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 _激__素_____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等)通过__体__液____传送的方式对生命 活动进行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比较
(1)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2)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等),排出过剩
的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盐的平衡。
(3)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对水重吸收量的调节,维持机体
内水代谢的平衡,并在调节水、盐代谢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细
胞外液量和血浆的渗透压。
(4)通过对H+等的分泌和对Na+、HCO
(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 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_局__部__电_流__(_兴__奋_/_神__经_ _冲__动_)___,通过轴突传导到_神__经__末_梢__(_轴__突_末__梢__/突__触__小__体__) ___
,进而引起小泡中激素的释放。
(3)图中可见,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 透压_____降_低__________。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 的是_____④__和__⑤_______。
细胞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机体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读高考第二关:考点关
考点1传递方式
调节方式 作用途径 作用对象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地位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电信号(神经冲动)、 化学信号(递质)
随体液运输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反射弧
体液运输
效应器
例析3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还分泌
[
b
促甲状腺激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