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茶工艺学 第一章:茶叶分类

制茶工艺学 第一章:茶叶分类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产于湖南省岳 阳君山。 君山银针全由 未展开的肥嫩 的芽头制成。 君山银针外形 芽头肥壮挺直, 匀齐,满披茸 毛,色泽金黄 光亮,称为 “金镶玉”。
君山银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外形条索紧结匀 净,叶端折皱扭 曲,色泽乌润砂 绿,具有“三节 色”特征。
武夷奇种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 茶树品种名,因身骨沉 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 得名。 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圆 结,匀净,多呈螺旋形, 身骨重实,色泽砂绿翠 润,青腹绿 蒂,俗称 “青香蕉”。
铁观音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2.茶叶分类应结合茶叶品质的系统性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如绿茶的色泽都属于绿色范围,只是色度深浅明亮暗 枯不同。如果色泽变黄,则是属于不同的茶类(贮藏 或制法不好的除外)。 如君山银针(见图)色泽泛黄,属于黄茶类,主要是制 法经过闷黄的过程,与绿茶不同,错看为绿茶类,其 实是黄茶。 青茶的奇种似绿非绿的类青色(砂绿色)(见图),容易 被错看为绿茶类,其实是经过萎凋过程而后杀青的。 制法与绿茶是不同的。青茶的色泽是绿泛黄的青色, 从浅到深,直到铁观音(见图)的色泽,这时就靠近红茶 类的色泽。由色度的量变到质变,色泽就越出青色的 范围,茶叶由青茶变成了红茶。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第一章 茶叶分类
第一节 茶叶命名 第二节 茶叶分类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第一节 茶叶命名

茶叶命名的依据:
以形状、色香味和茶树品种、生产地区、 采摘时期和技术措施及销路作为命名依据。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举例说明:
按形状:珍眉、六安瓜片、紫笋、省名、松针五类型。 按色香味:黄芽、敬亭绿雪、云南十里香、兰花安溪香橼、泉 州绿豆绿、江华花茶、安溪桃红。 按生产地区:如信阳毛尖、祁门红茶。 历史名茶:唐代寿州黄芽、绿兴日铸;宋代六安龙芽、顾清紫 笋。 沾袭下来:杭州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三.再加工茶叶的分类依据
再加工茶的分类,应以毛茶为依据。 茶叶分类以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为纲,品质的不同, 取决与制法不同,各种茶类制成毛茶,品质大致已经 稳定。在毛茶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 。如各类绿 花茶(以绿茶作为毛茶),内质虽然起了一些变化, 但品质还是以绿茶品质为主,仍属于绿茶类,青花茶 还是青茶品质为主,属于青茶。 再制后的茶叶,如果内质变化较大,与原来的毛茶品质相 差较大,则以再加工茶靠近的茶类为其所属茶类。
再加工茶
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等)
果味茶(茘枝花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等) 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甜菊茶等) 含茶饮料(茶可乐、茶汽水等)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观点: 结合茶叶分类理论,根据制法和品质的系统性, 加上主要内含物(黄烷醇类)含量多少的次序,以及 习惯的分法,同意茶学家陈椽教授提出的六大茶类分 类系统,把初制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 茶六大茶类。
红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乌龙茶(青茶)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白茶
白芽茶(银针等) 白叶茶(白牡丹、贡眉等)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基 本 茶 类

• •
鉴于我国茶类繁多,茶叶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 茶学家陈椽教授提出按制法和品质建立的六大茶类 分类系统,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绿茶,黄茶, 黑茶,青4,白茶,红茶的六大茶类(见图),已为国内外茶叶工作 者的广泛认同。 我国茶叶进出口部门根据出口茶类别把茶叶分为绿 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提出把中国茶叶分为基 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分类方法(详见图)。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第二节 茶叶分类
一.分类的历史 二.制茶叶的分类依据 三.再加工茶叶的分类依据 四.茶叶分类的方法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茶类繁多,品质很不一致。茶叶分类是研究与比较 其异同,分门别类,合理排列,使在混杂中能建立有 条理的系统,便于识别其品质和制法的差异。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举例说明:
按采摘时期:古时的探春、次春,现时的明前、雨 前。云南现时的春蕊,春尖,过去分春中、春尾,二 水谷花安源的秋香,冬片;采制季节分春茶,夏、秋 等 按制茶技术不同:炒青、蒸青、烘青、晒青;工夫 茶、花茶 按茶树品种不同:乌龙、水仙、铁观音、毛蟹等 按销路: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绿茶
基 本 茶 类
眉茶炒青(特珍、凤眉等) 珠茶(珠茶、雨茶、贡熙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烘青绿茶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晒青绿茶(滇 青、川青、陕青等)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炒青绿茶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等)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绿茶制法,一般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滚 筒 式 杀 青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杀青工序是绿茶制法的主要特点,鲜叶经杀青、揉捻、 干燥三个工序,在杀青工序中,采用高温快速杀青, 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 绿茶清汤的品质特点。
理想分类的依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方面必须表明品质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必须表 明制法的系统性,同时,要抓住主要的内含物的变化 的系统性。 制法与品质又是相互统一的,品质的差异来源于制 法的不同,由于制法不同,使原料内含物的物理化学 变化不同,形成了各异的品质特点。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影 像 资 料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绿茶

绿茶的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 绿茶制法,一般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绿茶的分类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绿茶的品质特点 是绿叶绿汤,要求 黄烷醇类全部不氧 化或少量氧化,就 采取高温杀青破坏 酶活性,制止催化 黄烷醇类的氧化作 用。虽然高温也有 催化黄烷醇类氧化 作用的可能,但时 间很短,变化不大, 与酶的催化作用相 比差别很大。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一.分类的历史
• • • •
唐朝蒸青饼茶,陆羽就以烹茶方法不同而分为粗茶、散茶、 末茶、饼茶,这四种茶烹饮方法都不同。即所谓乃斫(zhuó.刀 斧砍),乃熬,乃炀(yáng)乃舂(chōng.捣碎)。 宋朝蒸青团茶发展到了蒸青散茶,据元朝马端临撰写的文献 通考中记载:从外形上可分为片茶,散茶及腊茶。 元朝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大发展,从鲜叶的老嫩度上分为: 芽茶和叶茶。 明朝冲破绿茶范围,发明红茶,黄、黑茶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云南沱茶,饼茶和小圆 饼茶,毛茶为晒青绿茶, 品质和制法靠近绿茶。
云南紧茶,大圆饼茶,虽然 毛茶为晒青绿茶,但在压制 前必须先堆积,促进色变, 在干燥过程中,“发花”使 品质与绿茶大不相同,故后 者属于黑茶类。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四.茶叶分类方法
茶叶分类应以制茶的方法为基础,茶叶种类的发展 是根据制法的演变。每一茶类都有共同的制法特点。 茶叶类型不同,主要是从制法中产生的,茶叶分 类应首先以制法为依据,才有完整地合理的系统。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1. 茶叶分类应体现制法的系统性,茶叶种类的发 展是根据制法的演变,由这个茶类演变到另一个茶类, 制法有很大的变革。 中国是最早发明绿茶制法的国家,12世纪末,发 明了炒热杀青方法,明朝研究绿茶制法较多,如由烘 青发展到晒青和炒青,通过炒制绿茶的实践,发展到 黄,黑,白,红,青等茶类。黄茶的发明正是由于炒 制绿茶的实践,发现杀青后或揉捻后,不及时干燥或 程度不足,叶片变黄,产生了新的认识,逐渐发明了 黄茶的制法。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六大茶类儿茶素含量表
儿茶素 茶别 绿茶 鲜叶毛茶减少(%) 158.38、108.71、31.36 黄茶 鲜叶毛茶减少(%) 148.39、55.85、63.04 黑茶 白茶 青茶 红茶 鲜叶毛茶减少(%) 141.82、38.68、72.73 鲜叶毛茶减少(%) 247.94、56.08、76.83 鲜叶毛茶减少(%) 142.57、37.91、73.41 鲜叶毛茶减少(%) 147.93、3.70、97.59 儿茶素类 总量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在国外,茶叶分类比较简单,欧洲把茶叶按商品性质 分为红茶(red tea)、乌龙茶(Oolong tea)、 绿茶 (green tea)三大类。 日本普遍按茶叶发酵程度将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 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
六大茶类品质特点与制法特点
黄茶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