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第九章求职心理的调试

9.第九章求职心理的调试

9.第九章求职心理的调试第九章求职心理调适 1.让学生认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2.了解常见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3.掌握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实训方法。

4.调整好心态,正视现实,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顺利就业。

本章节内容第一节求职心理的表现一、求职心理的表现形式二、求职心理出现的原因第二节求职心理的调适一、求职心理调适策略二、求职心理调适的方法钓鱼有一个青年人和一位老人出海钓鱼。

渔竿抛出以后,老人每钓起一条鱼,就用尺子量一下。

如果鱼大于七寸,就放回海中。

青年人越看越不懂,就问:“为什么不要大鱼要小鱼?”老人说: “因为我们家的锅只有七寸大,鱼太大没法煮,所以只要七寸以下的。

”经常有些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抱怨工作难找,拿着简历没人要,投了简历没人理,或者一次一次面试之后的败北,沮丧的情绪厚厚地贴在脸上,一层一层撕不掉。

有的人干脆就坐在招聘会拐弯的楼梯上,以垂头丧气的沉默来面对会场里汹涌的人流。

其实,就像故事中说的一样,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便是我们手中的锅。

而那些我们希冀获得的职位,便是我们渴望钓到的大鱼。

如果我们只有七寸的锅,却要去收获八寸、九寸的鱼,显然是有些勉强的。

但若我们有十寸甚至更大的锅,再去收获条八寸、九寸的鱼,都也有着机会。

“量体裁衣”,论锅捕鱼,你的底气就会更足。

启示:在择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以“天之骄子”自居,在就业上很被动,不熟悉就业信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认识社会职位的要求,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

从而导致求职失败,给自己带来心理问题。

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 脱离实际,怕艰苦,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久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双向选择变成了单向选择;不切实际地挑选用人单位。

第一节求职心理的表现求职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又一个重大转折点,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身份在转变,其内心世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再加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越来越多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就业竞争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求职心理的表现形式过分紧张、焦虑心理一个人适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是有益于个体成长的,它能促使个体提高和完善自我,从而顺利地应对就业挑战。

但若焦虑过度,则过犹不及,不仅会给个体带来生理上的危害,如寝食不安,而且会给其造成心理上的损害,严重者易形成心理障碍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毕业生克服过分焦虑心理,首先,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客观地分析自己,结合社会需求合理设计求职目标;其次,事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失败的心理准备),要认识到,任何人在遇到诸如求职、面试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觉得紧张、焦虑;另外,还可以采取模拟练习减少自己的焦虑,更好地面对求职,例如,在面试前一天做角色扮演的模拟练习、实战演练,让自己进入角色;也可以咨询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得到他们的帮助。

盲目攀比心理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时,通常以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岗位就彷徨甚至放弃,事后又非常后悔。

其实,社会中的许多事情是很难绝对比较、绝对平衡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盲目攀比心理的同学其实并非仅在就业择业时表现出来,可能平时就有这种心理,这种心理是非常有害的,一定要注意克服。

比较是正常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有进步,但盲目是不可取的,希望大学生不论是就业还是生活,都不要盲目攀比,实事求是精神是克服盲目攀比的最好良药。

小顾是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开始联系工作时,有两家公司可以选择,一家是当地有名的房地产公司,试用期工资2500元,转正后可达4000元;另一家是软件开发公司,名气不大,公司设在远郊,交通不很方便,试用期工资2000元,转正后可达3500元,如果软件设计被采纳,可以提成和获得奖金。

小顾本想去软件开发公司,认为这在专业上有很大挑战,但觉得自己老乡同学找到的工作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而且单位的名声也比较大,自己去了这样一个小公司,人家会认为自己没本事,于是进了房地产公司。

进公司后才发现岗位的主要任务是打字、数据输入,这样的任务,一般中专生就可以胜任,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和程序设计等技能都没有使用的机会。

分析:“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找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规划好自己的事业发展道路,切莫因面子、薪酬、名气等次要因素放弃正确的选择,否则只能独自品尝“后悔的滋味”。

盲目求高心理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产生得意、焦虑、傲慢、浮躁等心理,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

殊不知,对于急功近利、扬扬得意的人,考官往往很反感,结果往往自己的优势是用人单位所不需要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经验等要求又不具备,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的优势估计过高,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从而大有生不逢时的感觉,心态一落千丈,认为自己这匹千里马遇不到伯乐,怨天尤人,郁郁寡欢。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自己的主观因素造成的。

有的同学顺利毕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自己梦寐以求的企业一点儿回音都没有,也许是发了无数份简历都没有下文,就开始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从更深一层来讲,就是不敢面对机遇,不敢迎接挑战。

有的同学在大学学习不太好,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在求职中总是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

黑色圆点老师在黑板上挂了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

“你们看见了什么?”老师问。

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一个黑点。

” 老师说:“只说对了极少-部分,画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

只见小,不见大,就会束缚我们的思考力。

成千上万的人不能突破自己,原因正在这里。

分析:“自卑”就是你把别人看得比自己好。

如果换个角度来理解,“自卑”就是你有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你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我们不喜欢“自卑”这个词,但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都有某种程度的自卑心理。

有时候可能因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因为自己穿着不好,因为学习和工作不够出色,因为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因为自己学校的牌子不如别……就像故事中说的一样,我们不能总盯着一个黑点——我们的缺点看,我们的缺点看,而忽视了大部分的空白——我们的优点。

1.遇到难事,你想寻求帮助,但又不愿开口求求人,怕被别人取笑或轻视。

2.当别人遇到麻烦时,你常会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3.你爱向人夸耀自己的能力和“光荣历史”。

4.你认为学习成绩、工作成绩是很重要的。

5.你觉得入乡随俗是件困难的事。

6.你觉得人的面子最重要,轻易认错是很失面子的行为。

7.你害怕生人或陌生的地方。

8.常常自问“我是很行的吗”这类问题。

9.你常觉得自己是不利处境下的牺牲品。

10.你是个爱虚荣的人。

答“是”得1分,“否”得0分,统计一下你的总得分。

结果分析: 0-2分者:很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

3-6分者:很可能缺乏自信心,你行事可能保守而缺少魄力,但这也许能使你安于现状,生活在一种平静无事的环境中。

如果你认真反思一下,把你认为你能做的事和你想做的事列成表格,你会发现,事实上,你能做的事要比你想做的事多一些。

7-10分者:你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即使在表面上你自信、自负或自傲,但你很可能在自信和自卑的两极来回徘徊。

有时这种性格上的矛盾令你感到痛苦或害怕。

你得想法采取行动消除自己的自卑感了。

对很多人而言,自卑就像站在太阳底下的影子,总是如影随形,时刻影响着毕业生的心理和行为。

而一旦他们因为自卑而有了一个糟糕的自我形象,就如同在黑暗中照镜子,总感到这个世界对自己总是那么灰暗无光。

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穿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更有甚者,悲观失望,抑郁孤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竞争。

懈怠与依赖心理当前,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等、靠、要”的心理依然还很重,主要表现为“等着你们给我安排”、“靠着你们帮我处理”、“要你们为我着想”等心态。

因此,有的毕业生一开始就抱着懈怠的态度,草草筹备和实施求职,在经历一两次求职挫败之后,就变得停滞不前甚至自暴自弃。

而有些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的毕业生则寄希望于父母、学校、老师,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超然于求职之外。

一旦希望落空,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埋怨学校不利、父母无能、社会不公。

因此,对于所有毕业生而言,求职就业不仅仅是毕业时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更是一扇必须由自己亲手叩开的人生大门,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就得先从拒绝懈怠与依赖做起。

田羽的“幸福”生活田羽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从小就对她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帮她安排得井然有序,所以也养成了她毫无主见,事无巨细均向家人请示的依赖心理。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也开始要面临就业的问题了,但是长期养成的依赖心理使得她根本没办法去适应残酷的竞争,每一次不但要父母找好单位,还要他们一同陪伴参加面试,她的面试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分析:父母来陪着参加面试的情况在这个社会似乎并不少见,然而,人总有一天要学会长大,长期依赖家长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的。

依赖型人格诊断:(1)在没有从他人那里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

(2)无助感。

让别人为自己做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3)被遗弃感。

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任意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而当代大学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在父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甚至是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差,思想上纯粹追求安稳往往不敢主动求职,甚至出现了在父母陪同下去求职的可笑场面。

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缺乏自信和勇气,在社会、学校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和家庭,静候学校和家长的安排,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害怕失败犹太民族是个很奇特的民族,他们纪念胜利的日子,同时也是纪念败北屈辱的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