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上课)

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上课)


附:高校毕业生就业法规
(一)就业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2008年9月3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
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 优先录取 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 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 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 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 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 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 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 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 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结构性矛盾更加求之间存在明显 差异;
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特别是 外经贸易类专业和高职高专类就业困难加大; 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强调工作经验; 下岗企业白领进入就业市场,冲击毕业生就业。 非主流就业渠道竞争激烈。一部分学生开始挤向 非主流就业渠道,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报 考的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 出现了本科生争高职生甚至中职生岗位的现象。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 不知是否应该考研、出国、择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三、国家关于大学毕业生政策解读
四、大学毕业生如何成功就业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严峻的经济形势
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 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 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 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 大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
现在看来你就业的期望值:
(1)过高 (17.97%) (2)适当 (64.71%) (3)过低 (8.33%) (4)没感觉 (8.99%)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 社会保障不到位,难以优化配臵 供求信息不对称,求职难寻其位
盲目人才高消费,适者被阻门外
人才生产未接轨,供求关系失调
3、用工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 ——用人单位不订立合同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 工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 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订立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 动关系,并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实际工作6—12个月)或半个月 (实际工作1—6个月)经济补偿,最高月工资不超过用人单位所 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4、用工超过1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 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 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 书面劳动合同。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严峻的经济形势
经济增长率 :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由2007 年的5%降至2.2% ;发达国家经济将沦为负增 长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下降到 5.0%以下 ;一个百分点一百万。 失业率 :全国大约是4.9% ,专家估计实际 失业率已经达到14%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日本:大学生求职平均要找16家企业
加拿大:大学生要在实习中捕捉机会
巴西:大学生习惯“先就业后择业”
俄罗斯:30%大学生要改行,在本专业外就业
西班牙:大学生坦然做“蓝领”
美国:大学生靠密集信息网找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3、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个主要矛盾 二个关注焦点
5、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的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 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 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 同期限等内容)备查。 6、“工作满10年”后,劳动者有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 期限劳动合同的年限计算规定。 ——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 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7、劳动者费因本人原因工作易动的规定 ——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 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 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 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 劳动者充分就业 同时并有; 下岗失业人员再 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 •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 就业 同时出现; 过大、素质不相适应 大学生就业问题 •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 的矛盾。 上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 互交织。
三个基本特征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2001年:115万 2006年:413万
2002年:145万
2003年:212万
2007年:500万
2008年:559万
2004年:250万
2005年:338万
2009年:611万
2010年:631万 2011年:650万
2016届大学生就业人数只增不 减,竞争压力大。预计2016年全 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 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 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 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
三、国家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是“管而不 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 基本机制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 录用”。 基本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 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新的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 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 择”。

当前我国的就业方针和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 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 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 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 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二)就业法规相关条款解读 ——重点就“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 中的相关条 款进行解读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
——用人单位:须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
——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须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 记证书;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须受用人单 位委托方可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查看委托书)。 2、用工1个月内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的规定。 ——用人单位书面须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 者支付经济补偿,但要向劳动者支付实际工作时间的报酬。
基层就业项目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任职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西部计划 选调生 应征入伍



选调生和公务员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国家公务员。 不同点: 一是报名条件不同。选调生的报名条件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报 名条件外,还要求是学生干部、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服从组 织安排的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 二是培养目标不同。选调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 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 三是选拔程序不同。选调生的选拔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 体检、考察考核等程序。 四是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后,组织部门将 通过举办培训班、抽调到上级党政机关跟班学习,鼓励参加公 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得力措施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帮助选调生 脱颖而出。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拥 挤 的 人 才 招 聘 市 场
人山 人海 的招 聘会 现场
大学毕业生要如此就业吗?
许多大学生毕业前的困惑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不了解到哪里找工作?
尚未与用人单位签约毕业生,是因为 (1)没有单位接收 (24.16%)
(2)有单位接收但不理想 (36.64%)
(3)不想就业准备明年考研或出国 (4.94%)
(4)准备自己创业 (4.23%)
(5)学习成绩不理想 (5.10%)
(6)因专业原因就业难 (11.30%)
(7)其他_(13.63%)
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 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期望值高) 大学毕业生就业80%以上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 地区的大城市或大企业、大公司、公立学校; 有些大学生宁愿等待,不愿到欠发达地区, 到企业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 家相关扶持政策
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 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 提高贷款额度 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 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 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