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测试二(1卷)学生

高三语文测试二(1卷)学生

楚州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测试二2020.3语文Ⅰ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通常富有考据癖的学者有时会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菜的来源、成分和烹调方法研究得▲之后,便▲,不肯染指。

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虽然十分敬佩,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要伸箸,用口▲它们的滋味。

A.井井有条袖手旁观苦心经营领会B.有条有理袖手旁观苦心孤诣领略C.有条有理作壁上观苦心经营领略D.井井有条作壁上观苦心孤诣领会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

几十年后,素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

▲。

▲,▲。

”①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②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③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④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⑤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④⑤①3.根据下面现代诗的诗意,作者感到“啮咬”和“绞伤”的原因,最恰当的是(3分)()4.当花和果实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5.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

(《花与果实》)6.A.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7.下表是“吾”、“尔”、“子”作人称称谓时,在《论语》和《孟子》中使用情形的统计。

根8.据下表,选出推断正确的选项是(3分)()吾尔子使用情境《论语》《孟子》《论语》《孟子》《论语》《孟子》人称称谓上对下77.9%45.1%81.0%6.3%0.0%47.9%平辈之间1.8%6.6%0.0%0.0%8.0%45.1%下对上3.5%7.4%0.0%0.0%76.0%7.0%对象不明或其他情境16.8%4.9%19.0%93.7%16.0%0.0%A.从《论语》到《孟子》,“吾”的使用情境变化较“尔”和“子”显著。

B.在《论语》和孟子中,“尔”的使用情境都是上对下。

C.根据“吾”的使用情境,下对上以“吾”来称呼自己较有礼貌。

D.《论语》里通常依据彼此尊卑关系,使用“尔”或者“子”称呼对方。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鲜于子骏行状秦观公讳侁,字子骏。

公自少庄重不苟,力学有文,乡党异之。

年二十登进士科,调京兆府栋阳县主簿。

神宗初即位,诏中外直言阙失。

公应诏言十六事,上爱其文,出以示御史中丞滕元发曰:“此文不减王陶。

“除利州路转运判官,执政有沮议者。

上曰:"鲜于某有文学。

”执政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有章疏在。

”执政乃不敢言。

王荆公用事,公上疏言时政之失曰:”可为忧患者一,可为太息者二,其它逆治体而起人心者不可概举。

“西方议用兵,公以兵将未择,关陕无年.,未宜轻动。

乃移书劝安抚使,宜如李牧守雁门故事,远斥候,谨烽火,坚壁清野,使寇无所获。

密戒诸路选将训兵,蓄锐俟时,须其可击而图之。

安抚使不能用.师果无功。

未几庆州兵叛,关中震扰,巴峡以西皆警。

成都守与部使者争议发兵屯要处,书檄旁午于涂.,公一皆止之,示以无事。

蜀人遂安。

公以剑门形势之地,当分权以制内外,今帅剑南者举全蜀之权以界.之,非便;宜循唐制,成都、益昌各自置帅.以消奸雄窥伺之心。

书累上,不报。

是时初作助役、青苗之法.诏诸路监司.各定所部役钱之数。

转运使李瑜欲以四十万缗为额,公以利路民贫,用二十万缗足矣,与珩论不合,各具利害以闻。

上是公议,谓判司农寺曾布曰:"鲜于某所定利路役书,可力诸路法。

”遂罢瑜,而以公为转运副使,兼提举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

而青苗之法独久之不行,执政怪焉,亟遣吏问状。

公曰:"诏书称:愿取即与。

利路之民无愿取者,岂可强与之邪?“十余年,使者有欲变其法者,父老泣曰:“老运使之法何可变也!“盖公之从子师中,尝使利路,故民以老运使别之。

公奉使九年,阆为名郡,方新法初行,诸路骚动,而公平心处之,乡人无异议者。

今翰林苏公以谓“上不害法、中不伤民、下不废亲“为“三难“。

云熙宁、元丰之间,士大夫骛于功利,更其素守者多矣。

而公忠亮果断,出于天性,数上书言天下事,成具利害。

为政以经术自辅,所至有迹;其去,民追思之。

夏五月辛未,终于州寝,享年六十有九。

(选自《淮海集》,有删改)2020.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陕无年.年:太平B.书檄旁午千涂.涂:道路C.举全蜀之权以界.之界:给与D.士大夫骛.于功利骛:追求2020.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鲜于子骏为人耿直有文学才华,上书言事,受到君王提拔,得到朝中大臣的一致认可。

B.针对西部形势.鲜于子骏建议各地积极准备,相机而动,但安抚使没能采纳他的建议。

C.庆州发生叛乱,蜀地一片慌乱,官员盲目发兵抢占要害地,在鲜于子骏劝阻下才镇定下来。

'D.鲜于子骏用经术处理政务,所到之处都有良好的政绩,因此他离任后,老百姓很思念他。

2020.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乃移书劝安抚使,宜如李牧守雁门故事,远斥候,谨烽火,坚壁清野,使寇无所获。

(5分)(2)盖公之从子师中,尝使利路,故民以老运使别之。

(5分)2020.7鲜于子骏“数上书言天下事,咸具利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第二段加以概括。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息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音乐己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2020.8本诗前八句是怎样刻画明妃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020.9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2020.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君子生非异也,▲。

(苟子《劝学》)(2)▲,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官赋》)(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珠《浣溪沙》)(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老子》)(8)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学而》)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完成12-14题。

讨论老舍日本兵到了,向来不肯和仆人讲话的阔人,也改变得谦卑和蔼了许多,逃命是何等重要的事,没有仆人的帮助,这命怎能逃得成。

在这种情形之下,王老爷向李福说了话:“李福,厅里的汽车还叫得来吗?”王老爷是财政厅厅长,因为时局不靖,好几天没到厅里去了;可是在最后到厅的那天,把半年的薪水预支了来。

“外边的车大概不能进租界了。

”李福说。

“出去总可以吧?向汽车行叫一辆好了。

”王老爷急于逃命,只得牺牲了公家的自用汽车。

“铺子已然全关了门。

”李福说。

“但是,”王老爷思索了半天才说。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得离开这日租界;等会儿,大兵到了,想走也走不开了!”李福没作声。

王老爷又思索了会儿,有些无聊,还叹了口气:“都是太太任性,非搬到日租界来不可;假如现在还在法界住,那用着这个急!怎办?”“老爷,日本兵不是要占全城吗?那么,各处就都变成日租界了,搬家不是白费——”“不会搬到北平去呀?你——”王老爷没好意思骂出来。

“打下天津,就是北平,北平又怎那么可靠呢?”李福说,样子还很规矩,可是口气有点轻慢。

王老爷张了张嘴,没说什么。

待了半天:“那么,咱们等死?在这儿坐着等死?”“谁愿意大睁白眼的等死呢?”李福微微一笑,“有主意!”“有主意还不快说,你笑什么?你——”王老爷又压住自己的脾气。

“庚子那年,我还小呢——”“先别又提你那个庚子!”“厅长,别忙呀!”李福忽然用了“厅长”的称呼,好象是故意的耍笑。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占了北平,我爸爸就一点也不怕,他本是义和团,听说洋兵进了城,他‘拍’的一下,不干了,去给日本兵当——当——”“当向导。

”“对,向导!带着他们各处去抢好东西!”“亡国奴!”王老爷说。

“亡国奴不亡国奴的,我这是好意,给老爷出个小主意,就凭老爷这点学问身分,到日本衙门去投效,准行!你瞧,我爸爸不过是个粗人,还能随机应变;你这一肚儿墨水,不比我爸爸强?反正老爷在前清也作官——我跟着老爷,快三十年了,是不是?——在袁总统的时候也作官——那时候老爷的官运比现在强,我记得——现在,你还作官;这可就该这么说了:反正是作官,为什么不可以作个日本官?老爷有官作呢,李福也跟着吃碗饱饭,是不是?”“胡说!我不能卖国!”王老爷有点发怒了。

“老爷,你要这么说呢,李福也有个办法。

”王老爷点了点头,是叫李福往下说的意思。

“老爷既不作卖国贼;要作个忠臣,就不应当在家里坐着,应当到厅里去看着那颗印。

《苏武牧羊》,《托兆碰碑》,《宁武关》,那都是忠臣,李福全听过。

老爷愿意这么办,我破出这条狗命去陪着老爷!上行下效,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唱红脸的,还是唱白脸的,总得占一面,我听老爷的!”“太太不叫我出去!”王老爷说:“我也没工夫听你这一套废话!”李福退了两步,低头想了会儿:“要不然,老爷,这么办: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刚进了齐化门,日本打前敌,老爷。

我爸爸一听日本兵进了城,就给全胡同的人们出了主意。

他叫他们在门口高悬日本旗;一块白布,当中用胭脂涂个大红蛋,很容易。

挂上以后,果然日本兵把别的胡同全抢了,就是没抢我们那条——羊尾巴胡同。

现在,咱们跑是不容易了。

日本兵到了呢,不杀也得抢;不如挂上顺民旗,先挡一阵!”“别说了,别说了!你要把我气死!亡国奴!”李福看老爷生了气,怪扫兴的要往外走。

“李福!”太太由楼上下来,她已听见了他们的讨论。

“李福,去找块白布,镜盒里有胭脂。

”王老爷看了太太一眼,刚要说话,只听:“咣!”一声大炮。

“李福,去找块白布,快!”王老爷喊。

(载于1931年11月《齐大月刊》第2卷第2期)2020.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对话的形式,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将王老爷和下人李福在动荡时局中的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B.李福对王老爷前后都称老爷,但是在中间一处却称其官职——厅长,表现了李福在为老爷想到办法后的洋洋得意和对老爷的揶揄。

C.王老爷是有爱国心,知道做亡国奴是不对的,但是因为害怕老婆,最后不得不做了投降日本人的官老爷。

D.王老爷没有名字,说明他是一类人代表。

作者对这类人的刻画,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对当时面临日寇入侵的中国人有警示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