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展望
近几年来,科学家对黄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 的研究,发现了黄酮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 途,黄酮类天然产物是近年来天然药物和人 类健康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 从药用植物和 经济植物中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作为天 然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原料,已 日益引起重视,其应用前景无限广阔. 随着科 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黄酮类化合物的 独特效能将得到不断的发掘及应用. 因此,黄 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将得到更加 深层的研究和开发,已有的方法将会日趋成 熟和完善,各种高效、方便快捷的新方法将 会不断涌现.
(4)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 该法是以大孔吸附 树脂为吸附剂和分子筛的柱色谱分离形式. 其原理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 吸附性主要来 源于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分子筛性来源于 大孔树脂的多孔性结构产生的渗透和过滤作 用. 被分离的成分根据其分子的大小不同和 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分离. 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如黄酮、生 物碱等) 精制纯化等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刘健伟等对D101 型(非极性) 、Hz2806 型(中 等极性)和AB28 型(弱极性) 3 种大孔吸附树 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甘草中总黄酮分离纯化工 艺进行了研究;王雅君等则用D101 大孔树脂 进行了制备菟丝子总黄酮的研究. 这些研究 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 好的分离纯化效果,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便、树脂再生容易、耗费有机溶 剂少、提取率高等优点.
二.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进 展
由于黄酮化合物的性质不同,其分离原理有: (1) 极性大小不同,利用吸附能力或分配原理 进行分离; (2) 酸性强弱不同,利用p H 梯度萃取进行分 离; (3) 分子大小不同,利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进 行分离; (4) 分子中某些特殊结构,利用与金属盐络合 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
什么是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天然酚类化合物, 植物中的黄酮大体上可分为“黄酮类”与“黄烷酮 类”两大类物质,已知化学结构的黄酮类物质至少有 4 000 余种.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是许多中草药的 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有抗癌、抗肿瘤、 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 治疗骨质疏松、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 辐射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高,黄酮类化 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二. 4 柱色谱法 (1) 硅胶柱色谱:此法应用范围最广,非 极性与极性化合物都能用,适用于分离 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二 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酮苷元类. 少 数情况下,在加水活化后也可以用于分 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羟基黄酮醇类 及其苷类等. 与硅胶混存的微量金属离 子,应预先用浓盐酸处理,以免干扰分离 效果.
(5) 超滤法. 该法是一种膜分离法,而且是唯一能用于 分子分离的过滤方法,能从周围的介质中分离去 100~1 000 nm 的微粒. 因此,超滤既可应用于除去 溶液中胶体悬浮微粒,又能分离出溶液中的溶质. 超 滤的工作原理是: 凡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溶质的溶液, 通过滤膜分离流动时,其中分子体积小的溶质,经滤膜 流出,而分子体积较大的溶质,不能通过滤膜而被截留. 超滤法以多孔薄膜为分离介质,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 作为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起到 提纯的作用. 它具有不需加热,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 加化学试剂, 不损坏黄酮类化合物,不存在相的转换, 耗能低,分离率高,超滤装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控制 超滤膜孔径大小能有效除去溶液中大分子物质,选用 适宜孔径的超滤膜是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关键.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采用超滤技术提取黄芩苷,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在溶液温度为14 ℃,p H = 1. 5 时,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较高.
(3) 微波辅助提取法. 该法是利用微波 加热的特性对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的 方法. 此法具有快速、高效、高选择性、 合物及唐课 文等采用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 酮类化合物,与传统溶剂萃取方法相比, 微波萃取法更简单,而且具有萃取时间 短、成本低、萃取效率高等优点 .
(4) 超声提取法. 该法是利用超声波浸提黄酮 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 声波的空化作用,破坏植物的细胞,使溶剂易 于渗入细胞内,同时超声波的强烈振动能给 植物和溶剂传递巨大的能量,使它们做高速 的运动,加速细胞内物质的释放和溶解以及 有效成分的浸出,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超声 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 等优点 . 刘海鹏等用超声波提取银杏叶总黄 酮比回流法提取率高,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其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5 min ,温度10 ℃, 连续提取3 次,总的黄酮提取率达96 %. 霍丹 群等在综合考虑成本等可行性因素下,提取 山楂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产率 较高,且实验可在室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 方便.
一.2.按提取条件不同分类 (1) 回流提取法. 本法是加热回流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 所用回流剂 一般有水、醇及混合溶剂. 此法操作简 便,但效率不够高,一般很难一次性完全 提出黄酮化合物,需要反复回流提取. (2) 索式提取法. 该法是用索式提取器, 多次提取黄酮,其溶剂可反复利用,操作 方便,价格低廉且提取效率高,但此法所 需时间较长. 索式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 方法已广泛为人们所利用.
(3) 葡聚糖凝胶(Sep hadex gel) 柱色谱.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使用两种型 号的凝胶:Sephadex G型和Sephadex L H220 型. 其原理主要是吸附作用. 凝胶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 离羟基的数目. 但分离黄酮苷时,分子 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在洗脱时,黄酮 苷类大体上是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 小的顺序流出柱体.
小组成员
谢兴静 李琳 罗丽 刘月颖 王春晓 罗艳萍 郑婕 王虹霞
谢谢大家
(2) 聚酰胺柱色谱: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 其吸附强 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 的数目、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 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 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 66 及由己 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 66 ,最早 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此法是目 前最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二. 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 ( high speed countercur2rent chromatograp hy , HSCCC) 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 其具有两 大突出特点: (1) 线圈中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 而清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 吸附现象; (2) 特别运用于制备性分离,每次进 样体积较大,进样量也较多. 李彩侠等提取荷 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经HSCCC 分离纯化的效果 很好,结合TLC 分析、颜色反应鉴定得到两种 纯度很高的黄酮醇类化合物. HSCCC 对分离 和制备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大的优势,其应用前 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7)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该方法 (Supercritical Fluids Ext raction ,SFE) 是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提取 分离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 ( SupercriticalFluids ,SCE) 为萃取剂, 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待测组分, 其中 超临界二氧化碳最为常用( SCF2CO2 ) [16 ] . SFE 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 留、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 分不易被分解破坏等优点,同时还可以 通过控制临界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达到 选择性提取和分离化合物的目的.
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式
黄酮研究的两个方法、一个展望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未来展望
一、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进展
一.1.按所用溶剂不同分类 (1 ) 热水提取法(以水作溶剂) . 热水一般仅 限 于提取苷类. 在提取过程中要考虑加水量、 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 此 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郭 京波等以水做溶剂,同时提高浸提温度、延 长浸提时间和增加液料比(60倍) ,可以明显 提高芦丁的产率.
(3) 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类成分大多 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如碳酸钠、氢 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 和碱性稀醇. 因此,可先用碱性水提取,碱性提取液加 酸后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 提取时应 控制酸碱的浓度,以免在强碱下加热时 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当有邻二酚 羟基时可加硼酸保护. 此方法简便易行, 橙皮苷、黄芩苷、芦丁等都可用此法 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 进展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 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 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提取和 分离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文章主 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的提取和分离 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进展. 随 着科技的进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 分离方法将更加快速、高效、完善.
二. 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HPLC) 法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HPLC) 法:运用 HPLC 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报道很多. 有人对18 种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在 C8 、C18 和CN 3 种固定相上洗脱的 RP2HPLC 法分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 C18 基本可以使植物黄酮苷元和配基 实现分离,但它对极性大的苷部分洗脱 出峰快,分离效果不大理想. 而C8 介于 C18 和CN 之间,因而对黄酮苷的分离比 较理想,峰形和分离也最好. HPLC也可 以用来测定黄酮的含量 .
(2 ) 有机溶剂萃取法. 乙醇和甲醇是提 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常用溶剂. 高浓度 的醇(90 %~95 %)适合提取苷元,60 % 左右的醇适合提取苷类,提取的次数一 般为2~4 次. 胡福良等提取蜂胶液中 黄酮类化合物,以80 %乙醇提取的总黄 酮的含量最高. 其他有机溶剂法是根据 相似相溶原理,对不同性质的黄酮选择 最佳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二. 1
p H 梯度萃取
p H 梯度萃取:p H 梯度萃取适合分离 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 将 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 ,依次用 5 %碳酸氢钠(萃取7 ,4′2 二羟基黄酮) 、 5 %的碳酸钠(萃取72羟基黄酮或4′2 羟 基黄酮) 、0. 2 %氢氧化钠(萃取一般酚 羟基黄酮) 、4 %氢氧化钠(萃取52羟基 黄酮) 萃取而使其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