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班级药检071 学号200703123124论文 (设计) 题目: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名:***设计地点:江苏畜牧业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指导教师:赵丽职称讲师论文完成时间: 2010年5月20日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刘江南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其黄酮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杏叶的利用价值。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一正丁醇一正庚烷一水微乳系统为流动相,预制聚酰胺薄层板为固定相,通过调节微乳系统的极性,较好地分离出十几种银杏叶黄酮。
与传统的流动相系统—有机溶液系统相比,微乳系统显示出较强的分离优势。
通过对大龄银杏叶不同生长时期黄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分析银杏叶中黄酮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规律,揭示出大龄银杏树采摘叶片的最佳时期。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在1年中黄酮含量出现2次峰值,8月份出现第1个峰值,黄酮含量为0.884%, 以后下降较快,10月叶色发黄后又上升到最高值 0.977%。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含量薄层色谱生长时期高效液相色谱Title:In Gingko leaf flavonoid content determinationLiujiangnanDrug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Abstract:Flavonoids are the main medicinal components of ginkgo biloba,its flavonoid content toa large extent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ginkgo biloba use.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1-butanol 1-heptane microemulsion system of water as the mobile phase,pre-polyamide thin-layer plate as the stationary phase, by adjusting the polarity of themicroemulsion system, well separated a dozen of flavonoids. Mobile phase with thetraditional system - the organic solution systems,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 showedstrong separation advantage.Leaves of Ginkgo biloba on older growth and flavonoidscontent during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flavonoids of Ginkgo biloba in thevariation with growth phase, revealing the older leaves of ginkgo trees picking thebest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the content offlavonoid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1 year in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2 times thepeak, in August the first one peak appears, flavonoid content of 0.8844%, thendecreased rapidly in October leaves yellow color after rising to a maximum value0.977%.Key Words:Ginkgo biloba,Flavonoids content,TLC,Growth period,HPLC.1 前言1.1 银杏叶的介绍银杏(Ginkgo bilobal,又名公孙树,白果)系裸子植物门银杏科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为我国特产,我国银杏资源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5%左右,占世界首位[1,2]。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银杏的果实和叶片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又名白果叶。
在我国古代已作为药用,其能“益心敛肺,化湿止泻,治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泻利白带。
[3]”银杏叶的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由于发现其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渗透性、弹性及血液流变速度,对机体组织具有抗缺氧的能力,故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
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从而为中国的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迅速提高了银杏的利用价值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和财富,为人类带来了健康和长寿。
1.2 银杏叶的作用银杏叶能够抗衰老,消除人体自由基,改善血流量,增加脑供血。
目前,银杏叶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4,5]、萜类内酯[6]、黄酮类化合物[7,8],银杏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分析比较少。
彭洪[9]采用水蒸气蒸馏及GC/MS分析鉴定出银杏挥发油17种化学成分;周维书[10]按中国药典法提取了挥发油并分析出35种化学成分。
1.2.1 改善血液循环临床研究发现,银杏提取物能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并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少或抑制微血栓的形成,并增加心脑的供血。
通俗的解释,银杏能保护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免受伤害,并增强强度和弹性。
加之,银杏能通过降低血小板(一个形成动脉硬化的关键因素)粘度、保护红细胞免受伤害并保持其分布均匀,因而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达到治疗缺血性心脑疾病的目的。
1.2.2 防治脑梗死目前,以脑梗死为代表的脑缺血性疾病已上升为人类第三大致死原因,成为倍受瞩目的常见多发病。
发病患者急性期过后常留下许多后遗症,如行为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给患者及其家庭都造成很大的痛苦。
对于此类疾病,目前最重要的防治手段是提倡使用神经保护剂。
在神经保护剂的筛选中,许多科学家把目标定位于对中药的开发和研究上。
其中,对银杏叶提取物,在临床也取得了肯定疗效。
研究证实,银杏叶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可明显增加脑的血流量,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银杏内酯类物质中的内酯A、B,尤其是苦内酯B可以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内酯类物质中的白果内脂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缺血性损伤。
因此,银杏叶提取物具有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等,保护脑组织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
临床可用于治疗脑缺血、脑梗死、脑外伤后遗症、老年性脑功能障碍等。
1.2.3 防治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冠心病是由于心肌的严重缺血而引起心肌的损伤和坏死,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其临床的主要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在欧美国家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美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发生,其中大约有1/3的人死亡。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同样也是一个引起关注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患病率在我国平均为1/100000,死亡率为患病率的10%。
研究发现,银杏提取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等作用,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确切疗效,也能减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1.2.4 预防血凝块形成血小板黏在一起,能使血凝块的形成,而血凝块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如果通往心脏的动脉里有血凝块,就会造成心脏病发作;如果血凝块停留在通往脑部的动脉里,就会造成中风。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抑制血小板凝集也有显著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凝血因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羟脯酸代谢,使内壁的胶原或胶原纤维含量相对减少,利于防止血小板粘附凝集和血栓形成,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11]。
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抑制血小板凝集有不同程度的作用[12]。
另外还可以使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血管功能恢复正常水平[13]。
1.2.5 具有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和过度增殖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邻近受损的内皮细胞和进入内皮下层的吞噬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促进中层的VSMC向内膜下迁移并过度增殖,同时分泌很多活性物质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血管重构,一旦VSMC的增殖超过盘管的代偿能力,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和血管腔变窄,最终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病。
银杏内酯能抑制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
魏恩会等观察银杏内酯B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否用血管紧张素II诱导,GB与银杏内酯A和B的混合物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MC(主动脉平滑肌)的增殖,其机制与阻止细胞有丝分裂期有关,说明GB可抑制动脉壁SMC的增殖,该作用不完全取决于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拮抗活性。
总的来说,银杏叶片制品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疾病已收到满意效果。
但实际上,它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还远不止于此。
银杏叶片还能防治6种疾病,比如:防治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治疗哮喘;抗肿瘤[14];缓解急性肺损伤及抗衰老活性;对痔、静脉曲张的治疗作用;防治老年性痴呆症。
1.3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其黄酮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杏叶的利用价值。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我国泰兴银杏叶中所含黄酮类物质占 5.91%[15]。
其中单黄酮类主要为山奈酚(Kaemp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的单、双和三糖甙化合物,糖元多为葡萄糖和鼠李糖;其他尚有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杨梅黄素及芸香甙等。
双黄酮类有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白果素(Bilobetin)、银杏双黄酮(Ginkgetin)、异银杏双黄酮及金松双黄酮等。
此外尚有儿茶素类化合物4种。
银杏叶含有的二萜内酯和倍半萜内酯均为其特有成分。
现分离出的二萜内酯有银杏苦内酯A,B,C,M等4种,其中银杏苦内酯B(BN520210)的抗PAF活性最强;倍半萜内酯为白果内酯(Bilobal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