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

一、什么是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
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对比性批评是选择同一原作的若干种译文,同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译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

好的加以褒奖,劣的予以批评。

翻译批评有助于克服翻译界存在的滥译、乱译等问题,因而对繁荣我国翻译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翻译批评有助于纠正译作中出现的错误、改进不足,因而对提高译文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还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桥梁,因为任何翻译理论的建立均有待于翻译实践的检验;反之,任何翻译实践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

翻译批评还是翻译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有助于增强学习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提高其翻译水平,扩大其知识范围,加深对所译作品或材料的了解,学习新知识,提高译出语和译入语的水平。

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也离不开翻译批评。

因此,做好翻译批评与做好翻译应是同等重要的,是相辅相成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2)
二、翻译批评的原则
正如从事翻译实践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一样,翻译批评同样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

不过,从翻译批评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我们至今还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而言,我们已经有着多种翻译标准的存在: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则(the sociosemio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不同的翻译标准对译者、翻译过程和结果影响极大。

其次,翻译批评原则的确立和选择往往是因人而异,因时空条件而异,因原作的体裁和内容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主要是指不同的翻译批评者在确立翻译批评原则时往往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色彩;所谓因时空条件而异,主要是指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因素(如政治、文化政策、读者、市场需求等)对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确立有着不同的要求;所谓因原作的体裁和内容而异,则是指所译作品因体裁、题材的不同而对翻译批评标准的选择不一。

例如文学家批评翻译作品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批评原则,而传播学家则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以读者为取向的翻译批评原则;再如有人批评文学译作时可能多遵循以美
学为取向的原则,批评科技译作时多遵循以原作为取向的原则,批评商贸译作时多遵循以读者为取向的原则;还如"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原则就与21世纪初的翻译批评原则不完全一样。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即译作必须在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上忠实于原文,在表达上明白晓畅,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习惯表达方式。

这种批评无疑是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1)
一、翻译批评的方法
翻译批评应采用"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剖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许均,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换言之,批评者既要见树又要见林,切不可将二者分割开来。

这里所说的林(宏观视野)既可以理解是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全部思想内容,也可理解为包括语篇、超越语篇结构的拌语言要素、超语言要素以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内容。

由于翻译不能脱离社会,因此翻译批评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按社会的规范去进行翻译批评。

这里所说的树(微观剖析)是指语篇范围内的词语、句子、段落、语义、修辞手法、文体等个体单位内容。

译文与原文比较
(选自马红军著《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第119-121页)
上述翻译批评方法为翻译批评家所普遍使用。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学科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翻译批评的不断加深的认识,人们批评翻译的方法也将会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也必将变得更为科学。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2)
二、翻译批评的步骤
翻译批评的步骤大体可分为:1)分析原作,2)分析译者的目的,3)比较原文与译文,4)评估译文。

1)分析原作。

批评者必须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态度、写作的读者对象、写作的类别,准确评估原作的语言水准和语言风格。

这些内容也是我们作传统的文学批评时必须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即: Who wrote the text?
When was it written?
Where was it written?
For whom was it written?
For what purpose was it written?
How was it writte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