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学分析法 习题解答习题9-11.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解 ①反应要定量完成,没有副反应伴生。
②反应速率要快,或有简便的方法加速反应。
③有可靠、简便的方法指示滴定终点。
2. 基准物应具备哪些条件?基准物的称量范围如何估算?解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试剂的纯度足够高,含量在99.9%以上,一般使用基准试剂或优级纯试剂。
②物质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若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含量应与化学式相符。
③性质稳定,不易和空气中的O 2或CO 2等作用,不易发生风化和潮解。
④最好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量,可减小称量误差。
其称量范围是要计算使标准溶液消耗体积控制在20~30mL 之间所需基准物的质量。
3. 下列物质中那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那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24422732232H SO , KOH, KMnO , K Cr O , KIO , Na S O 5H O ⋅4. 什么是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 解 滴定度(T )指每毫升标准溶液所相当的待测物的质量,以符号T 待测物/滴定剂表示,单位为g ⋅mL 1-。
若a A~b B ,则两种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3A/B B A 10a T c M b-=⨯。
5. 什么是“等物质的量的规则”,运用时基本单元如何选取?解 当待测组分A 与滴定剂B 的基本单元选取适当时,两组分所相当的物质的量相等,此规则称为等物质的量的规则。
若a A~b B ,A 与B 之间等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1A B n()=n()b a。
其一般的选择原则如下:酸碱滴定中,基本单元的选取以一个质子转移为基准;配位滴定中,以与EDTA 等物质的量反应为基准;氧化还原滴定中,以一个电子的转移为基准。
6. 已知浓硝酸的相对密度为 1.42,含3HNO 约为70%,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如欲配制 1.0L 、130.25mol L HNO -⋅溶液,应取这种浓硝酸多少毫升?解 (1)31000 1.4270/100(HNO )1663.01c ⨯⨯==(1mol L -⋅) (2)330.25 1.010(HNO )1616V ⨯⨯==(mL) 7. 已知密度为1.051g mL -⋅的冰醋酸(含HAc99.6%),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如欲配制0.101mol L -⋅HAc 溶液500mL ,,应取冰醋酸多少毫升?解 11000 1.050.99617.4mol L 60.04c -⨯⨯==⋅ 0.10500 2.9mL 17.4V ⨯== 8. 用同一KMnO 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 4和H 2C 2O 4溶液,消耗的KMnO 4标准溶液体积相等,试问FeSO 4和H 2C 2O 4两种溶液浓度的比例关系为多少?解 c (FeSO 4) =c (12H 2C 2O 4)=2c (H 2C 2O 4)。
9. 假如有一邻苯二甲酸氢钾试样,其中邻苯二甲酸氢钾含量约为90%,其余为不与酸反应的惰性杂质,现用浓度为1.0001mol L -⋅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欲使滴定时碱液消耗体积在25mL 左右,则(1)需称取上述试样多少克?(2)若以0.010001mol L -⋅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情况又如何?(3)通过(1)(2)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在滴定分析中滴定剂的浓度常采用0.1~0.21mol L -⋅?解 (1)390/1001.0002510 5.7g 204.20m m -⨯⨯⨯== (2) 390/1000.010002510 0.057g 204.20m m -⨯⨯⨯== (3)当滴定剂的浓度过大时,需称取样品量过大,而当滴定剂的浓度过小时,需称取样品量过小,称量误差又较大,所以()-1NaOH 0.1~0.2mol L c =⋅当时, 0.57g ~1.1g m =,样品的称取量适中,称量误差也符合要求。
10. 欲配制250mL 下列溶液,它们对于2HNO 的滴定度均为4.0012mg(HNO )mL -⋅,问各需称取多少克?(1)KOH ;(2)KMnO 4。
解 2425HNO ~2KMnO HNO ~KOH A/B B B B A T b m V M a M =⋅⋅ 3KOH 4.001025056.11 1.19g 47.01m -⨯=⨯⨯=;43KMnO 2 4.0010250158.04 1.34g 547.01m -⨯=⨯⨯⨯= 习题9-21.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解 应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或者说,凡变色点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均可选用。
为了减小滴定误差,应使指示剂的变色点尽量与之靠近。
2. 某一NaOH 溶液吸收了少量的CO 2,分别以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测定强酸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何影响?若用其来测定某弱酸,情况又如何?解 2232NaOH+CO Na CO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2HCl2323Na CO H CO −−−→甲基橙,吸收2CO 后NaOH 接受+H 的能力不变,对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以酚酞为指示剂时,HCl 233Na CO NaHCO −−−→酚,部分NaOH 吸收2CO 后接受+H 能力变弱,NaOH 消耗体积偏大,标定的HCl 浓度偏高。
若用来滴定弱酸,只能用酚酞为指示剂,所以测得的弱酸的含量将偏高。
3. 用下列基准物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标定结果准确度如何?(1)在110℃烘过的Na 2CO 3;(2)在相对湿度为30%的容器内保存的硼砂。
解 (1)因23Na CO 容易吸收空气中的22H O CO 和生成3NaHCO ,23Na CO 基准物需在270℃烘干,才能除去含有的少量的3NaHCO 。
同样质量的3NaHCO 和23Na CO ,接受+H 能力3NaHCO <23Na CO 。
因此在110℃下烘干的23Na CO 则会含有少量的3NaHCO ,故标定时HCl 消耗的体积将偏小,测得的HCl 浓度将偏高。
(2)保存在相对湿度为30%的硼砂容易失结晶水,称取一定质量的硼砂含247Na B O 的物质的量将偏高,HCl 消耗的体积将偏大,标定HCl 的浓度将偏低。
4. 用下列基准物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标定结果准确度如何?(1)部分风化的H 2C 2O 4·2H 2O ;(2)含有少量中性杂质的H 2C 2O 4·2H 2O 。
解 (1)标定NaOH 溶液时,若使用部分风化的2242H C O 2H O ⋅,称取一定质量的2242H C O 2H O ⋅中实际含224H C O 的物质的量偏高,消耗的NaOH 体积偏大,故标定的NaOH 浓度将偏低。
(2)标定NaOH 溶液时,若使用含有少量中性杂质的2242H C O 2H O ⋅,称取一定质量的2242H C O 2H O ⋅中实际含224H C O 的物质的量偏低,消耗的NaOH 体积偏小,故标定的NaOH 浓度将偏高。
5. 试确定下述浓度均为0.11mol L -⋅的物质,能否直接滴定?如果能,选用何种指示剂?(1)HCOOH (2)2NH OH (3)4NH Cl (4)NaAc (5)硼砂解 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为:判断酸碱性→是否满足直接滴定的条件→能者计算sp pH →选择指示剂(1)HCOOH : 3.748a 0.11010cK θ--=⨯>,能直接用碱标准液准确滴定。
计量点时产物为HCOO -:61[OH ] 1.710(mol L )---=⨯⋅sp sp pOH =5.77pH =14.00-5.77=8.23,所以选择苯酚红指示剂。
(2)2NH OH :8.048b 0.11010cK θ--=⨯<,不能直接用酸标准液准确滴定。
(3)4NH Cl :(14.00 4.74)8a 0.11010cK θ---=⨯<,不能直接用碱标准液准确滴定。
(4)NaAc :(14.00 4.74)8b 0.11010cK θ---=⨯<,不能直接用酸标准液准确滴定。
(5)硼砂 2472Na B O +5H O 23332NaH BO +2H BO 垐?噲?(14.009.24)8b 0.11010cK θ---=⨯>,能直接用酸标准液准确滴定。
计量点时产物33H BO : 5.12sp [H ]10pH 5.12+-==,,选甲基红。
6. 试确定浓度均为0.11mol L -⋅下列多元酸或混合酸水溶液能否准确分步滴定或分别滴定?(1)H 2S (2)柠檬酸 (3)氯乙酸+乙酸 (4)H 2SO 4+H 3BO 3解 (1)H 2S :∵a1cK θ>910-,a1a2K K θθ>>410∴第一计量点附近有突跃,第一级+H 能准确分步滴定。
∵a2cK θ810-<,∴第二计量点附近没有突跃,第二级+H 不能准确滴定。
(2)柠檬酸:∵a1a2K K θθ<410,a2a3K K θθ<410,a3cK θ810->∴仅在第三计量点附近产生一个pH 突跃,即三级+H 同时被准确滴定。
(3)氯乙酸+乙酸:∵a 4a ()10()cK cK θθ<氯乙酸乙酸,a()cK θ乙酸810-> ∴不能分别滴定,两种酸同时被准确滴定。
(4)H 2SO 4+H 3BO 3: ∵2433a2H SO 4a H BO )10()cK cK θθ>>(,24a2H SO ()cK θ810->,∴能分别滴定混合酸中的H 2SO 4。
∵338aH BO ()10cK θ-<,∴H 3BO 3不能直接准确滴定。
7. 0.1mol·L -1H 3A 能否用0.1mol·L -1NaOH 溶液直接滴定,如能直接滴定,有几个突跃?并求出计量点的pH ,应选择什么指示剂(已知p a1K θ=2.0,p a2K θ=6.0,p a3K θ=12.0)? 解 ∵1a cK ϑ>810-,12a a K K ϑϑ=410∴第一计量点附近有突跃,能准确分步用NaOH 滴定。
第一计量点时产物2NaH A :+ 4.01[H ]10,pH 4.0sp -==,选(甲基橙+靛蓝)(4.1)为指示剂。
∵2a cK ϑ810-,J J a2a3K K >410∴第二计量点附近有突跃,能准确分步用NaOH 滴定。
第二计量点时产物2Na HA :9.0sp2[H ]10,pH 9.0+-===,选为(百里酚蓝+酚酞)(9.0)指示剂。
∵3a cK ϑ810-<,∴第三计量点附近无突跃,不能用NaOH 滴定至3N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