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有答案

泰安市泰山区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

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a3)2=a5B. (2a)2=2a2C. a3·a2=a5D. a6÷a2=a3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若∠DOE=36°,则∠BOC的度数为A. 72°B. 90°C. 108°D. 144°3. 人的一根头发的直径大约为85微米,已知1微米=0.000001米。

则人的一根头发的直径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8.5×105米B. 8.5×10-5米C. 8.5×l0-8米D. 85×10-8米4. 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若∠2=40°,则∠l的度数为A. 40°B. 45°C. 50°D. 60°5. 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A. 为了了解1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普查B. 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抽样调查C. 为了了解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普查D. 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选择普查6. 下列图形中,由∠1=∠2,能推出AB∥CD的是7. 小红同学将自己5月份的各项消费情况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图),此图能清楚地表示出A. 各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百分比B. 各项消费的金额C. 消费的总金额D. 各项消费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8. 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在某一分钟内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A. 在这一分钟内,汽车先提速,然后保持一定的速度行驶B. 在这一分钟内,汽车先减速,然后又提速,最后又不断提速C. 在这一分钟内,汽车的速度不断变化D. 在这一分钟内,前40s速度不断变化,后20s速度基本保持不变9. 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直线a上,若∠C=90°,∠α:30°,则∠β的度数为A. 30°B. 45°C. 60°D. 75°10. 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A. (2x+1)(2+2x)B. (2x+1)(-2x-1)C. (x+2)(2x+1)D. (2x+1)(-l+2x)11. 已知(2x+m)2=4x2+nx+9,则n的值为A. ±6B. ±12C. ±18D. ±3612. 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

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

小康同学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

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x分钟后,水龙头滴出y毫升水,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A. y=5xB. y=0.05xC. y=100xD. y=0.05x+100l3. 已知a+b=3,ab=2,则(a-b)2的值为A. 9B. 2C. 0D. 114. 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从六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要求每人只选取一种喜欢的书籍,如果没有喜欢的书籍,则作“其它”类统计。

图(1)与图(2)是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 由这两个统计图可知被抽查的学生中,喜欢“科普常识”的学生有90人B. 若该年级共有900名学生,则可估计喜爱“科普常识”的学生约有270人C. 由这两个统计图不能估计喜欢“小说”的人数D. 在扇形统计图中,“漫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7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24分。

每小题填对得3分)15. 计算:(-2)0-2-1=_______。

16. 如图,∠1与∠2互补,∠3=130°,则∠4的度数为_______。

17. 如图,三角形地块中的点B在点A的北偏东35°的方向,点C在点B的北偏西65°的方向,则∠ABC的度数是_______。

18. 计算:(a-b)(a+b)(a2+b2)=________。

19. 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若∠1=56°,则∠AEF等于_______。

20. 若a+a 1=4,则a 2+2a 1的值等于______。

21. 如图,某校根据学生上学方式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绘制出一个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若该校共有学生1600人,则据此估计步行的有_______人。

22. 某人购进一批苹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x (千克)12345售价y (元)3+0.16+0.29+0.312+0.415+0.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54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画出图形、计算过程或推演步骤。

)23. (本题共4个小题,(1)、(2)每小题3分,(3)、(4)每小题4分,共14分) (1)(-xy 2z 3)·(-x 2y)3; (2)x(x-1)-(x-31)(x+31);(3)(a+2b)(a-2b)+(a+2b)2-4ab ;(4)|-3|+(-1)2013×( -3)0-(-21)-3。

24. (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x-2y)2+(x-2y)(2y+x)-2x(2x-y)]÷(2x),其中x=21,y=-1。

25. (本题7分)已知:如图,∠BCD=80°,CA平分∠BCD,∠1=40°,求∠B的大小。

26. (本题8分)已知:如图,∠A=∠D,∠B=∠C,试判断∠1与∠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7. (本题9分)为了深化课程改革,某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建设,计划成立“文学鉴赏”、“科学实验”、“音乐舞蹈”和“手工编织”等多个社团,要求每位学生都自主选择其中一个社团,为此,随机调查了本校各年级部分学生选择社团的意向,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不完整):某校被调查学生选择社团意向统计表选择意向文学鉴赏科学实验音乐舞蹈手工编织其他所占百分比a 35%b 10% c(1)求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及a,b,c的值。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某校被调查学生选择社团意向条形统计图(3)若该校共有1800名学生,试估计全校选择“科学实验”社团的学生人数。

28. (本题10分)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4)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5)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5. 21 16. 50° 17. 80° 18. a 4-b 4 19. 118°20. 14 21. 640 22. y=3.1x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54分)23. (本题共4个小题,(1)、(2)每小题3分,(3)(4)每小题4分,共14分) (1)原式=(-xy 2z 3)·(-x 6y 3) ………………………………………………1分 =x 7y 5z 3……………………………………………………3分 (2)原式=x 2-x-(x-91)…………………………………………………1分=x 2-x-x 2+91………………………………2分=-x+91…………………………………………………3分(3)原式=a 2-4b 2+a 2+4ab+4b 2-4ab ………………………………………3分 =2a 2………………………………………………………………………4分 (4)原式=3+(-1)×l-(-8) ………………………………………………2分 =3-1+8=10………………………………………………………………4分 24. (本题6分)解:原式=(x 2-4xy+4y 2+x 2-4y 2-4x 2+2xy)÷(2x) ……………………3分 =(-2x 2-2xy)÷(2x) …………………………………………………4分 =-x-y……………………………………………………………………5分 当x=21,y=-l 时,原式=-21-(-1)=21……………………………6分25. (本题7分)解:∵CA 平分∠BCD ,∠BCD=80°∴∠2=21∠BCD=40°…………………………………………………………2分∵∠l=40°,∴∠l=∠2∴BA∥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分∴∠B+∠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分∴∠B=180°-∠BCD=100° ……………………………………………………7分26. (本题8分)解:∠1=∠2……………………………………………………1分理由:∵∠A=∠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分∴∠C=∠A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分∵∠B=∠C∴∠B=∠AEC,………………………………………………………………5分∴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分∴∠1=∠AH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AHB∴∠1=∠2…………………………………………………………………………8分27. (本题9分)(1)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是70÷35%=200(人)…………………………2分b=40÷200=20%,………………………………………………3分c=10÷200=5%,…………………………………………………4分a=l-(35%+20%+10%+5%)=30%。

…………………………………5分(2)补全的条形统计图略。

…………………………………………………………7分(3)全校选择“科学实验社团的学生人数约为1800×35%=630(人) ………9分28. (本题10分)解:(1)图象表示了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距离是因变量;…………3分(2)10时,他离家10千米;13时,他离家30千米;……………………5分(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12时,离家30千米;………………………6分(4)由图象可以看出从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13千米;……………………7分(5)共用了2小时,因此平均速度为30÷2=15(千米/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