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翻译文学

近代翻译文学

❖ 2、使用较为自由活泼的文言 翻译小说,不自觉地促进了语 言和文体的变革。
林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 3、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代表 的林译小说所开启的具有现代意义 的叙事模式对清末民初新小说创作 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中国小说叙事 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发 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4、影响和哺育了大批现代作家。
❖ 提高了域外小说在中国 士人心目中的地位。
二、“著译参半”的晚清小说期刊
❖ 《新小说》、《绣像小说》、《新新小说》等小说杂志 以“著译参半”相号召。
❖ 《月月小说》把“译著”放在首位,“撰著”放第二位。
以意译为风尚的时代
❖ 英译自序云:用英人体裁,译意 不译词,惟自信于原文无毫厘之 误。日本森田氏自序亦云:易以 日本格调,然丝毫不失原意,今 吾此译,又纯以中国说部体段代 之,然自信不负森田。果尔,则 此编虽令焦士威尔奴复读之,当 不谓其唐突西子耶。
其后主要以翻译小说和卖
京参加会试,屡试不第。
文卖画为生。

180余种翻
译小说
40余种世界 名著
著述繁多
1914年,商务印务馆推出《林译小说丛书》, 涉及英、法、美、俄、希腊、挪威、瑞士、日本、 比利时、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近百位作家的180 多种作品,包括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 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易卜生、塞 万提斯、欧文、斯托夫人、柯南道尔、笛福等世 界著名作家。
二、林译小说举要
❖ 《巴黎茶花女遗事》
❖ [法]小仲马著 ❖ 晓斋主人口译 (王寿昌) ❖ 冷红生笔述 (林纾)
❖ 可怜一卷茶花女,
❖ 以华文之典料,写欧人之 性情……好语穿珠,哀感 顽艳。读者但见马克之花 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 之文心,冷红生之笔意, 一时都活,为之欲叹为观 止。
断尽支那荡子肠。
——《新译黑奴吁天录告白》
■《撤克逊劫后英雄略》(1905) [英]司各特著 林纾 魏易 译
❖ 原名Ivanhoe,今译《艾凡赫》
林译小说举要
■《块肉余生述》(1908) [英]迭更司 著 林纾 魏易 译
■ 今译《大卫·科波菲尔》
林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 1、以显赫的翻译实绩和巨大 的社会影响力初步扭转了中国 士人对外国文学的偏见,开了 翻译域外小说的风气,丰富和 健全了中国近代小说的文体与 类型。
影响和哺育了大批现代作家
朱自清
冰心
庐隐
苏雪林
钱钟书
——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
——邱炜萲《茶花女遗 事》
《黑奴吁天录》(1901)
[美]斯陀夫人著 林纾 魏易

❖ 今当变政之始,而吾书适成,人 人既蠲弃故纸,勤求新学,则吾 书虽俚浅,亦足为振作志气,爱 国保种之一助。
—— 林纾《黑奴吁天录跋》 ❖ 情文凄惋,闻者酸鼻,庶吾支那
人读之,可以悚然知惧,奋然知 所以自强,不会彼人动欲奴隶我 乎!
梁启超译东海散士 《佳人奇遇》
❖ 1898年底·梁启超译 ❖ 东海散士 《佳人奇遇》 ❖ 《清议报》“政治小说”
专栏 ❖ 晚清第一部翻译政治小说 ❖ 民族主义意识 ❖ 拉开遗事》
❖ 1899年《巴黎茶花女遗 事》刊行,一时风靡。
❖ 向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 世界的文学之窗。
❖ 55岁(1906)被京师大学
❖ 21岁 (1872 ) 在村 塾 教书 。 堂聘为经学教员。
❖ 28岁(1879)入县学。
❖ 民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 31 岁 ( 1882 ) 参 加 福 建 省
讲授古文辞。
乡试,与与陈衍同榜中举。 ❖ 1913年,辞去北大教职。
❖ 1883-1898年,先后七次进
——法国焦士威尔奴原著,少年中国之少 年重译:《十五小豪杰》第一回“译后语”
林译小说
译才并世数严林 百部虞初救世心
一、生平及著述
❖ 林纾(1852-1924),字琴 ❖ 46岁(1897)开始译书。
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 ❖ 50岁(1901)移居京师,
福建闽县(福州市)人。
主金台书院讲席。
幼年丧父。嗜书如命。
近代翻译文学
近代翻译文学
❖ 小说翻译一枝独秀 ❖ 林译小说风靡一时
❖ 20世纪初年的文学 翻译,深刻影响了 中国文学的创作面 貌与历史走向,推 动了中国语言文学 的近代化转型。
一、 近代翻译文学的 发展概况
❖ 1873年,蠡勺居士翻译的 英国长篇小说《昕夕闲谈》 在近代中国第一份文艺杂 志《瀛寰琐记》连载,这 一标志性事件,可视为近 代翻译小说之起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