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级学科)

公共管理(级学科)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学科代码:1204
一、适用二级学科及专业
●行政管理(120401)
●土地资源管理(120405)
●文化产业管理(1204Z1)
●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1204Z2)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勇于创新,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及系统的专门知识。

熟悉所从事科研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在专业领域内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文献资料,并具有外文写作的初步能力。

3.身体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公共政策分析
2.行政理论与实践
3.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4.土地经济与估价
5.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6.文化产业项目管理
7.文化产业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
8.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评价
9.养老服务行业运营及管理
10.养老设施项目策划与运营管理
1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2—3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年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位论文,符合学位答辩要求者,可以提前申请进行学
位答辩,申请时间最早为入学后2学年,申请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半年提出,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有必要延长学习年限,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办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不到毕业要求者,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与肄业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执行。

五、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提交教研室(研究所)审查,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与论文工作相结合,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相结合;教学方法上采取讲课与自学相结合。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六、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总学分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实践性环节(必修)2学分。

2.选修课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限选课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所有专业方向必须选修。

3.选修课程按照“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老年工程及老年保障”四个二级学科方向设置,学生可根据具体研究方向进行选择。

4.对录取的跨学科(指跨一级学科)研究生,应按学院规定,通过课程学习与自修相结合,补修“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统计学”三门本科课程,并参加第二学期末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

补修课程经考核必须合格,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七、社会(专业)实践
社会实践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按要求完成后可获得2学分。

凡入学前参加工作两年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可免去社会实践环节1个学分。

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参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八、学位论文
1.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途径,至迟在第三学期内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经所在教研室(研究所)讨论审核确定后,按计划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或学术研究意义。

2.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论文答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参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九、其他要求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EI 检索论文(具体要求见管理学院有关文件)。

附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学术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