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单元备课(下)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结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去图书室借阅或登陆网站获取资料:了解有关化学家的传记、化学史、化学上的发现与发明,看看化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

长话短说信息冲浪练习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单元备课(下)单元总结一、知识网络归纳如何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指事物在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化学反应“现象”也同样是反映物质在变化中的外部表象,而不是变化的实质。

至于反应后生成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

因此,在启蒙阶段,同学们要养成正确描述现象的习惯。

描述现象三忌:忌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如生成氧化镁;忌脱离实验实际,没有观察到的现象也描述出来;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描述实验现象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烟和雾、火星和火焰、燃烧和点燃的区别。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A.光导纤维和玻璃 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 D.塑料和橡胶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干冰升华 C.剩饭变馊、粮食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3.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曾青得铁化为铜D.铁杵磨成针4.古诗词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你认为这种变化是()A.冰雪融化B.压缩空气C.酒精挥发D.馒头遇碘酒变蓝6.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7.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

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

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A.海带B.面粉C.大米D.食醋8.下列实验操中使用漏斗的是()A.溶解 B.称量 C.过滤 D.蒸发9.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10.现有一台托盘天平,最多可称量100g,最准能称到0.1g,标尺的最大刻度为5g,若用这台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粉末28.3g,应该取用的砝码是()A.25g的砝码一个,3g的砝码一个 B.5g的砝码五个,3g的砝码一个 C.20g的砝码一个,8g的砝码一个 D.20g的砝码一个,5g的砝码一个11.固体药品一般盛放在()A.细口瓶中 B.广口瓶中 C.滴瓶中 D.蒸发皿中12.一支试管容积为30mL。

要用这支试管给液体加热,那么所取液体的体积最多不超过()A.10mLB.15mLC.20mLD.30mL13.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去年我市实行了垃圾分类回收。

市区主要街道的垃圾箱中,绿色箱用来装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下列物质能扔进绿色箱内的是()①废旧报纸;②废铜线;③一次性饭盒;④口香糖;⑤果皮;⑥空矿泉水瓶;⑦废铁矿A.①③⑤⑦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⑦D.①②⑥⑦14.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

为了使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关闭所有化工企业 B 用天然气逐步代替民用燃煤C提高污水处理率 D 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药品质量时,将药品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读数为9.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真实质量为()A. 9g B10g C8.5g D 8g16.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同心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实验化17.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利用的化学现象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的是()A.使用石器 B.冶铁和炼钢 C.火的利用 D.铜器的使用1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实际该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9mLB.大于9mLC.小于9mLD.无法判断19.下列操作能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是()①玻璃仪器外壁有水,没擦干就加热②没均匀加热,就直接集中加热③加热时玻璃仪器接触灯芯④刚加热完的玻璃仪器立即用冷水冲洗⑤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稍向下倾斜⑥把锌粒竖直放入试管中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⑧试管里的液体超过1/3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⑦⑧ C.⑦⑧ D.全部20.一位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取2.5g药品,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入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二、填空题(第5、6两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60分)1.下列仪器中:①烧杯②锥形瓶③量筒④集气瓶⑤试管⑥蒸发皿⑴不能加热的是。

⑵能直接放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

2.在厨房里用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三种方法区别酒精和水(简述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分别表示向托盘天平上增加、减少砝码。

请在下表中用“↓”和“↑”表示你的称量过程,(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5g)。

4.从全球范围看,当前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开发新型药品;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⑤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里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等。

请把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⑴健康问题;⑵环境问题;⑶能源问题;⑷粮食问题。

5.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从你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的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①,你的预测。

因素②,你的预测。

6.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科学探究: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7.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了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⑴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⑵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⑶你认为食品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②;③。

8.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

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

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酒精灯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实验室酒精灯所用的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⑵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⑶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⑷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⑸实验④中,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再点时,灯为什么能正常燃烧?。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备课(上)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四节元素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单元备课(下)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备课(上)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师活动(第一课时)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大约有十六万亿亿个水分子。

固液气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只是分子之间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2.水分子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冰融化成水时,分子间隔较小。

⑴分子很小,⑵相互间存在间隔,⑶总在不停地运动。

另外: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题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型新授第1 课时第周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有关分子性质、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知识,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知识认识原子的有效方式,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物质的生成,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