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卷(II)卷

内蒙古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卷(II)卷

内蒙古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7·新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晕车(yùn)栈桥(zhàn)惟妙惟肖(xiào)大模大样(mó)B . 炽热(chì)刹那(shà)锲而不舍(qiè)不着边际(zhuó)C . 胆怯(què)应和(yìng)混为一谈(hùn)吹毛求疵(cī)D . 针灸(jiǔ)租赁(lìn)锐不可当(dāng)一气呵成(hē)2. (2分) (2019八上·阳江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B . 演员那滑稽的动作,引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 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D .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3.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 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C . 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 .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4. (2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我家门前的杜梨树春天开花,秋日结果。

它密密匝匝地高悬枝头,宛若无数双高举的婴儿的手指,惹得全村人都眼馋。

于是不少人拿着长长的铁钩,争先恐后地把杜梨从树上摘下来,拎回来放在锅里煮。

①花给人感觉很朴实,无娇艳之姿,无喧闹之态。

②风一吹,星星点点的花瓣悄悄地飘落,似乎有那么几分害羞。

③秋风吹落微微颤栗的树叶,光秃秃的枝条举着一爪一爪的杜梨。

④花是白色的,小小的,簇拥在一起,远望像树梢上斑斑驳驳的雪粒。

A . ①④②③B . ②③①④C . ④①②③D . ②③④①5. (2分)(2016·深圳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象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A . ③②⑤④①⑥B . ⑤①④③⑥②C . ③⑥⑤①②④D . ⑤④③②①⑥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6. (20分)(2016·龙东) 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吸烟人数比五年前增加1500万,已高达3.16亿。

2016年5月31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无烟日,学校准备开展以“无烟中国,无烟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学校的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20个字)(2)生活中哪些公共场所常有吸烟现象?请列举出三个。

(3)为了让烟民更好地戒烟,请想出两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写在下面。

(4)课间,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假如你发现有同学正在吸烟,你将如何劝阻?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9八下·潮阳期中)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

(《关雎》)(2)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________,________。

(子衿)(3) ________,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写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5)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7九上·北京期中)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荒岛求生的故事。

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小题。

(1)下列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原著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 . 无处可居——睡在树上,住进山洞,在小山下面搭帐篷。

B . 无食果腹——出外打猎,驯养山羊,种植大麦磨成面粉制作面包。

C . 无药治病——在荒岛上采集草药,熬制药汤,治疗疾病。

D . 无器可用——用木板做成桌子椅子,用铁树制造铲子,烧制陶器。

(2)结合你初三的学习生活,谈谈阅读这部小说获得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9. (4分)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僵卧孤村”是指诗人在被朝廷罢斥不被任用的情况下,年迈力衰,困居在孤寂的山村。

B . “尚思为国戍轮台”是指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仍然想到新疆的轮台县去戍守边疆。

C . “夜阑”,夜深。

“阑”,残,尽。

由于诗人怀有满腔的忧国之情,自然长夜难眠。

D .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这里借指北国的战场。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正因为诗人有“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斗志,所以才有“僵卧孤村不自哀”的情思,诗歌的一二两句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B . 诗中用“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表现了诗人心志的坚定不移;“僵卧孤村”又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反衬,衬托出诗人坚持抗金、收复失地的心愿坚定不移。

C . “风吹雨”既是眼前生活中现实,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在此情况下,诗人自然长夜难眠。

D . “铁马冰河入梦来”,既写出了诗人希望重上战场,英勇杀敌,收复失地的志向,也反映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因为他的理想只能像梦幻一样,不可能成为现实。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0.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③欺。

”间④问群臣臧否⑤ ,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馔(zhuàn):饭食。

③朕(zhèn)皇帝自称。

④间(jiàn):秘密,暗中。

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

(1)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②色愈恭,礼愈至()③濂具以实对()④善者与臣友()(2)翻译下面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3)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11. (13分) (2017七下·梅江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

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

句中“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2)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

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5)从说明文的语言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 . 选文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B . “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色。

C . “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D . 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表明选文以平实为主。

12. (16分)(2018·绥化) 阅读议论文《等》,回答后面小题。

①等,取“等待”之义。

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光。

等,是诗一般的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②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