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辅导讲义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辅导讲义 新人教版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课前一品味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幅情画。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

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席慕容知识梳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品味语言,即是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有时,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的使用,就能让事物变得生动,让人物变得鲜活。

阅读思路:分析标题语言赏析↓↑明确内容人物理解↓↑理清结构→把握主题秘笈:一、词回句,句回段,段回篇;方法分解:1、结合句义,同义替换解词;2、时刻牢记:语言为刻画人物服务;3、勾上连下,依据情节分析修辞对塑造人物的作用;4、思考语句与中心的关系,明确呈现主题。

二、两个角度,三个要点。

两个角度:修辞和用词三个要点:运用具体词语、依据相关情节、紧扣中心答题金题精讲题一: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①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②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③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④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⑤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

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

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⑥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

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

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⑦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

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

”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⑧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

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

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

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⑨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

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

”我当然没有要一条。

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⑩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

妻很珍惜。

⑪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⑫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

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认真阅读第②段,揣摩加点的词语都写出了什么,有何作用?题二:田野上的白发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

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

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

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

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

我没说话,把母亲推进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

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

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

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2)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小结收获秘笈:1、词回句,句回段,段回篇;2、两个角度,三个要点。

每课一积累我不会写字,我又想妈妈,所以,今天我买了好多张邮票,我打算贴在自己身上,把我寄出去,这可以吗?我骂儿子、打儿子,是想让他恨我。

万一哪一天我走了,因为恨,他能少一份难过,也少一份伤心。

是的,她是我的母亲,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债主,我欠她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讲义参考答案金题精讲题一:1、“兴奋”写出了母亲给我送营养液时的激动、高兴,“认真”写出了母亲对营养液能“补脑子”的说法深信不疑,“一笑”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什么都舍得的心态。

2、表现了母亲虽不免愚昧,却深爱儿子的特点。

3、与上文“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的内容呼应,为下文中心的揭示做铺垫。

题二:(1)语句善用词;“飘拂”生动地状写出了母亲在田间辛劳工作时劳累的样子;作为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最终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爱的中心揭示做铺垫。

(2)语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插满“嫩绿的秧苗”的“水田”比作“绿色的地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的整齐与美丽;表现了母亲勤劳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