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生产学(精)

牛生产学(精)


5、奶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较 小


奶牛业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中效益最高的畜牧 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发达国家所 占的比重较高,美国占21%,加拿大占26%, 澳大利亚占31%,而我国占5% 目前,我国肉类消费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蛋 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而奶类产量仅占 1%,我国的乳制品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
பைடு நூலகம்
6、环境污染严重

牛的排泄量较大,一个1000头规模的奶 牛场,每天的排泄物、废水等达到80- 120吨。对环境污染较大。
三、养牛业发展的趋势

牛奶、牛肉营养丰富,容易吸收,能为 人类提供优质的能量和蛋白质。牛皮是 很好的皮革产品,牛粪是优质的肥料, 牛是草食家畜,不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
1、政府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

2、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水平偏低 我国奶牛饲养主要以农户饲养为主, 80%左右的奶牛饲养在规模低于20头的 养殖场或养殖户手中,饲养管理水差, 大多数是手工挤奶,牛奶质量较低,乳 房炎发病率高。 肉牛主要以黄牛为主, 而且主要集中在牧区,以放牧为主,饲 养周期长,生产水平低。


3、良种化程度低 我国养牛生产过程中忽视了选育种工作,奶牛 声普遍存在见母就留,牛群总体质量较低,产 奶量不高,甚至一些不法商人以次充好,发假 乱真,用奶牛与黄牛的低代杂交品种充当奶牛 销售。 肉牛生产主要以黄牛、水牛以及淘汰的奶牛为 主,生产周期长,出栏率低,胴体重小。在现 有存栏肉牛中,良种率不到30%,大多数肉牛 肉质粗糙,导致国内牛肉市场存在一种怪现象: 国内牛肉价格低,销售难,而每年又以国外进 口几千吨的高档牛肉。我国牛肉出口比重小,
2、推进奶源和牛肉制品的无公
害生产和认证


我国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产、加工和乳品销 售的不平衡,乳品加工能力强,设备、工艺先 进,但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品销售薄弱,特别是 奶源不足,我国目前日除了鲜奶量仅为加工能 力的 1/3 ,部分地区出现这要是鲜奶,无论奶 源质量如何,均被收购的现象。 由于我国牛肉出口一直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我 国开始推进肉牛规范化饲养,进行牛肉的绿色 无公害生产与认证。

3、肉牛生产稳步增加 由于黄牛、水牛作用役畜地位下降,更 多地转向肉用,随着人民肉食结构的改 变,黄牛杂交改良稳步推进,优质牛肉 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价格稳步上升,肉牛 出栏量和肉牛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 603.4万吨,人均4.6kg。


4、鲜奶与奶制品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全球奶制品价格上涨明显,进口原料脱脂 奶粉价格从2007年初的2.7-2.8万元/吨上涨到5.55.6万元/吨,上涨幅度达到100%,全脂奶粉从 2.5万元/吨上涨到3.7-3.8万元/吨,上涨了50%, 乳清粉从1.1万元/吨上涨到2.6-2.7万元/吨,上涨 幅度达100%以上;2007年7月到9月,国产奶粉 从1.7万元/吨上涨到2.6-2.8万元/吨,上涨幅度达 到60%。


我国奶源生产增长将由饲养数量的增加转向主 要依靠品种、结构的优化与提高。发挥乳品龙 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构筑科学养殖模式,实行 产业化经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饲养 与集中加工相矛盾的问题。 加大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 饲养。发展小区养殖是实现规模化饲养、规范 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加强疾病防控,推进奶 牛标准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 牛奶质量。

2007 年法国全国牛奶生产商联合会 12 月 19日宣布,2008 年第一季度牛奶预计提 价37%,每千升103.7欧元。英国著名奶 制品企业Dairy Crest,从2007年11月1日 起,牛奶收购价提高了0.7便士/升,达到 7.2便士/升。


2007年我国牛奶主产区原料奶价格上涨明显, 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 6 个 主 产 省 市 原 料 奶 平 均 价 格 2 . 2 8 元 / kg, 比 2006 年同期上涨了 19.4% 。其中北京 2.48 元 /kg,天津、河北2.54元/kg,内蒙古2.25元/kg, 山西1.92元/kg,黑龙江2.12元/kg。 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全球在未来的 10年中,奶制 品的需求量将每年以2.7%的速度增长

中国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 12月24日表示,为 扶持奶业发展,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 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六项财税扶持政策措 施。一是继续执行奶牛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良种补贴 范围。二是建立后备母牛补贴制度,对享受奶牛良种 补贴改良后的优质后备母牛给予一次性补贴。三是将 患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而强制扑杀的奶牛纳入畜禽疫 病扑杀补贴范围。四是将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纳入农 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五是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 政府对参保奶农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六是加强对奶 牛养殖户的信贷支持。
3、加强良种牛的引进、扩繁技 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002年起,科技部开始实施奶业重大科 技专项,加强优秀种公牛的生产与繁育, 推进奶牛品种改良速度,综合利用胚胎 工程技术高效繁育良种奶牛。 2006年农业部开始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 方案,促进牛群质量提高,扩大优质高 产奶牛饲养量。
4、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 户”的目标养殖模式将得到推 广


4、产品单一,档次不高 我国牛奶消费以鲜奶为主,品种较少,而牛奶 市场又以低档奶为主,如袋装、瓶装奶,高档 奶市场较小,这主要与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 生活水平以奶源质量有关,南方牛奶生产与消 费季节相矛盾。 牛肉消费以鲜牛肉为主,缺少牛肉的深加工, 我国牛肉深加工不足10%,从而影响了牛肉的 生产。

2、黄牛、水牛比重较大 2006年黄牛存栏数达 9955万多头,水牛 2228万多头,奶牛只有1330万头,主要 原因是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黄牛 和水牛是农村农耕、农运起主要作用。 20 世纪以前,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大 多数地区的肉食以猪肉和禽类为主,牛 肉、牛奶的消费量较低。
二、养牛生产存在的问题

1、生产水平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只有少部分奶牛场单产水平超过8000㎏, 全国平均牛产奶量只有3590㎏,以色列8600㎏ /头,日本8300㎏/头,美国8000㎏/头。 2006 年人均奶牛占有量虽然接近25kg,但与世界平 均水平以及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2006年 世界平均水平 98kg/ 人,亚洲 40kg/ 人,日本 70kg/人,印度73kg/人。
牛生产学
授课人:韩兆玉
绪论

我国是养牛大国,牛的饲养量居世界第 一位。黄牛、水牛的饲养量较大,奶牛 饲养量较少。
一、我国养牛生产现状和发展 趋势

1、奶牛生产发展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产品的 需求量不断增加,奶牛养殖发展迅速, 乳品生产高速增长。2001年饲养量577万 头,牛奶总产量为1152万吨,人均8.8㎏; 人均10㎏以上; 2006年我国奶牛饲养量 达到了 1330 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了 3245万吨,2015年计划30㎏/人。

农业部制定的全国奶业优势区域规划把建立奶 牛养殖示范小区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2002 年起,科技部开始实施奶业重大科技专项,从 奶牛良种繁育、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优质牧 草生产、乳品加工等技术集成与推广,为奶牛 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奶牛场提供技术支撑。2006 年开始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方案,促进牛群质 量提高,扩大优质高产奶牛饲养量。制定和完 善《无公害鲜牛乳》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 标准以及相关配套法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