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号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

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相信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一、积累运用(33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在清凉的九月、优雅的九月、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徜.( )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的道路;聆听了于漪老师的谆谆.( )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了文学的潜移mò( ) 化的力量……散发着馨香的十月、值得chōng ( )憬的十月走近了你我他。

2.把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4分)威言耸听 摇摇欲堕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走头无路 眼花缭乱 鸦鹊无声 刨根究底3.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3分)A .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B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的体质增强了。

C .学校热情表扬了李明同学见义勇为的行径。

D .增加质量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4.下面这些是课文要求背诵的部分,检查看看你会背会写了吗?(每空1分,共10分) (1)天上的风雨来了, 。

(2)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4)青女素娥俱耐冷, 。

(5)舟止, 。

(6)海日生残夜, 。

(7) ,铜雀春深锁二乔。

(8)山下兰芽短浸溪, , 。

5.名著欣赏。

(8分)(1)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国人。

(2) “海盗”生活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

(3) 洞中历险是选文中最精彩的一段,主要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在面对死亡的威胁中,两个小伙伴表现出的那种纯粹的人性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友情令人感动。

作者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对立的关系表现的十分透彻。

同时,也充分突出了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艰苦。

6.语文实践活动(4分)七(5)班以“我爱文学”为主题,(1(2)再给小报增设一个栏目:如佳作欣赏、、名家简介等。

(1分)(3二、诗歌赏析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8分)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⒎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3分)⒏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分)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2分)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8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加点字词(5分)(1)私拟.作群鹤舞空拟:(2)项为之强.强:(3)盖.一癞蛤蟆也盖:(4)明.察秋毫明:(5)以土砾凸者为邱.邱:11.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心之.所向昂首观之.B、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D、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2.翻译句子(6分)(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13.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是什么?,说说作者的童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趣事?(4分)四、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题。

(17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14.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3分)雕镂()镌()刻慷()慨15.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每题2分)(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6分)18.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3题。

(14分)兰草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

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

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

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

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

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

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

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

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

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

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

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

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

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

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

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

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

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

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

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ǐ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9.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性。

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

(3分)20.第③段中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第④段中“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2.第④段里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作文(60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

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