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放射物理学基础一
➢ 放射治疗设备及照射方式
体外照射
x线治疗机
60Co远距离治疗机 医用加速器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深部治疗X射线 机
一般指400KV以下X线治疗肿瘤的装置 1.原理:高速运动的电子作用于钨等重金属靶, 发生特征辐射、韧质辐射,产生X射线。 2.用途:主要用于体表肿瘤和浅表淋巴结转移的 治疗或预防性照射。 3.缺点:深度剂量低,皮肤剂量高;骨吸收剂量 高;易于散射,剂量分布差。
及其特点是在组织中治着次级粒子经迹上的线 性能量传递(简称LET)较小,一般称之为低 LET射线。(对乏氧细胞和Go期细胞作用小)。 高LET射线:
指快中子、质子、π负介子以及氦、碳、氮、 氧、氖等重粒子。
体外照射 大
体内照射 小(10居里)
治疗距离
长
短(5mm~5cm)
组织吸收的能量
少
多
到达肿瘤的途径
经皮肤及正常组织
直接
区靶剂量分布
均匀
不均匀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X线模拟定位机 CT模拟定位机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重粒子治疗
低LET射线: 深部x线、钴-60γ线、加速器的x线、电子
优选放射物理学基础 一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放射治疗是怎样实施的呢?
放射源
放疗设备
体位固定
定位 ( X线模拟定位机 、 CT模拟定位机)
TPS设计 GTV、CTV、PTV勾划 射野设置 剂量分布 优化计划
投照 验证 射野验证、剂量验证 实际照射
模具制作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放射源的种类
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线.
内或人体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优点
可获得准确照射. 工作人员隔室操作,比较安全. 放射源微型化. 高活度放射源形成高剂量率治疗. 微机控制.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近距离后装治疗机
组成:①放射源 ②施源器 ③源室及放射源驱动元 ④治疗计划系统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体内照射与体外照射的区别
放射源强度
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 能量的x线.
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 中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他的 重粒子束等.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几种常见的放射源
名称
半衰期
治疗用射线
镭-226 钴-60 铱-192 锎-252
1590年 5.27年 74.0天 2.65年
γ γ γ 中子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体内外照射技术
等源皮距照射
体外照射
等中心照射 旋转照射
SSD、SAD照射技术示意
a. SSD照射技术 b. SAD照射技术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体内外照射技术
腔内照射
体内照射
组织间照射 术中置管、术后照射
膜照射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近距离治疗
概念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三种常见体外照射设备的特点比较
能量 穿透力 皮肤剂量 骨吸收剂量 旁向散射 经济、维修
照射野 防护
X线机
低 弱 高 高 大 价格低 维护方便 小 容易
6 0CO远距离治疗机
高,单能 较强
低 和软组织相同
较小 价格较低 维护方便
中等 定期换源 防护难
直线加速器
高,可调 强 低
和软组织基本相同 小
几何半影 穿射半影 散射半影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加速器
X线和电子束的产生
电源
脉冲调制器
电子枪 磁控管
加速管
偏转磁铁 电子束 打靶 高能X线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加速器
分类 电子感应加速器 电子直线加速器 电子回旋加速器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特点
能量高,可调控,剂量率高. 穿透力强. 皮肤剂量低:6MvX最大剂量点在皮下1.5cm. 骨和软组织吸收基本相等. 旁向散射小. 价格昂贵. 维护难,对水、电、湿度要求高. 射野可以较大,可达40×40cm.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钴 - 60 治 疗 机
结构:①放射源
②源客器及防护机头
③遮线照装置
④准直器
⑤支持系统及其附属电子设备
钴-60γ线的特点:
与深部x线机(200~400kv)相比的优点: ①穿透力强 ②保护皮肤 ③骨和软组织有同等的吸收剂量 ④旁向散射小 ⑤经济可靠
钴 - 60 半 影 问 题
价格昂贵 维护不方便
可较大 较难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放射治疗设备及照射方式
镭疗192lr)
中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机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放射治疗设备及照射方式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 放射治疗设备
辅助设备及新技术
模拟定位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治疗计划系统(TPS) 剂量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