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声声慢》

高一语文《声声慢》

《声声慢》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2. 通过揣摩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品味诗词艺术特色。

3.积累古诗常见意象,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

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二)再读文本,细读品悟
1.这首词的词眼是。

默写出词眼所在的句子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赏析)
(三)深度研读,重点突破
1.整首词除了运用直接抒情外,更多的是在间接抒情,通过一些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反思,理解建构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描绘的是她早年的生活,试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效果检测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扬州慢》自主学习任务单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B
2.D(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D(次第:光景,情形)
4.B(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
(二)再读课文,细读品悟
1.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①艺术手法:三句十四叠字,巧妙发挥了双声叠韵的作用,既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又形象地丰富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②从内容上来看,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

“寻寻觅觅”,这是她的动作,她在寻找什么?心中若有所失,想要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只是空虚,感到“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文情并茂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凄苦无言的凄凉心情。

同时奠定了全词哀怨凄凉的感情基调。

(三)深度研读,重点突破
1.
淡酒秋风
过雁黄花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之情
梧桐细雨、
(四)学习反思,理解建构
词中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第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通过神态描写展现了少女的娇媚风姿,三、四句写出了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心理。

三、效果检测
①对比手法:今昔对比,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对比。

他人与我对比乐与悲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

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

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鲜明地突现了。

②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表达的是哀情。

【附原文】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