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爱玲小说创作大纲

张爱玲小说创作大纲

《张爱玲小说创作》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基础课教研部中文教研室制定日期:2013年 12 月 20 日张爱玲小说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张爱玲小说创作(2)英文名:Eileen Chang's Novel Creation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授课系(部)基础课教研部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总学时数学分数课程性质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全院各专业四302公共基础课开卷、笔试等级制2.课程开设目的: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坛一位传奇性的女作家,她的情感丰富,在她的成长时代里作品一直是个异数。

她是一个经过豪门家变的冰雪聪明女子,也是五四至今以来最伟大的作家。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张爱玲的作品除了在当时轰动文坛之外,对后世文学也留下相当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主要研究张爱玲文学的命运和中国命运的息息相关,介绍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重点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优秀篇章,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及女性形象、日月形象、语言、讽刺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及研究。

进而探究张爱玲小说与古典小说、通俗小说以及外国文学的关系,全面剖析其人性关怀内涵,分析其小说在女性文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本课程期待引发学生对于现代文学研究自身的反思,让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文学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之间复杂的关联。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大学语文为先行课程。

后续课程:影视鉴赏、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研究、回顾张爱玲文学的诞生、承传、沉寂、再生的整个过程,认识张爱玲文学建筑在她个人历史的危机期和中国近代史危机期的重合点上。

详细介绍张爱玲生平、经历、创作、活动的四个部分内容,即特殊时空下的天才女作家、政治旋窝中的挣扎与沉浮、陨落在异国的土地上、张爱玲创作研究史。

进一步认识作家的个人史与中国近代史相逢相遇,相共鸣相对立,以文学的形式展示出的时代与人之生命图案。

具体讲授内容安排如下:七、第一章丧失主体的都市——上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沦陷区的上海、认识当时上海文学创作的荒凉。

2.理解“饮食男女”的主要内容、女性文学特征。

3.把握张爱玲文学问世,欣赏其创作犹如奇花开放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归纳并掌握上海文学创作的荒凉特征。

难点:客观认识、辨证评价“饮食男女”的内容、女性文学特征。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丧失主体的都市上海时代特征、文学创作的荒凉第二节作家生存现状、女性文学逆转文坛第三节介绍孤岛才女张爱玲横空出世第二章张爱玲的成长历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作家的家史及个人成长历史。

2.考察作家思想形成的过程,理解其文学思想的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作家的家史及个人历史难点:作家思想形成的过程,理解其文学思想的依据【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名门、家和父亲母亲第二节文学少女第三节诅咒、“废物”与“天才”第四节“解放”与战场第三章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沦陷区孤岛香港的时代背景、人们生活的挣扎。

2.理解“第一炉香”是一个逼“良”为“娼”故事的现实意义,香港传奇的特点。

3.学习第二炉香,体会故事虚构,理解小说创作的玩弄噱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孤岛香港的时代背景。

2.理解香港传奇的特点。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逼“良”为“娼”故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香港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节传奇中的败笔——《沉香屑:第二炉香》第四章“恨父情节”与“恋父情结”的演义——《茉莉香片》与《心经》【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茉莉香片》与《心经》的创作,了解浓郁的作家自传色彩。

2.理解、把握“恨父情节”与“恋父情结”的形成。

3.掌握《茉莉香片》写作手法及其现实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作家浓郁的自传色彩。

难点:《茉莉香片》的现实含义。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茉莉香片》“恨父情节”的演义,主人公聂传庆性格描写第二节聂传庆心理特征:迷惘、绝望、否定的认同第三节学习《心经》创作的现实意义第五章上海人为之倾倒的“香港传奇”——《倾城之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说《倾城之恋》的故事情节。

2.理解《倾城之恋》中“倾城”的双重含义。

3.把握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不见血迹的爱情心理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倾城之恋》中“倾城”的双重含义难点:男女主人公的不见血迹的爱情心理战【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倾城之恋》发表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第二节《倾城之恋》能够倾倒大上海的原因、《倾城之恋》独特的写作视角第六章上海婚恋进行曲——《封锁》与《琉璃瓦》【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说《封锁》《琉璃瓦》的故事情节。

2.理解《封锁》、《琉璃瓦》反映的大上海的人生百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封锁》独特的写作手法难点:《琉璃瓦》折射的两代人不同的婚姻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琉璃瓦》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第二节《封锁》故事情节,其广泛的社会性构成大上海的缩影第七章张爱玲小说艺术的巅峰——《金锁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作家创作《金锁记》的转变特点。

2.理解作品主人公曹七巧的不幸命运、形象意义。

3.掌握七巧是“金锁”的化身,金锁成了七巧的灵魂的主题意义。

4.小说独特的文体风格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主人公曹七巧的不幸命运、形象意义。

难点:小说独特的文体风格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金锁记》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七巧的人性被压抑第二节小说《金锁记》取名的由来、含义第三节曹七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第四节《金锁记》的悲剧美、语言美,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的写作手法第八章婚外恋中的男女——《红玫瑰与白玫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情节。

2.把握小说中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难点:作家塑造人物圆熟的艺术技巧【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红玫瑰与白玫瑰》发表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第二节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作者巧妙的心理描写第九章婚姻蜕化的变奏——《鸿鸾喜》《留情》【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说《鸿鸾喜》《留情》的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无爱、蜕变的婚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鸿鸾喜》邱玉清性格特征难点:《留情》中不幸婚姻的受害者敦风的悲剧成因【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鸿鸾喜》故事情节,作家描写上海婚嫁的独特视角第二节《留情》故事情节,小说题目的深刻含义第十章题材人物的新开拓——《桂花蒸阿小悲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的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题材、人物描写的新开拓。

3.把握作家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广阔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桂花蒸阿小悲秋》描写的新开拓难点:小说男女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桂花蒸阿小悲秋》发表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第二节《桂花蒸阿小悲秋》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广阔性第十一章传奇之外——作家的婚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张爱玲与胡兰成婚恋经过、认识胡兰成其人。

2.把握张胡之恋对张爱玲心理、创作的阴影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张胡恋特点难点:张胡之恋对张爱玲心理、创作的影响【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张、胡恋爱经过,《传奇》之外的人生第二节张胡之恋对张爱玲心理、创作的阴影影响第十二章中期创作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张爱玲中期文学创作特点。

2.理解抗战胜利后作家的迷惘与彷徨。

3.以《十八春》为例,掌握这一时期作家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十八春》故事与创作风格。

难点:抗战胜利后作家的迷惘与彷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传奇》增订本与作家的两首诗第二节张爱玲的两部电影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第三节《十八春》的改编、故事情节第四节香港的“绿背小说”的逆流和两部艺术败笔小说的创作第十三章张爱玲的晚期创作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作家晚期人生经历及思想、创作。

2.了解掌握旧作修改《金锁记》→《怨女》《十八春》→《半生缘》。

3.理解体会张爱玲小说创作艺术的下坡路缘由。

4.掌握《色·戒》创作与改编影视作品后的争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作家晚期人生经历及思想、创作。

难点:理解体会张爱玲小说创作艺术的下坡路缘由。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旧作修改的心路历程、思想意义第二节《色·戒》创作与改编影视作品后的争论第十四章张爱玲的自转体小说——《小团圆》,学术研究《红楼梦魇》【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自转体小说《小团圆》的故事情节。

2. 理解、把握《小团圆》的写作动机与背景。

3.把握《红楼梦魇》品“红”评“红”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团圆》的写作动机与背景难点:《红楼梦魇》艺术特色【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传记”书写与“小说”书写的相背与相安第二节清末民初的大家旧景《红楼梦魇》的研究考证第十五章卷外【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以傅雷为代表的早期张爱玲研究。

2.理解以夏志清为代表的海外张爱玲研究的历史意义。

3.了解把握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的张爱玲研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的张爱玲研究难点:以夏志清为代表的海外张爱玲研究的历史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以傅雷(迅雨)为代表的早期张爱玲研究第二节以夏志清为代表的海外张爱玲研究第三节以唐文标、水晶为代表的张爱玲研究第四节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的张爱玲研究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传奇》(上下)张爱玲著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年1月1日参考书:1.《张爱玲论》袁良骏主编华龄出版社 2010年2月第一版2.《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邵迎建主编三联书店 1998年6月第一版3.《张爱玲传奇》司美娟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二版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