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 C )等新观点。
A. “生物起源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B. “生产劳动需要论”、“心理起源论”、“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C.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D.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和“军事训练论”。
2、形式化教育大致相当于( 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从上古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3、学校教育产生的关键和直接前提是( D )。
A. 人类的定居;B.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C. 阶级的分化;D. 文字的产生。
4、我国周代的乐官、秘府、军事等官员分别担任太学的( D )。
A. 射御、书数、礼乐教师。
B. 书数、礼乐、射御教师。
C. 礼乐、射御、书数教师。
D. 礼乐、书数、射御教师。
5、( D )的教育以培养军人为教育目的。
A. 古希腊雅典。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希腊斯巴达。
6、古儒学校是( A )的早期学校。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代希腊。
7、西周“学在官府”的含义是( B )。
A. 不管官学、私学都办在官府里。
B. 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C. 官学很兴盛,私学不占主导地位。
D. 有许多人喜欢到官府里去上学。
8、找出以下包含不真实信息的一组答案( B )。
A. 古埃及宫廷学校、雅典弦琴学校、古印度古儒学校、西周辟雍。
B. 古埃及文士学校、雅典文法学校、古罗马体操学校、西周辟雍。
C. 古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训练团、古印度古儒学校、雅典修辞学校。
D. 斯巴达军事训练团、雅典修辞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古罗马文法学校。
9、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C )。
A. 孔子。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夸美纽斯。
10、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 D )。
A. 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 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 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 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1、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昆体良。
12、注重文字教育,忽略体育、美育是( C )教育的特点。
A. 古希腊雅典。
B. 古希腊斯巴达。
C. 古罗马时期。
D. 古希腊、罗马时期。
13、全都主张性善论的一组中外教育家为( C )。
A. 孟子、荀子、苏格拉底、王守仁。
B. 孟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
C.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卢梭。
D.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赫尔巴特。
14、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是( B )。
A. 孔子《论语》。
B. 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学记》。
C. 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5、( B )是古代雅典教育最主要的概念之一。
A. “平民教育”。
B. “和谐”。
C. “民主”。
D. “保卫国家”。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远古只有少数儿童能接受教育。
判别:×改错:远古时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理由:远古时没有阶级,也没有家庭,儿童为氏族公社所有,并实行公有。
2、西周的“乡学”是私学。
判别:×改错:西周的“乡学”是地方官学。
理由:西周时“学在官府”,只有官学。
西周官学分“国学”和“乡学”两类,乡学指的是地方的官学。
3、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私人办理。
判别:×改错: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理。
理由:斯巴达教育是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的,雅典教育才主要是私人办的。
柏拉图推崇斯巴达教育,他必然了解这一点。
4、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灵活。
判断:×改错: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严厉。
理由:斯巴达人在教育中动辄施以惩罚,不仅是为了考验勇敢和耐力必须接受当众鞭挞,而且在政治、道德上回答错误也有受惩罚。
5、孟子的“反求诸己”指的是遇事要冷静思考。
判断:×改错:孟子“反求诸己”的思想指的是遇事从完善自己做起。
理由: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意思是遭遇失利和挫折要从自身找原因,完善自己。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非形式化教育。
答:这是人类远古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还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不在专门的机构中进行,而是在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以口耳相传为基本形式。
2、“产婆术”。
答:“产婆术”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而只是有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教师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3、《雄辩术原理》。
答:《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一部教学法论著,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书中对有关培养演说家、雄辩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师素养的许多问题做了系统论述,是他对长期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4、西周“六艺教育”答:西周“六艺教育”至当时学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课程。
礼(礼仪)、乐(歌诗)属于政治教育,兼有美育;射(射箭)、御(驾车)为军事教育;书(识字)、数(计算)是基础文化教育。
5、“兼士”。
答:是我国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所主张培养的理想治国人才,这种人才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厚乎德行”,这种德行指兼相爱、交相利、视人如己,能做到“兼以易别”。
二是“辩乎言谈”。
善于表达,能上传下教。
三是“博乎道术”。
在明治国安邦方略的同时,要懂得具体的治国方法和技能。
这一教育目的论相比儒家等学派的主张更注重全面兼顾,因而称“兼士”。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中外教育史的基本分期如何?答: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远古的非形式化教育,即原始教育时期;古代(形式化)教育的奠基时期;古代教育的发展与高峰时期;教育的近代化(形式化向制度化转变)时期;现代化(制度化)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理论。
答: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五、论述题(18分)1、试析先秦儒家学派的三位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同和异,并谈谈我们该如何借鉴。
答:1. 孔、孟、荀学说的相同点:都主张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学思结合、自觉内省;2. 不同点:由于人性理论的差异,造成各自特点与侧重。
孔子在人性分智愚的基础上,启发诱导突出、因材施教成功,学思行关系倾向并重;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倡导独立思考、自学自求、道德修炼、尊重学生自然;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学思间突出学习、行为上防邪近正、授课时兼陈中衡、注重积学积善、维护师道尊严。
3. 借鉴:教育家各有特点与侧重,我们应防止片面理解、只见其一,应取其精华、弃其局限。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次序与周代、秦代、唐代、宋代文教政策特点对应的一组答案是(D )。
A. 政教合一、以法为教、三教并用、独尊儒术。
B. 政教合一、独尊儒术、三教并用、重文轻武。
C. 政教合一、以法为教、百家争鸣、重文轻武。
D. 政教合一、以法为教、三教并用、重文轻武。
2、选出包含有不属于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的一组答案。
( B )A. 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B. 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全智教育”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C. 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不存在教不好的儿童的观点。
D. 学历史能发展理智、培养判断能力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3、董仲舒为汉武帝制订的文教政策又称“天人三策”,具体表述为(D )。
A.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实行科举,广取人才;③设置明师,兴办书院。
B. ①罢黜百家,独尊法术;②实行察举,广取明师;③设国子监,兴办学校。
C. ①罢黜百家,独尊道术;②实行察举,广取明师;③设国子监,兴办太学。
D.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实行察举,广取人才;③设置明师,兴办学校。
4、汉代太学考试的方法是( C )。
A. 设科。
B. 射策。
C. 设科射策。
D. 帖经。
5、唐后期书院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受到(B )的影响。
A. 太学教学制度的影响。
B. 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C. 经师讲学制度的影响。
D. 国子学教学制度的影响。
6、中世纪西欧的骑士主要是在(C )中接受教育的。
A. 军事训练团。
B. 骑士学校。
C. 领主家庭。
D. 自己家庭。
7、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这里“本体论”的含义指的是(C )。
A. 宇宙本体论。
B. 人性理论。
C. 人性理论与宇宙本体论的结合。
D. 一种教学理论。
8、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新式学堂是( B )。
A. 福建船政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上海广方言馆。
D. 天津电报学堂。
9、日本1890年《教育敕语》是( C )的产物。
A. 西学、国学派的德育论和军国主义思想。
B. 儒学派、西学的德育论和武士道。
C. 儒学派、国学派的德育论和军国主义思想。
D. 儒学派、武士道的德育论和军国主义思想。
10、拉开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序幕的是(A )。
A. 19世纪末教育家帕克推行“昆西教学法”。
B. 19世纪40年代贺拉斯·曼倡导各州普建公立学校。
C. 1751年富兰克林创办第一所文实中学。
D. 与上述几个答案都无关。
11、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新式学堂创办变化的表现为(B )。
A. 办学者开始致力于科学技术教育及相关的师范学堂建设。
B. 办学者开始致力于普通教育及相关的师范学堂建设。
C. 办学者开始致力于外国语教育及相关的师范学堂建设。
D. 办学者开始致力于普通教育及实业学堂建设。
12、史称“(B )小学之父”的腓特烈·威廉第一即位之初便发布谕令,整顿教育,由政府拨款办小学。
A.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