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下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 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201109 层次:专升本专业:小学教育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前苏联学者的“劳动起源说”是迄今解释教育起源问题最具影响的观点,但它也有一个弱点,就是( C )。
A. 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唯心的。
B. 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C. 混淆了劳动与教育两个概念,显得绝对而不完整。
D. 违背了“人从猿演变而来”的科学结论。
2、以口耳相传为基本形式的教育叫做(A )。
A. 形式化教育。
B. 非形式化教育。
C. 制度化教育。
D. 非制度化教育。
3、根据现有考古和历史研究的结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A )。
A. 古代埃及的学校。
B. 古代印度的学校。
C. 我国夏代的学校。
D. 古希腊的学校。
4、从我国早期学校“庠”的含义,可以看出中国学校的重要起源途径之一为(B)。
A. 军事教育。
B. 养老敬老传统。
C. 音乐教育。
D. 宗教活动。
5、古代中国、埃及等东方国家、古希腊雅典、古希腊斯巴达和古罗马的学校教育目的各有不同,分别是(D )。
A. 各级官员;政治家、商人和公民;雄辩家;军人。
B. 政治家、商人和公民;军人;各级官员;雄辩家。
C. 各级官员;培养军人;政治家、商人和公民;雄辩家。
D. 各级官员;政治家、商人和公民;军人;雄辩家。
6、古印度学校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D )。
A. 宗教教育与军事训练结合。
B. 种姓制度与军事训练结合。
C. 宗教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
D. 宗教教育与种姓制度结合。
7、西周“六艺”中的( C )是大学课程。
A. 礼、乐、射、御、书、数都。
B. 礼、乐。
C. 礼、乐、射、御。
D. 礼、乐、书、数。
8、文士学校是古埃及的一种( B )学校。
A. 官立学校。
B. 私立学校。
C. 宗教学校。
D. 家庭教育。
9、在( C ),奴隶也能当教师。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
D. 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
10、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叫做(C )。
A. “认识世界。
”B. “认识真理。
”C. “认识你自己”。
D. “认识人类。
”11、罗马帝国时期政府对教育的监督(A )。
A. 加强了。
B. 放松了。
C. 和共和时期一样。
D. 希腊化了。
12、全都主张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人文学科的一组古代教育家是( C )。
A. 孔子、墨子、柏拉图、亚历士多德。
B. 墨子、孟子、柏拉图、昆体良。
C. 墨子、柏拉图、亚历士多德、昆体良。
D. 孟子、荀子、亚历士多德、昆体良。
13、(C )主张“师道尊严”。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D. 上述四位都。
14、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B )。
A. 苏格拉底。
B. 孔子。
C. 亚历士多德。
D. 孟子。
15、重视音乐教育并作系统论证的第一人是(B )。
A. 昆体良。
B. 亚历士多德。
C. 夸美纽斯。
D. 苏格拉底。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由于古希腊雅典实行“和谐教育”,它的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甚至教育因此只能是业余修养,而不能作为专业、职业。
判别:对改错:理由:古希腊雅典“和谐教育”是为更好地培养政治家、商人和公民,社会鄙视专业、职业的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甚至教育人员。
2、西周的六艺教育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判别:错改错:西周的六艺教育指的不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理由:西周的六艺教育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的“新六艺”,即“六书”。
3、在古罗马女性儿童也入学接受教育。
判别:对改错:理由:罗马男女儿童凡7岁至12岁都能入一种私立的平民学校接受教育。
4、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是鼓励人们否定古人而不要去读书。
判别:错改错: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是鼓励人们读书要独立思考,不要迷信前人。
理由: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通过教育来保持善性、培育“大丈夫”,同时教学中强调自学为主,因此“不读书”绝非其主张。
5、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自私自利,不能用教育来改变。
判断:错改错: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虽然自私自利,但是可以用教育结合法治来改变。
理由:荀子认为这种作用就如同烘烤木头可以使其由直变圆(糅木为轮)一样,逐渐可以“积善积学”。
但教育必须与法治结合,这就是所谓“严刑罚以戒其心”。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形式化教育。
答:这是指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教育。
这种教育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场所、机构、教师、课程等外在形式,而教育也逐渐从实用化走向形式化,军事教育、音乐教育等渐渐变成了礼仪甚至政治道德训练,文字、义理教育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
它最终被制度化教育所取代。
2、古儒学校。
答:是古代印度公元前8-4世纪间出现的一种学校。
它招收7、8岁的婆罗门贵族子弟入学,以培养能阐释《吠陀经》经义的婆罗门祭司、僧侣为目的,主要学习《吠陀经》等内容。
这种学校设于“古儒”家中,因而被称为“古儒学校”。
3、《学记》。
答:《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作品,形成于战国后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
它全篇虽仅1200余字,但对诸如教育作用、目的、学制、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些主要问题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堪称教育学的鼻祖。
4、“反求诸己”。
答:这是中国教育家孟子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主张用自己的良知判别是非,也就是强调要有独立的社会规范再判断;同时也强调遇事不利或遇到“胜己者”,不要怨天尤人,而应先完善自己。
孟子的这一观点是对孔子“每日三省”主张的继承与发展。
5、阿加德米(Academy)学园。
答:雅典教育家柏拉图所创办的一所学校,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后期。
柏拉图在那里讲授哲学长达40年之久,直到逝世。
“Academy”意为“学术”。
这一学园属于大学性质,以其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著名,有“反诘法”、有演讲、有鼓励探究等。
这种教学形式对西方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1、简述孔子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孔子将教育内容概括成“文、行、忠信”四个字。
其中“忠信”就是“忠孝”、“诚信”的伦理道德教育,“行”就是行为、礼仪训练。
“文”就是“六书”(新六艺)教育,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乐经》、《周易》和《春秋》等六种教材,孔子亲自整理、编写了围绕这“六书”,围绕它们展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理论和礼仪教育。
孔子的教育内容对后来的中国教育影响很大。
2、简述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更多知识积累;二是脑体分离,产生了专门脑力劳动者—教师;三是国家产生使社会事务复杂化,产生需求;四是文字产生,提供学校规模教学条件。
其中文字的产生是学校得以产生的直接条件,它的产生才使得学校教育成为现实。
五、论述题(18分)1、试比较古希腊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答: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共同点是自由民能广泛接受教育,但因各自社会特点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特点。
斯巴达的社会特点是斯巴达人以少治多,对军事防范特别重视,因此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强悍的军人;所有达到7—18岁的男童统一由国家进行公育,女子也受训练;教育内容注重军体教育,漠视文化知识教育;教法则比较严厉。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社会特点是实行商业、农业奴隶主共掌国政的民主政治,对公民和社会的教育十分重视,因此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商人和公民;凡7—18岁的男性儿童均得进入文法、弦琴学校就学(女性在家庭接受教育),18岁入伍接受公民和军事训练;实行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并重的身心“和谐教育”—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甚至教育只能是业余修养,而不能作为专业、职业(奥运会所以必须是业余的体育比赛);总体看教法灵活。
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习,开始工作。
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
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
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