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云霞映着落日,天边酡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mù()色,晚风带着秋日的凉意,余huī()像油彩一样涂抹在绵yán()而去的峰峦间,片片落叶随风飘舞,眼前的风景()(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

夜幕临空的落日,总是给人一种简单的温暖。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色余( ) 绵(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答案】1.暮晖延2.美不胜收【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暮色:太阳落下时昏暗的天色。

暮,读作mù。

余晖:傍晚的阳光。

晖,读作huī。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

延,读作yán。

2.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美不胜收:拼音为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释义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纳。

根据题干“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的提示,可知此处是“美不胜收”。

二、情景默写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相关诗句。

文人笔下,自然风光,情意绵绵。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__________ ,__________”曹操借景抒情,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李商隐在家书中由眼前的“夜雨涨秋池”,驰骋想象,表达了“(2)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愿望,情真意切;“(3)__________ ,__________”表现了杜甫在江南和李龟年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天净沙·秋思》中“(4)__________ ,__________”则可见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愁苦。

【答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灿烂、窗、逢、肠、涯”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答案】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示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第一句可以读得轻而缓慢,“悲”要读重音,“我言秋日胜春朝”要明快高昂,与第一句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诗人对秋的看法与古人的悲秋不同,“胜春朝”要读重音,传达出诗人积极豁达的心境。

(朗读设计与诗歌传达的情感相关,言之有理即可)【解析】4.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淡泊、致”等字的正确书写。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内容是议论,之后应停顿;“静”名词,陈述对象,做主语,之后应停顿;“俭”名词,陈述对象,做主语,之后应停顿;因此可断句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从《秋词》中任选两句,结合诗歌传达的情感进行朗读设计即可。

示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第一句比第二句要语速欢快,语调高扬,“排云上”要重读,要读出“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矫健凌厉的样子;“便引诗情”紧承上句的高昂明朗,“到碧霄”语速适当放缓,给人一种遥望晴空,心情愉悦的感觉,传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诫子书》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秋词》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四、选择题7.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白洋淀纪事》是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生活。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书中的小故事很有趣。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D.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写了三十多个神奇的海外国度,有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君子国,女性当家的女儿国等。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表述不正确。

《白洋淀纪事》孙犁的作品,而非“沈从文”的;B.表述不正确。

刘义庆是南朝宋人,而非“南宋”;D.表述不正确。

虚伪狡诈的是“两面国”,而非“君子国”;故选C。

五、名著阅读8.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你看到了怎样的鲁迅呢?请结合相关篇目及阅读体验,仿照示例,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展现了鲁迅勇猛的“斗士”的一面。

【答案】示例1: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示例2: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和看法。

形式上,先谈看法,再举例分析。

内容上,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得出一个对鲁迅先生的认识,然后结合这一认识的来源的的具体篇目分析。

示例1: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

是咧2:被压抑的鲁迅先生,如《五猖会》,鲁迅本来很兴奋地要去看五猖会,不料想却被父亲强迫背书,结果弄得兴味全无。

9.有同学提出《西游记》很难读,好多内容影响阅读进度和兴趣,该如何阅读《西游记》呢?请你结合下列语段或整本书阅读,给他支支招。

却说孙大圣到空中,把腰儿扭了一扭,早来到黑风山上。

住了云头,仔细看,果然是座好山。

况正值春光时节,但见: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

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

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薛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

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

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那行者正观山景,忽听得芳草坡前有人言语。

他却轻步潜踪,闪在那石崖之下,偷睛观看。

……——节选自《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答案】参考示例: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上述语段中孙悟空个性鲜明,“扭了一扭腰”“轻步潜踪”“闪”等词句中可看出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还很有谋略,做事不鲁莽,这些描写可以精读品味,而有关景物描写的这些句子,如果不感兴趣,我们可以跳过,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例如,“却说孙大圣到空中,把腰儿扭了一扭,早来到黑风山上”说明悟空动作敏捷,本领高强,就很值得精读。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

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乙)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①!”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子曰:“暴虎冯河③,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④,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⑤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②与:同……一起,共事。

③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

冯河:赤足涉水过河。

冯,同“凭"。

④恸:极悲伤,大哭。

⑤贰:两次,重复。

10.解释句中的带点字。

(1)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 (2)今也则亡_______11.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1)用之则行____________(A.行走;B.做,实行;C.品行;D.动作、行为。

)(2)临事而惧____________(A.害怕;B.警惕;C.忧虑;D.恐吓,使害怕。

)(3)孰为好学____________(A.通“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B.成熟;C.深透,仔细;D.谁;哪个。

)1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限断2处)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13.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孔子和颜回,如果让你在他们之中选一位当你的老师,你更倾向于谁,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段回答。

【答案】10.堪:能忍受亡:无,没有11.B B D 12.回年二十九/发尽白/ 蚤死。

13.参考示例:两位皆可。

例1:我选择孔子当老师,甲文中孔子毫不掩饰自己对颜回的欣赏,极力赞美他“贤哉,回也”,可见孔子有赏人之明;乙文中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只有我们俩,可见孔子是道德修养很好的人,能够进退自如;丙文中孔子为失去颜回而痛哭,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所以我选择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孔子当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