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学生姓名:王晋佳学号:2014211227专业:旅游管理指导老师:陈振孝2015年12月18日目录1、现在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 (3)1.1 大学生自身分析1.2 从社会层面分析1.3 从经济层面分析2、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4)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5)3.1 道德修养3.2 职业修养浅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摘要:马克思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
所以,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由社会现实所决定。
所以,首先要先明确当前的就业现状,其次分析自身各项素质,最后做到量身定做,即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相关素质。
只有这样,毕业后顺利就业才会成为可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职业素养;一、就业现状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
知识面过于狭窄,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脱节。
这和教育制度有关,也跟自身素质有关。
中国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化,使得很多人都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大学生多了,无疑更是增加了就业难度和激烈程度。
但大学生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2、缺乏奉献精神。
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
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
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
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
4、身体、心理上的问题。
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经济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既有利,又有弊。
有利表现在没有了所谓的铁饭碗,使国家分配工作成为历史,人们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竞争,公平竞争。
并且就业形式灵活,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比过去多得多,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市场竞争也有弊端,因为这使得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
从而使得劳动力程度大大降低,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讲,压力大,经验缺乏,工资低。
从社会角度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力丰富,每一个工作岗位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竞争,其次,中国教育存在参差不齐,劳动力的素质也同样的参差不齐,再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使得就业环境复杂多变,难以准确定位。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 充分的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二) 完善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三) 初具组织管理能力。
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四) 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五) 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
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
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
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六) 锻炼自控能力。
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
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
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
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
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三、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一)、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做人之根本“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认识的所得。
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一直在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道德问题,同时在评价着他人的道德水准。
道德简单讲,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道德是人类的专利行为,是一定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学做人和学做事。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比较重视学做事,而对学做人则有所忽视,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知识、技能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一些成年人认为做好了事就是做好了人,实际上这两者的紧密相关性并不总是正相关,我们身边很多事实证明做好了事并不等于做好了人。
做人最重要的应该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中国历史上很多论述说明了道德对做人的重要意义,如“德行者本也”,①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者,才之帅也”,②即道德统帅人的才智。
1961年陈毅元帅在送儿女学习时写了一首诗:“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
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
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陈毅元帅教育儿女立德为先,把锻炼品德纯看成培养儿女之根本,让儿女“永作座右铭”。
同样国外的思想家、教育家也很重视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应该被荣誉、金钱和地位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
”③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说“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④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⑤可见,道德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柱,做人的根本,事业成功的基础。
人际交往中,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面貌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即修养,好的修养是依靠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升华、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德的提炼、举止的优雅等日积月累而成的。
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察知其修养的高低、文明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状况。
良好的礼仪规范构成了高校大学生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提倡在校园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大学生投入一定时间丰富课余生活,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自我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健全的人格充实自我,提升其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有责任感、有高尚情操、有远大抱负、有感恩之心、守信用、讲信誉,报效祖国、追求卓越。
(二)、职业修养1、在日常的学生生活培养职业理想。
人的素质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
所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及点滴坐骑,看过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的人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要想成为从职场中脱颖而出的“黑马”,“小处”千万不能马虎。
2、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
这是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要把握好每次这样的机会,不要害羞,不要胆怯,不要怕丢面子,在训练中要做到“胆大、心细、脸皮厚”。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
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时间,无论是否从事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
只要数量“职业神圣”的观念,你就会从你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养并嫁衣培养。
同时,你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养得到不断的升华。
行动起来吧,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们是幸福的,你们可以享受到科技、网络带来的广泛的学习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越来越多,广阔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也为大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捷径。
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一切机会,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参考文献:[1]司马光《资治通鉴》选段1[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