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ē jiàn]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ēn wù tòng jí]的文字。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赞扬了他的一腔爱国之情。

B、《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C、《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D、《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为托尔斯泰画的"肖像画",展现了主人公深邃的精神世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通过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增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B. 一个人能不能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要有远大的理想,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C.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展现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4、古诗文默写。

(14分)(1)《赤壁》中评论古事,流露作者不得志之情的诗句是:,。

(2)《水调歌头》中因为表达了对亲人的祝愿而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黔娄之妻有言:,。

(5)《与朱元思书》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爱慕自然,鄙弃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

”文天祥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

《过零丁洋》5、名著导读(2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米开朗琪罗和的苦难坎坷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2分)(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衔觞赋诗()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2分)(二)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无莫不讶之。

食倾,使人问鹅供状不?答曰:“未。

”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

”店主伏罪。

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11、钱若赓断鹅的依据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从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题,共36分)(一)“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

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

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

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

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并归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的?(4分)13、第⑥段划线句子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分)14、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15、《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以手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二)一元钱从长途车站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夹杂着深秋的寒意,随风扑面,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街道两旁的霓红灯泛着淡淡的光,冷冷地打量着我这位不速之客。

5路公共汽车的站牌旁,已挤满了翘首张望的人们。

我攥紧了手上的提包,一个箭步窜入了他们的队伍。

车子终于在人们焦急的目光中缓缓地驶来了。

潮水般的人流前呼后拥地将我挤到了车上。

刚一站稳,就听到司机急促的声音:“快点上车,自觉买票!”一口地道的黄州腔。

我连忙掏出钱包,迅速地翻看着那仅有的几张钞票,刹那间,一种莫名的恐慌涌上了心头。

“糟了,我没有零钱了……”慌乱中我瞟了一眼车门旁的那个无人售票箱,自言自语地说。

钱包里,那几张100元面值的钞票若无其事地横躺着。

我又赶紧摸遍了身上所有的衣袋,却仍一无所获。

“没零钱下去!”司机冷冷地说,一副极不耐烦的腔调。

我一下子怔住了,这突如其来的尴尬让我有些惊慌失措。

车上的乘客,有人在冷笑,有人在埋怨,有人在催促,有人在帮腔。

“我有。

”一个陌生而清脆的声音,打断了车上所有的躁动。

我赶忙回过头去,就在我身后,一个约摸二十来岁长发披肩的姑娘正举着一枚硬币。

激动?尴尬?羞涩?刹那间流遍了我的全身。

我默默地接过她手中的那枚硬币,朝她点了点头。

或许,那就是我对她的谢意。

她会意地朝我笑了笑,那笑脸,清纯而美丽。

不经意间,车子到站了。

汹涌的人群迫不及待地将我推下了车。

刚走几步,我突然想起,我是不是该对她说点什么,哪怕是道谢也好,道别也好。

回头看时,霓红灯下,那长发披肩的背影和一把张开的花雨伞,已在濛濛的天际中渐行渐远。

巧合的事情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时隔不久,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我和几位同事去外地办事。

客车在中途站点停靠时,一个腋下夹着书包的小男孩跳上车来,他的衣服已经全部淋湿了,头发紧贴着额头,那模样,也许用“落汤鸡”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师傅,到朱店多少钱?”小男孩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水珠,急切的问。

“三块。

”司机懒懒地回答说。

小男孩迅速地摸遍了身上的衣袋,终于,他从上衣左边的一个口袋里摸出了两张1元面值的纸钞。

“我……我只剩两块了,”尴尬的小男孩有些结结巴巴地说,“两块行吗?”“不行——下去!”是司机冷冷的声音。

小男孩紧攥着那皱巴巴的两元钱,慢慢地转过身去。

车外,豆大的雨珠正在拼命地击打着地面,让人望而却步。

“我有。

”我不假思索地从钱包里取出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说。

“谢……谢。

”小男孩望了我一眼,低着头怯怯地说,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却记忆犹新。

美丽的笑脸,花雨伞下长发披肩的身影,还有诚惶诚恐的小男孩,筑成了我终生难忘的风景。

让我在每个马不停蹄的日子里深受教诲,倍感温馨。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尽管我和那位姑娘,还有那个小男孩,只是萍水相逢的生命过客,却因为一元钱的车费,让我们拥有了人生美丽的邂逅。

或许,一元钱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目,是许多人掉在地上却不愿去弯腰拾起的小东西。

然而,当一元钱来自援助之手时,却是人世间真情的流露,也承载了无限的温暖和感激。

16、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围绕“一元钱”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从长途车站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夹杂着深秋的寒意,随风扑面,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