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化地籍管理工作

现代化地籍管理工作

Value Engineering———————————————————————作者简介:苏宗跃(1977-),男,河北保定人,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工程测量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测量工作。

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大家对地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地籍管理、地籍资料的相对落后又十分明显,造成了需求与现状的严重矛盾。

地籍资料是国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农业区划和城市规划,以及正确研究土地对策的基础资料和重要的客观依据。

因此,如何合理开展地籍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地籍管理已成为国家进行土地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地籍管理的内容地籍管理是指对辖区内土地的位置、地界、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记载和管理,主要有5个方面内容: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资料。

这5个方面既有各自的工作内容,又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地籍管理制度。

2地籍管理的现状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形成了1:10000比例尺的手画地籍图成果,至今仍有不少地区在使用这一成果。

以此成果为基础的地籍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精确的土地交易,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自筹资金更新了本地区的地籍测绘资料,加强了地籍管理,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地籍管理工作仍处于较低级的状态。

2.1土地调查不全面,地籍资料陈旧,现势性不强。

首先,受国家旧体制的影响,许多用地材料不规范,在完成初始登记的基础上,没有及时开展变更地籍调查并及时更新地籍资料(包括名称、地址和用途变更登记),给当前的土地登记工作带来困难。

其次,目前地籍管理形成的各种成果,如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不能广泛共享,社会的应用程序低,大多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大量地籍管理工作尚处于手工阶段。

2.2土地评价标准混乱,土地利用现状不确定。

由于土地现状无法及时更新,造成土地交易时,土地评价及补偿标准随意性大,由于手工输入、输出、丈量等误差,导致交易双方的经济损失。

2.3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不统一。

无论城镇土地还是农村土地,无论耕地还是林地、草地,都应当纳入统一的土地登记体系,现阶段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土地证都未全覆盖;土地登记的标准未统一,违法私搭乱建侵占土地的现象比比皆是;部分地区土地登记机关未统一,在一个登记区域内只能由一个土地登记机关实施登记,以保持土地登记的完整性。

2.4土地统计数据不确定。

由于地籍资料现势性不强,各统计项目、各类土地统计数据不能精确提供,对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如集体建设用地、公路、铁路等土地未确权就无法提供准确的土地面积;耕地、林地、河流等各类土地面积更新慢,无法和国土部门监测数据相统一,造成一定的行政纠纷。

2.5在地籍档案管理方面,还处于纸质文件和手工管理阶段,许多档案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残缺不全,地籍档案信息化任重道远。

2.6部分地区土地权属认识差,土地登记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土地使用者认为只要办好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办不办无所谓。

由于我国现行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大家认为反正得不到所有权,何必花钱买了使用权,何况有了房屋产权,国家就不会剥夺房屋所有权。

3现代化地籍管理的需求地籍管理的需求其实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需要把实地的土地信息输入相关软件系统中,实现各种统计及输出即可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减轻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失误。

地籍测绘和地籍管理软件系统是增强地籍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中软件的主要需求如下:3.1数据输入、图形编辑。

图形数据输入系统可以通过明码文件直接转换成宗地图,可以直接录入界址点坐标成图,可以通过外业测量和解析方法成图,可以直接广泛地接受其它GIS 系统格式,可以实现与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完全衔接等。

属性数据输入系统建库时,可以通过“批量属性录入”输入属性,也可以通过其它软件,如电子表格软件录入数据后再转入系统数据库中。

3.2日常管理。

系统在总体上采用“工作流”的思想,所有外部来资料都能通过窗口操作;系统按业务要求定制土地登记流程:包括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现代化地籍管理工作浅议Analysis of Modern Cadastral Management苏宗跃SU Zong-yue ;赵晋睿ZHAO Jin-rui(河北九华勘查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保定071000)(Hebei Jiuhua Explor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Ltd.,Baoding 071000,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旧地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现代化地籍管理工作的需求,提出了现代化地籍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善的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cadastral management firstly.Then,it analyses the new needs of modern cadastral manage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At last,it comes up with improving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meet those new requirements in modern cadastral management.关键词:地籍管理;地籍测绘;管理Key words:cadastral management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P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01-02·101·价值工程登记、出租登记、他项权利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商品房登记发证等;提供强大的数据查错和数据维护功能。

3.3数据查询。

图形查询属性:所有表格属性、界址点属性、界址线属性、宗地属性的查询。

属性查询图形:由宗地号、土地证号、使用者等属性数据查询图形。

利用地名库进行地名查询图形。

历史查询:单宗地历史追溯、整图历史查询、多个时期历史的同时查询等。

3.4数据统计。

对所有表格的属性进行条件统计,可以按街坊统计,或按街道、区进行统计等。

可统计审批表的各种信息。

3.5图、表、卡、证输出。

图形输出能提供宗地图输出、标准图幅的输出、任意范围的图形输出和各种自定义输出功能。

表格输出提供各种表格如审批表、调查表、用户自定义表等的输出。

以土地管理者运行土地证输出,支持新旧版面样式,且记录输出时间及原因,一般仅输出一次。

4地籍管理的建议2007年,为了加快农村和城镇土地调查步伐,实现地籍测绘资料的全面更新和电子信息化,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

按照国家和各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本次调查采用现势性强的DOM和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系统,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和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资料,查清农村土地的权属,面积和利用现状,尤其是把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全面开展1:500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每块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利用状况。

为了满足现代化地籍管理的需要,应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抓紧时间把地籍基础资料信息化,除此之外还应做好下面几点工作。

4.1完善地籍信息系统。

建立管理到地块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系统。

完善现有的地籍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和省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数字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选择国际通用平台的软件,全面建立覆盖本行政区域的城镇、独立工矿和主要农村居民点内1:500数字地籍调查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不同比例尺、不同层面的土地利用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4.2建立地籍数据库日常更新机制。

在建立地籍数据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日常更新机制,实现“实地变一宗,系统变一宗”的要求。

采用变更数据先入临时库,待变更登记后正式入库,数据入库合格的,方可出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再转入申请审核阶段。

只有这样才能实时更新地籍数据库,达到地籍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完全一致,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

同时实现不同比例尺、不同层面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改变一年一度土地变更调查,达到即时变更,长期保持现势性。

4.3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素质。

地籍管理涉及到法学,测绘、地理信息、土地管理等多个学科,土地登记量大事繁,单靠地籍处(科、股)具体负责,力不从心,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备各种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举办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建设现代地籍管理的需要。

4.4抓好土地登记制度建设。

《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规定了新的土地登记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探索研究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地役权登记,地下空间土地权利登记等制度建设和操作办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土地登记的质量,不断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前建设项目复核验收制度,严格把好“以证管地”关。

4.5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测绘地藉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

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

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扩大产品质量抽检的数量和范围,严格监督抽检结果的后处理,抽检结果一律对社会公布。

对抽检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和舆论曝光,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4.6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机制。

以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为依据,建立调处工作机制,理清土地登记前后的土地权属争议和不同处理方式,持续不断解决旧纠纷、大矛盾,严控新纠纷的产生,分清纠纷原因,调整调处手段,切实做好日常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

4.7利用“3S”技术,建立动态监测制度。

利用现代遥感信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先进技术,全面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监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为违法用地查处,规划落实,年度指标执行等提供基础和依据。

4.8利用土地登记档案和系统,服务经济社会。

充分利用准确、可靠土地登记档案和强有力的地籍信息系统,可以为土地登记公开查询、法院查封解冻登记,城镇拆迁补偿依据查找,城镇土地使用税收缴依据,金融部门抵押登记和风险管理等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