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暑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环节调研报告
姓名:***
班级:40班
专业:水利港航
学号:*********
构建和睦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摘要:
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孟子“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一语深刻表述了邻里友善相处、社会美满和谐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难觅踪影。
高楼大厦这一有形的物体不但阻挡了邻里间亲密交往,更成为阻隔人们心灵沟通的无形屏障,一个个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同处一隅的邻里却互不相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不和陌生人说话”。
老子《道德经》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是当时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我们现代都市生活状态的谴责。
关键词:邻里关系和睦和谐
调研人:闫宇
调研对象:新兴社区的和谐社区建设
调研地点: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新兴社区
调研时间:2014年7月10日——7月18日
调研形式:参观访问、调查走访、调查问卷
调研目的:设立一个平台,让居民畅所欲言,构建邻里和睦关系,促进社区和谐建设
正文: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共同的目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打破邻里隔膜屏障,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睦邻关系呢?
一、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睦邻友好氛围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社会的基础。
社区内一般存在多个单位、住宅区,结构较为复杂,人际、群际关系松散,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或矛盾。
目前,我国政治昌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区文化亦日趋完善和欣欣向荣,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建设和谐社区,虽然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应有相应的文化,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对建立和睦相处的群体关系,构建和谐社区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文化认同的社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区文化建设,以倡导睦邻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来形成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谅、尊重差异、包容各样的社区氛围。
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建设社区诚信文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和以奉献为荣的价值观,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让“社区”这个平台搭起邻居间友谊的桥梁,搭起莫逆之交的邻里融洽关系。
二、整合资源,激发参与热情,共建和谐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由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以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是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
我们所倡导的和谐邻里,并不局限于居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亦包括居民群众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
主动参与是和谐邻里建设的重要原则,社区居民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也是重要力量。
群众的主动参与标志着居民对邻里的认同和关爱,居民在参与社区事务的同时增进了解,团结互助,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亦自然形成。
因此,只有充分地动员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中,把广大居民凝聚到基层社区组织里,各项社区事业才能得到快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才具有稳固的基础和纵深发展的动力。
解决居民参与的难题,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工作站)的宣传号召还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其他社区组织、社区中介组织和各类“社区小社团”的作用,让这些正式、非正式的社区组织共同合作,端正个别人认为的“政府包揽一切”的态度;要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普遍的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项目
三、丰富和谐邻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
要坚持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让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睦邻活动。
通过和谐邻里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沟通的机会和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相识相知、互敬互爱,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门热闹起来。
(一)推广“邻居节”,搭建邻里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建设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举办了社区邻居节,这一活动得到广泛的认同。
市民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倡议推广邻居节,以唤醒邻里“陌路之痛”。
“邻居节”是邻里和谐关系的有效载体,为邻里之间从互识、互信到互敬、互助创造了条件。
“邻居节”可以提高人们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
通过“邻居节”可以有效协调邻里和家庭关系,增强社会关系的内部调节能力,低成本化解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重要条件。
在“邻居节”的活动形式方面,可结合各地实际组织活动,如邻里美食比赛、邻里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邀请宠物专家义诊倡导文明养宠等等。
(二)创新形式,深化内涵,体现社区人文关怀。
要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社区志愿者活动、邻里互助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和谐邻里创建活动常做常新,取得实效。
其一,创新工作机制,党员亮出身份,营造“与邻为德”的友好氛围。
在和谐邻里创建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当楼栋长,组建楼栋理事会。
参与业主委员会选举等,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十百千万”活动、“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共建和谐社区。
其二,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社区人文关怀,做到“与邻为善”。
大力倡导“互帮互助、与邻为善”的亲情邻里关系,关注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实际所需,开展扶贫助弱献爱心活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创建活动中获得价值认同和成就感,促进社区群众的心理和谐,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其三,繁荣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心,做到“与邻为乐”。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社区舞台及社区各类文化设施持续、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群众生活,活跃社区文化氛围,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融洽邻里关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加深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
结束语:
社区的一切活动和倡导都只是个媒介,它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在的问题,它只是为大家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提供一个可以暖心的港湾,只有大家把心放开,才可以真正的回到当初大家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大家庭中去。
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仅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更是一种坚持的美丽。
只有大家能够为爱而坚持,我们就能让生活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 曹恩宏.加强基层党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西藏发展论坛;2010.1
2. 张灵.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
3. 曾智王挽澜.以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推动成都和谐社区建设;中华文化论坛;2011.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级港航专业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问卷
填答说明
1.请在每一个问题后的括号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
2.每题只可选一个答案。
3.问卷填写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一、个人情况
1.您的年龄:岁
2.您的性别:男女
3.您的文化程度:小学(含小学)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4.您每月的收入为:元
二、问题
1.你对你的邻里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较不满意
D.不满意
2.你和邻里的关系如何?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较不好
3.你和邻里之间见面打招呼吗?
A.有10位以上(含10位)经常打招呼的邻居
B.有10位以下经常打招呼的邻居
C 1位也没有
4.你常和邻居家聊天吗?
A.经常
B.偶尔
C.极少
D.从不
5.你常去邻居家串门吗?
A.常去
B.偶尔
C.极少
D.从不
6.你和邻居间互赠礼品吗?
A.常常
B.偶尔
C.极少
D.从不
7.你向邻居借用过物品吗?
A.有需要时会去借
B.不会借
8.邻居帮了你多大的忙?
A有较大帮助B一般C很小
9.在遇到重大问题又拿不定主意时,你是否会向邻居征求意见?
A会B一般不会C绝对不会
10.当你病倒或遇到紧急情况而嫁人又不在身边时,最先向什么人求助?
A邻居B120、110 C其它
11.邻里之间有过闹矛盾吗?
A有过B没有
12.你期待着什么样的邻居?
A和睦相处、互不干扰 B 点头之交C好朋友D形同路人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您和家人生活幸福,邻里关系和谐!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