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案汇编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案汇编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汇编目录平面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案 (1)平面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教案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5)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案 (7)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教案 (9)直观图画法教案 (1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1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案 (1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教案 (17)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19)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案 (21)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教案 (23)棱柱、棱锥和棱台教案 (2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教案 (27)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1课时)教案 (29)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课时)教案 (31)立体几何复习(第1课时)教案 (33)立体几何复习(第2课时)教案 (38)立体几何复习(第3课时)教案 (43)平面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平面的概念。

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能正确使用集合符号表示有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能正确地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1:生活中常见的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它们有何共同特征?二、学生活动:共同探讨上述问题:三、知识建构:1、平面:(1)几何特征:(2)从平移角度:(3)从集合角度:2、平面表示:(1)图形语言:(2)符号语言:思考: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几个部分?两个平面呢?3、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符号表示:说明:公理2:符号表示:说明:公理3:符号表示:说明:四、知识运用:例1、在长方体ABCD-A’B’C’D’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1)AC’在平面CC’B’B内;(2)O,O’是平面ABCD,A’B’C’D’的中心,则平面AA’C’C与平面B’BDD’交线为OO’;(3)点A、O、C可确定平面;(4)设l⊆面AC,直线m⊆平面D'C,若l与m相交,则交点在直线CD上。

练习:书P23 14五、回顾反思:知识:思想方法:六、作业布置:书P30 习题1.2 1(1) 2(1) 4平面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三个公理,初步掌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能利用公理及推论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及有关“三线共点”、“三点共线”、“点线共面”问题的简单证明。

教学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共点”、“共线”、“共面”问题的证明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1:过一条直线L和直线外一点A的平面有几个?二、学生活动:共同探讨上述问题:三、知识建构:公理3推论推论1:推论2:推论3:四、知识运用:例1、已知:A∈l,B∈l,C∈l ,Dl.求证:直线AD,BD,CD共面.例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棱BB1的中点,画出由A1,C1,P三点所确定的平面α与长方体表面的交线.小结:例3、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中点,G、H分别是BC、CD上点,且BG DH2GC HC==,求证:(1)四边形EFHG是梯形(2)直线EG、FH、AC交于一点。

练习:书P24 51.已知: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平面α经过D,E 两点,直线AB 与平面α的交点为P ,求证:D,E,P三点共线.五、回顾反思:知识:思想方法:六、作业布置:书P28 习题1.2 5、1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相交的定义。

回画平行或相交平面的空间图形,并用字母或符号表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教学难点: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空间两个平面之间可能有几个公共点?平面与平面可能有哪些位置关系?二、学生活动:探究: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B’C’D’中,平面A’C’与平面AC有_________________个公共点;平面ABC’D’与平面AC有______________个公共点.三、知识建构: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两平面平行两平面相交公共点符号表示图形表示思考:你能从教室中找到空间平面的这几种位置关系吗?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定理:图形表示:符号表示:思考: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1)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是否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天直线是否平行?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定理: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定理证明:4、公垂线: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四、知识运用:例1、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平面C1DB//平面AB1D1小结: 例2、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小结: 练习:书P45 1-5五、回顾反思:知识: 思想方法:六、作业布置:书P50习题1.2(3) 4、5、12B A CD B 1 D 1 A 1 C 1 α βl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会在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情境下识别二面角的平面角;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推理,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的理解;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的理解;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掌握和应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使用手提电脑时,为便于操作,需将显示屏打开一定的角度。

如何刻画两个平面形成的这种“角”呢?二、知识建构: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概念:(2)二面角的图形表示与符号表示:(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作法:β的平面角∠AOB的大小与点O的位置有关吗?思考:二面角α-l-(4)二面角的度量及范围:(5)直二面角:2、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图形表示:符号表示:4、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定理证明:三、知识运用:例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二面角D1-AB-D 的大小(2)求二面角A1-AB-D 的大小小结: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平面A1C1CA ⊥平面B1D1DB小结:例3、求证: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

小结:练习:书P49 1-6四、回顾反思:知识: 思想方法:五、作业布置:书P50习题1.2(3) 7、8、9、10 A C 1 B 1 D 1 B C D A 1 A C 1 B 1 D 1 B CD A 1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能综合运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注重渗透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面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求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否具备教学过程:一、学生活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B 、若一个平面内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 、若一个平面上不共线三点到另一个平面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D 、若一个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内两直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若a 、b 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1)若a α⊂,a 垂直于β内任意一条直线,则αβ⊥(2)若αβ⋂=a ,b α⊂,a b ⊥则αβ⊥(3)若αβ⊥,a αβ⋂=,b βγ⋂=,则a b ⊥(4)若αβ⊥,βγ⊥,则α∥γ(5)若a 不垂直于平面α,则a 不可能垂直于α内无数条直线3、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经过其对角线BD1的平面分别与棱AA1、CC1相交于两点E 、F ,则四边形EBFD1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边长为a 的等边△ABC 沿BC 边上的高AD 折成直二面角,则点A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1)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一个平面与二面角的棱相交,截得的图形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从棱上一点出发,分别在两个平面内作射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4)异面直线a 、b 分别和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则a 、b 所成的角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必互补A 、0个B 、1个C 、2个D 、3个二、知识运用:例1、正方体AC1中,M 、N 、P 分别是CC1、B1C1、C1D1的中点,求证:(1)AP ⊥MN(2)平面MNP ∥平面A1BD小结:变:P是C1D1上任意一点,求AP与MN所成角.例2、如图,AC是圆O的直径,B 是圆周上的任意一点,PA垂直于圆O所在平面,求证:平面PAB⊥平面PBC小结:例3、在三棱锥S-ABC中,△ABC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平面SAC⊥平面ABC,SA=SC=23,M、N分别是AB、SB的中点(1)求证:AC⊥SB(2)求二面角N-CM-B的正切值小结:三、回顾反思:知识:思想方法:直观图画法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什么叫直观图;了解斜二测画法的规则;掌握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学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观察下列图形,哪些是中心投影,哪些是平行投影?思考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不同作用。

二、学生活动: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应用:1、中心投影主要用于____________.正投影画__________________.2、平行投影斜投影画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阳光透过窗子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有何特征?三、知识建构:1、消点:2、斜二测画法及其规则:四、知识运用:例1、画边长为4cm的正三角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小结:例2、画棱长为2cm的正方体的直观图。

小结:练习:书P16 1-6五、回顾反思:知识:思想方法:作业布置:书P18 习题1.1 5、6、7、8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图形,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及位置关系的图形画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