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 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
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埃德加·斯诺
未名湖畔——斯诺之墓
•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 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 像我活着时那样。”
•
——埃德加·斯诺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 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 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 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 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实作品的文学性。 3、选读作品中能够给人触动的语句,感悟纪
实作品的启示性。
真实的记录
• 说说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谁? • 猜猜看,这是谁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
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毛泽东)P57 (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
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失孩子气。 (周恩来)P40
首先他有鲜明的层次,采用总分的结构,以 “传奇”为总纲,分别从人物外貌、自我感觉、 人物定性等方面,写出了自己对周恩来的总体 印象及评价。其次,斯诺的用语平实中不乏生 动,甚至还有些幽默,比如过的篇章中,斯诺对其他人物类似 的评价语段,你有发现吗?
小 游 戏
一个人和一本书
• 82年前,有这样一个美国人,冲破国民党 的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4本密 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 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 之后,这个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两个 多月的时间,写进了自己的一本书中,使 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 白求恩医生毅然不远万里奔赴中国的抗日 前线。
周恩来 ——《红星照耀中国 造反者40.41》
如果这样来写
• 周恩来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有又大又深 的眼睛,他有丰富的学识,他有坚定的信 仰,他是一个书生,却是造反者的领袖。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 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 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 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 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使我感到兴趣, 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 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 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原文更好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 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 怪混合的产物。……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 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 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
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 后来重病,长征到了西北苏区 。
找寻文学印痕
• 有人说,《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一部 伟大的纪实作品,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 学作品。除了真实的记录外,斯诺的写作 中,有没有文学的印痕呢?我们一起来找 一找……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
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 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 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 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 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 物。……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 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 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 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 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纪实作品的真实性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 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三年都是奖学金维持生计,成
绩优异。 • 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遭逮捕,关了一年监牢。 • 获释后去法国,在巴黎帮助组织共产党,在巴黎学习两年,
去英国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去德国学习了一年。 • 1924年回国,作为一个著名的革命组织者与孙中山会合。 • 26岁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 28岁在上海和赵世炎等人组织工人纠察队。 • 1927年,29岁组织工人起义成功,8月组织南昌起义。 • 1931年进入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
继续猜
(3)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仍很健康。
(贺龙)P48 (4)他,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脚
都像铁打的一样。 (朱德)P289 (5)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
红,嘴里露出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 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徐海东)P246
选读一节
• 阅读《造反者》选段41页—43页 梳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
• 读给大家听一听……
我们在阅读这部纪实作品过程中,似乎可以 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真实记录中,常 常伴有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有饱含作者情 感的议论和抒情。这就是《红》这部纪实作 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文学性 。
来自他的启示
• 我读序言,致敬斯诺
带着这种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开篇)
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 所创造的,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 着。……从这些革命青年们,读者可以约略窥使他们成为了 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这 些是人类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其间)
——
经
典
品 读 “
魅 力
红 色 经
无 限
典
”
知作者
埃德加·斯诺 (Edgar Snow, 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 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 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 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 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读目录,知脉络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
• 知作者,解标题 • 读序言(后记),明背景 • 读目录,明脉络 • 读正文,明内容
• 阅读方法:猜读、跳读、选读、精读……
阅读目标
• 感受经典的无限魅力 1、跳读作品中关于人物的重点章节,理解纪
实作品的真实性。 2、精读作品中的生动细节描写文段,体会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