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鞍区囊性病变

鞍区囊性病变

蝶窦炎症引起,少数有血行感染,少数发生在垂体瘤或囊肿基础上。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内分泌紊乱,视乳头水肿和视神经萎缩。 少数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和脑膜炎。
• 影像学表现
• 鞍区病灶为囊样,TI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呈环形强 化。垂体柄增粗。
鉴别诊断
• 鞍区蛛网膜囊肿的MR信号示囊液与脑脊液的信号基本一致壁薄无强 化。 • Rathke囊肿起源于鞍内,常向上延伸。信号较均匀.一般不强化,随诊 病灶变化不大
• 增强: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强化。
•MRI
• 平扫: T1WI绝大部分呈均一低信号,少数由于瘤体内含液态胆固 醇或出血而成高信号。 • T2WI明显、均一的高信号,高于脑脊液信号。 • 肿瘤包膜于T1WI呈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 • DWI病灶呈高信号。 • 增强:无明显强化。
表皮样囊肿
临床症状
• 内分泌症状:垂体功能低下,生长发育障碍、侏儒。尿崩症、肥胖、 嗜睡和精神障碍等
• 视觉症状:视力障碍、颞侧偏盲。 • 颅内压增高症状: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阻塞室间孔。
影像学表现
•CT
• 平扫:病变发生在鞍上和(或)鞍内。有两种类型:囊肿型 (8090%)、实质型(约10%) • 囊壁或实质型肿块钙化占80%-90%,呈斑片状、点状或弧线状、 蛋壳状钙化。 • 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可引起左右侧脑室扩大。 • 增强:环形或团块状强化,囊性区不强化。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
• 先天性: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 下腔相通。 • 继发性:多因外伤、炎症等引起的蛛网膜广泛黏连,在蛛网膜下腔 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好发与小颅凹,也可见与枕大池、四叠体 周围脑池和鞍上池等。
临床表现
• 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 占原发型颅内肿瘤3%-7%
• 好发于鞍上池、鞍区和第三脑室,占鞍上肿瘤的50% • 好发于20岁以下人群,60岁以上第二发病高峰。
• 多数为囊性,少数为实性
• 鞍上多囊性,鞍内多实性 • 囊肿成分复杂,囊壁钙化多见 • 囊性瘤内富含胆固醇结晶和液体,呈暗棕色或柴油状,并有角质斑 块和钙化。
临床症状
• 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
• 症状体征与肿瘤部位有关 • 鞍区肿瘤表现为缓慢进展性视力减退。
影像学表现 •CT
• 平扫: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CT值0-15HU,边缘清楚。 • 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膜下腔蔓延,“见缝就钻” • 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球形,混杂密度。 • 肿瘤可有钙化,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平片:多无阳性表现 蝶鞍扩大,骨质吸收 鞍区有蛋壳状钙化 血管造影 囊状袋状动脉瘤显影,密度均 内可见血栓 可见造影剂外溢(破裂出血) 血管位移(血肿,或大动脉瘤压迫) 偷漏征象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CT 骨质侵蚀 斑点,线状,点状钙化 平扫多呈等,或稍高密度 边缘光滑锐利,可有脑内及SAH,无出血时,灶周无水肿,有出 血时,可有血肿CT表现 有血栓时,密度可欠均
颅咽管瘤
1.CT表现: ①病变发生在鞍上和(或)鞍内。有两种类型即囊肿型 (占80%-90%)和实质型(占10%左右)。 ②囊壁或实质性肿块钙化占80%-90%,呈斑片状、点状 或弧线状、蛋壳化。 ③囊壁或实质性肿块呈环形或团块状强化,囊性区不强化。 ④肿瘤突入第三脑上,可引起左右侧脑室扩大。 2.MR表现: ①鞍上池圆形或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肿块。 ②病变以囊性或囊实相间为主,少数可为实性。 ③T1加权呈低或混杂信号,T2加权以高信号为主,内有 低信号区。 ④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造成双侧侧脑室积水。 ⑤增强检查,瘤体的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囊 性部分呈蛋壳样增强。
CALENDAR 鞍区囊性病变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黄文起 朱海安
20 14
鞍区解剖
3-III,4-IV,5-V,6-VI 16-V2
鞍区常见囊性病变
• 空蝶鞍 • 蛛网膜囊肿 • 表皮样囊肿 • Rathke 囊肿(垂体囊肿) • 颅咽管瘤 • 垂体脓肿
空蝶鞍
鞍隔缺损 鞍内被CSF充填,CT呈脑脊液密度 MR:在各序列中均呈CSF信号 DDX,囊肿,扩大的三脑室
•MRI表现
• 平扫:鞍上池内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少数为不规则肿块。 • 囊性或囊实性相间为主,少数为实性。 • T1WI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内含低信号区。 • 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造成侧脑室积水。
• 增强:实性部分呈均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蛋壳样增强。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
MRI
35岁女性患者,头晕不适、视物模糊3月余。平 扫图像
增强图像 Rathke囊肿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
• 也称胆脂瘤或珍珠瘤,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 • 好发于青壮年,以桥小脑角区最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 颅中窝嵴脑室系统。 • 病理:囊壁薄,有一层表皮组织组成。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 和胆固醇组成。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病因:血流动力学激发退变性血管损伤 动脉硬化 血管囊样病变(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高血流状态 外伤 感染 吸毒 肿瘤(原发与继发)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发病率 1-5%(血管造影) 部位 90% Willis环,大脑分叉 年龄 40~60岁 症状 无,或SAH,颅神经损害,头痛,癫痫,TIA, 梗塞
• 临床表现 头痛,垂体功能障碍及视功能障碍。
• 头痛大部分表现为慢性头痛。 • 垂体功能障碍 在男性患者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疲劳,性欲减退, 妇女表现为月经不规则,溢乳及疲劳和精神状态改变。
• 视功能障碍包括视力,视野改变,视野改变多数为双颞侧偏盲,其 原因为囊肿直接压迫视神经所致。
影像学表现
• 拉克氏(Rathke)囊肿是发生于鞍区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一种先天 性疾病,囊壁由单层或假复层上皮构成。 • 绝大多数位于鞍内,可向上生长突破鞍隔达岸上,少数可发生于鞍 旁。
• Rathke囊肿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 性,比例各种文献报道不一。 • 临床表现:大多数囊肿很小,并不引起症状。少数囊肿逐渐扩大, 压迫鞍内或鞍上结构,引起临床症状,此时成为症状性Rathke囊肿。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CT 增强:无血栓时,全均匀一致强化,与颈动脉强化曲线一致 有血栓时,可见强化部分与颈动脉强化一致,周边有不强化的血 栓 可见密度相反征象 CTA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动脉瘤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MR 血栓性动脉瘤 呈混合信号,低信号周边有偏心多层血栓 亚急性血栓T1、T2呈高信号,有时隐性血栓呈等信号,不易区别 颅内占位 MRA 可显示3~4mm小动脉瘤(PC、TOF) 大的A瘤,由于湍流,MRA可阴性
• 表皮样囊肿多呈甸行生长,位于鞍上,沿临近蛛网膜下腔塑行发展, 多无增强。 • 颅咽管瘤主体在鞍上.并向更上方扩展.常同时显示几种信号.囊周壁 强化,对比不明显: • 垂体脓肿临床可有发热史.病灶常累及垂体全部,正常垂体影消失;
鞍上的脑膜瘤
• 常起源于鞍膈、鞍结节、前床突及部分蝶骨嵴。好发于成人且发病 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见。脑膜瘤一般多为良性,生长较为缓 慢,但也可压迫并侵入附近的组织结构(如视交叉/神经、海绵窦等)引 起相应的症状。
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 正常的垂体可见,受 压;颈内动脉受推移。
2014-4-8
脑膜瘤影像剖析
诊断依据:
• 1、鞍上软组织信号占位。 2、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正常的垂体可见,受压;颈内 动脉受推移而非包绕;鞍背无扩大而蝶窦气化好。 • 3、矢状位肿瘤前缘贴在颅底脑膜往前面生长,象一只下 破胆的老鼠俯在鞍上,叫“蹲鼠”征。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 化也没有脑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14-4-8 脑膜瘤影像剖析
血管性病变
• 血管性病变 • 颈内动脉接吻 • 多见于老龄人,高血压患者 • 颈内动脉纡曲,扩张,两侧颈内动脉接近靠拢
• 其影像学特点在CT和MR上表现出多样性。
• 在CT上典型的囊肿表现为鞍内鞍上低密度灶,囊液成分不同也可表 现等或高密度。基本无钙化,即使出现也仅为囊壁的曲线样钙化。 • 典型的囊肿为鞍内或鞍上低密度灶,无强化。冠状面可见到正常的垂 体组织。
• 在MR上囊肿的信号多种多样。一般认为典型的Rathke囊肿常表现两 种。(1)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囊液成分类似脑脊液。(2)T1 高信号,T2变化不一。与囊液的蛋白含量等多种成分有关。
血管母细胞瘤
MRI表现 1、大囊小结型:最常见,约占70%-80%,一般直径较大, 囊性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成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信号高于脑脊液。壁结节在T1、T2均为等信 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而壁结节显著强化。 2、实质型: 10%-20%,直径较小,T1WI呈等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灶 中心或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影。 3、单纯囊性:少于10%,直径可较大,T1WI呈稍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信号高于脑脊液,无壁结节,其他与大 囊小结节型相似。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共同特点是良性肿瘤的特征: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 信号均匀,病灶大时有占位效应,但瘤周水肿轻。
鞍上脑膜瘤CT主要表现
• (1)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影,脑组织受压移 失;可合并有脑水肿; • (2)明显的对比增强; • (3)骨质改变不明显; • (4)有时有星状、颗粒状或均匀一致的钙化; 位,脑池变窄甚至消
女性,51岁,头痛20年,加重伴头晕,视力下降半 个月。查:双眼粗测视力下降,以右侧为著,双颞 侧偏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