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答案:1、破、深2、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两点各1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两点各1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4、阅读下面古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1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2分)(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答案:1.(1 分)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2分)4、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2分,意近即可。

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6、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4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②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

(50字左右)答案:1、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2、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

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言之有理即可)②略(言之有理即可)3、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啊!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2分)答案: 1.(2分,每处1分)望高大雄伟2、(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3、(2分)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4题(6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4)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答案:1、D ;2、开放题。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进行赏析的给分。

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

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3、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4、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3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答案:①既是实写,又是比喻。

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意思对即可,2分)10、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雁门太守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人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2)前四句写日落前情景。

第一句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二句转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半卷红旗的意思是救援的军队卷起红旗急速行军。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边关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1、阅读夏完淳的《别云间》回答下列问题。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题目中的“别”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题目的双关意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告别、离别,而要理解为难以再见的诀别、永别。

别云间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是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2、“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这首诗的风格是什么慷慨悲凉而又高亢激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是思想感情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风格怪异。

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

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1、此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战斗场面。

第一句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二句转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后四句写(夜间袭击敌人的情景)。

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半卷红旗的意思是救援的军队卷起红旗急速行军。

2、此诗描写战斗的场面,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选用(黑)(金黄)(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语,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了(压)(摧)(凝)等动词努力烘托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3、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诗人在诗中借军中将士的口吻,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心愿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列举表现爱国之情的诗句:B、列举表现理想抱负的诗句:4、《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