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 世界经济史

整理 世界经济史

1.普遍奴隶制东方国家都存在过不发达的奴隶制,没有出现过发达的奴隶制形式,即所谓的“普遍奴隶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

广大农民不是奴隶,但也没有独立的人格,生活在奴隶状态下的农民,即普遍奴隶。

他们依附于土地、村社、国家,不依附于奴隶主。

他们的生产活动在别人的指挥下进行,他们的行动和日常生活受到严格控制,劳动者终生固着于公社。

2.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首次提出。

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最早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公社成员之占有一块特定的土地,不存在个人所有,公社是真正的实际所有者。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

公社成员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需要。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农村公社完全能够独立存在,而且在自身中包含着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一切条件。

3.庄园庄园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主要的和正规的组织细胞。

其来源于罗马的住宅和古代的农村公社。

典型的庄园应与村子一致,即一村一庄。

但实际上,有的村庄不止一个庄园。

庄园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封建主对农民具有行政、司法上的权力。

4.拓殖运动为了改变地广人稀的局面和满足消费与贸易的需要,广大封建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开始开垦荒地,导致了11-14世纪的拓殖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主要推动者为教会和寺院、国王、城市自治团体和富裕的市民,农民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扩展了大片土地。

5.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16C,大量金银的涌入,造成欧洲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称为“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采用租佃制的地主从中获益,而封建主受到严重损失,雇佣工人和农民生活更加困苦。

价格革命还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衰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

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在贸易上,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

晚期的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出超。

7.南海泡沫事件18世纪初,由于近代金融制度的不稳定和不完善,导致了近代首次金融危机的出现。

南海泡沫事件始于法国。

1719,法国财政状况严峻,为重振经济,统一债务,政府允许用国债券购买印度公司的股票,导致了抢购股票的狂潮。

英国也采用同样的办法,用年金换南海公司的股票。

南海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引起了股票行情普遍看涨。

1720,巴黎股票市场崩溃,股东破产。

股票市场的崩溃沉重打击了刚建立的金融制度。

8.英国世界工厂英国借助在工业革命中的优势,确立了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

英国在工业、技术、对外贸易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英镑成为国际支付手段,这些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先进的技术,欧洲大陆国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英国技术工人。

9.日本模范工厂为提高官营工厂和矿山的示范性,日本政府在国内开办“劝业博览会”,设立“工业试验所”,期望官营工厂能起到“模范”作用,故将这个时期大批的官营工厂成为“模范工厂”。

由于其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民间纷纷效仿其,一度出现官营民助的好景象。

但只注重引进外国投资技术和设备的工业化战略很快破产,低效率使得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明治十四年,金银价格暴涨,纸币暴跌,官营模范工厂失败。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大危机原因的观点其认为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自由放任的原则受到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尊奉。

利用传统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会陷入“凯恩斯陷阱”,而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代替货币政策,可以摆脱经济危机。

论述1.评价日耳曼制度与罗马制度的融合。

日耳曼民族在想罗马帝国渗透过程中,基本上处在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转变中,没有封建经济的经验。

他们是在与罗马接触过程中,学习罗马的经营模式,结合自己的社会结构发展期封建制度的。

他们两者间的融合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尽管在帝国兴盛时期,通过与罗马人的交往日耳曼人就不断学习罗马文化,但真正的融合是在日耳曼人对罗马的征服过程中发生,但征服者的人数较少,广大土地为被分配,一部分归全体人民所有,一部分归各个部落和氏族所有。

在征服和统治过程中,日耳曼的古老氏族制度逐渐发生变化。

由于被征服者的统治与氏族制度不相容,其氏族中的血缘关系很快丧失自己的意义,并且罗马的大片土地不适用氏族制度统治,于是日耳曼人做了罗马各行省的主人。

事实上,日耳曼人将罗马的隶农制与氏族制结合,所以西欧封建制保留大量氏族制残余。

罗马贡献了财产的关系,日耳曼人贡献了人身的关系,他们的结合形成了封建制的主要性质。

2.为什么说13—14世纪是欧洲商业革命变革的临界点?商业革命实际上从13—14世纪就开始酝酿,字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诸城邦,各种商业关系发展以接近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它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世界形成了几大贸易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欧洲贸易区的发展;第二,竞争制度的安排。

13世纪,庄园外的发展中城市遍布欧洲大陆,城市的佼佼者一般采取自治的方式。

城市贵族深刻认识到贸易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于是总是制定鼓励商业的政策。

在吸收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

与此同时西欧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机构。

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展,法律得到认可,竞争制度的供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第三,商业技巧的创新。

钱币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成为日后金融业的先驱。

“记账与划账”制度逐渐形成。

出现了汇票。

对于13—14世纪欧洲得自商业增长的收益有多大,定量计算十分困难,但商业组织和金融市场都获得较大发展,提高市场效率所需知识已被人了解,扩大贸易规模留待发展。

3.思考价格革命对社会阶层的分化所起作用。

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在新大陆被发现和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曾陷入窘境。

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大量的贵金属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

大量廉价金银涌入,使欧洲在16s经历了通货膨胀,被称为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在农村采用租佃制的地主因为地租上涨最快而获利最大;相反按照传统方式征收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受到损失。

租地经营的农场主和一部分农民经济实力增强。

到16s末,英国已形成了一个富有的大租佃农场主阶级,手工工场主及商人成了新兴的经济贵族。

雇佣工人和被夺去剩余产品的贫苦农民在价格上涨中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这样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的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衰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从而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封建社会的解体。

4.为什么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表现为公经济增长率、技术的革命、管理革命、经济周期不明显、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增长等方面。

(1)高增长率:20c50s初,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通过不同方式完成经济恢复,整个世界迎来了高度繁荣,这一时期被称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黄金时代”。

(2) 政府干预: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鼓舞下,各国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及福利政策等手段,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采用膨胀性政策,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采用紧缩政策,防止需求膨胀。

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

(3)技术革命:二战后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步,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的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过去发生的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它的特点是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4)二战前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已经历了一系列的进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各种专业管理人才能有更好的机会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

管理科学的发展,使企业管理发生重大变化:A.改善管理体制,日益把集权和分权、系统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B.实行生产专业化,并在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把大中小企业更好的结合起来;C.从一般质量管理过渡到全面质量管理。

简答1.农业革命与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生有何联系?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

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和交换。

而这二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

产权的演变过程包括不准外来者享用资源和制定规则限制内部人员开发资源的程度。

在原始部落里,人们没有所有权概念,但却自然地存在着个人占有,最早成为私有者的是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

此外,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获利的个体生产专业户,对氏族中某些有功成员的物质奖励,以及具有较好土地而拒绝重新分配的家庭,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

但在农业社会,土地成为了主要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重点转向不动产。

非农业经济促进了动产的发展,动产的出现和发展,表明以个体形式投入经济的作用增大,个体的地位上升,最终导致个体所有权的出现。

2.说明中国和印度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不同之处①中国古代社会是沿着亚细亚生产方式确定的轨迹发展,从而衍生出各种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发展形态,包括普遍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和封建地主制。

②印度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自形成以后,由于社会发展的停滞而没有发展成为类似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形态,从而保持了原始的特征。

③由于中国专制制度高度发达,深入社会基础,村社作为基层组织,其作用和地位大大减小,并没有像印度突出。

3.为什么说工业革命赋予了经济增长新的含义?①长期经济增长通常被分为2个阶段,马尔萨斯式增长和索洛式增长。

工业革命的定义是指经济摆脱马尔萨斯式增长,实现索洛式增长。

②工革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将人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

③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变。

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4.分析美国奴隶制存在的经济原因①19世纪50、60年代,奴隶是奴隶主的大部分的财富。

对奴隶的所有权是一种普遍的资产形式。

②只要有货币购买力,就可以在奴隶身上投资,从而许多奴隶主通过他们占有的奴隶自然增长获得资本收益。

如,奴隶市场的价格波动为奴隶买卖提供了盈利的机会。

③奴隶是很多蓄奴州预期收入的主要来源。

通过努力劳动所产生的各种收入,将来都会资本化,成为奴隶的价格。

奴隶是南部奴隶主的主要投资项目。

这表明,奴隶作为一种资产不仅满足奴隶主的控制欲,而且有其经济上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