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及解决方案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及解决方案

而且不会将模具打坏; ❖ 模具的导柱脱落; ❖ 骨架产品,模腔中定位销脱落或配合不当。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10.打骨架(表现为骨架变形、断裂、多出毛刺 等致使骨架不合格的现象)
❖ 骨架或模腔不合格; ❖ 骨架没放正; ❖ 模具结构不合理,致使骨架不好放。 11.漏骨架(表现为骨架该包胶的部位没有橡胶) ❖ 骨架或模腔不合格 ❖ 模腔中定位销脱落或配合不当; ❖ 装模时,导致模具的上下模配合不当;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14.模脏(表现为产品表面色泽不一致,有污垢,没有 光泽)
❖ 模腔内有污垢;
❖ 骨架表面的胶粘剂涂得太厚,硫化时淌到模腔使橡胶 粘在(致使胶粘剂沾在)模腔上;
❖ 胶料致使模腔易产生污垢; ❖ 使用水性脱模剂易产生模脏。 15.粘模(表现为在橡胶体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橡胶残缺
则的麻点、划痕、凹凸不平等) ❖ 模腔上有痕迹; ❖ 胶料中有硬状物体。 21.缩裂(表现为橡胶分型处表面有裂纹) ❖ 模温过高; ❖ 模具配合面不当。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22.撕缺(表现为在产品的突出部位被扯掉) ❖ 胶料撕裂强度差; ❖ 硫化脱模或修边方法不当。 23.烫坏(表现为橡胶表面有不规则的印痕) ❖ 温度过高; ❖ 装骨架或胶料速度慢; ❖ 胶料流动性差; ❖ 排气时间过长;
化后镀锌层的颜色变化。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7.欠硫(表现为:橡胶产品内部有网状、气孔或产品表面鼓包现 象)
❖ 工艺硫化温度太低; ❖ 工艺硫化时间不足; ❖ 装卸模时间太长造成模温降低; ❖ 混炼胶T90过长; ❖ 操作工未按工艺硫化时间生产(缩短硫化时间)。 8.过硫(表现为:橡胶产品有焦烧或表面褶皱现象) ❖ 硫化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 9.移位(表现为产品的分型面不能顺畅过渡,相互错开) ❖ 模具的导柱或导柱孔磨损,造成它们之间的配合间隙加大; ❖ 模具的上下模在合模时没有防错技术,转180度也能将模具合上,
区) ❖ 模温过低; ❖ 胶料配方不佳(如内在脱模剂份量少); ❖ 骨架胶粘剂未彻底干燥。 16.骨架用错(不能例入外观缺陷) ❖ 类似骨架没有防错技术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16.注胶孔太深(表现为在橡胶体表面形成一个明显的 凹坑)
❖ 设计不合理; ❖ 排气不当; ❖ 模温过高; ❖ 脱模不当。 17.骨架断裂 ❖ 注胶压力太大或骨架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太低造成,如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5.闷气:(表现为橡胶体上有一点粘粘的,海绵状的橡胶; 混炼胶没熟)
❖ 排气次数不够; ❖ 模具上没有设计排气孔或跑胶道; ❖ 排气延时不足; ❖ 上料方法不当; ❖ 胶料过多; ❖ 排气方法不当。 6.气泡(闷气的另一种表现状态,在橡胶体表面形成一个
包,里面充满空气) ❖ 涂好胶粘剂的骨架表面被污染(逐步脱胶—气泡); ❖ 骨架表面的胶粘剂未彻底干燥; ❖ 原材料中水分超标; ❖ 混炼胶中水分过多。
❖ 注射压力小、速度慢。
24.裂口 ❖ 模温过高; ❖ 胶料撕裂强度差;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特别注意: ❖ 液压类产品:密封圈缺胶、杂质、气泡、闷气
等缺陷决不允许存在; ❖ 衬套类产品:管子孔内不能有胶料堵塞、骨架
孔不能有毛刺; ❖ 带有螺纹的产品:螺纹不能碰损或压坏 ; ❖ 表面镀锌的骨架不能损坏表面层,同时注意硫
1.缺胶(表现为:橡胶体外观不完整,没有填充满) ❖ 胶料称量不准; ❖ 胶料流动性不好; ❖ 胶料摆放不当 ❖ 注胶孔被堵; ❖ 溢胶 ❖ 注射压力不足; ❖ 注射/注压未完成突然停电; ❖ 实际用胶量与工艺不符; ❖ 注压机胶料烘烤不均; ❖ 同一个产品在不同机器上的工艺参数不同; ❖ 注胶孔过小。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12.变形(表现为产品失去了原来固有的形状) ❖ 骨架原材料材质差;
❖ 抛砂时间过长或砂粒过粗(塑料外壳类,铝外壳类,内 径较大、壁厚较薄的管材类);
❖ 模腔与骨架配合间隙过大; ❖ 注胶压力过大; ❖ 纯胶或塑料产品放置不当。 13.胶边厚 ❖ 装胶量太多; ❖ 模具的上下模配合面(分型面)磨损; ❖ 模具无跑胶道或跑胶道不合理; ❖ 锁模压力过小; ❖ 模具分型面配合不当(设计造成)。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 及识别方法
质管部
2013年6月23日
公司提出:每个操作者都是检验员 所有不合格品控制在生产前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和员工的关系:
1)质量与每位员工的工作有关; 2)质量是全体员工互相配合,共同 努力的结果; 3)为保证质量,每位员工必须做好 本职工作
员工的质量职责: 在公司的质量手册中规定:员工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3.烂边(焦边)(表现在模具型腔分型部位出现皱褶、 分层等缺陷)
❖ 模温过高; ❖ 撕边模具撕边槽距离不合理; ❖ 排气不当。
4.杂质(表现为在橡胶体表面存在不同的材料或其它物 体)
❖ 混炼胶中含有熟胶皮; ❖ 模具上的熟胶皮没有清理干净; ❖ 注胶孔没有清理干净; ❖ 内在杂质(原材料本身中的杂质);
181H,515C的外壳等; ❖ 模腔与骨架配合间隙过大。 18.分层(表现为在橡胶体的局部产生橡胶与橡胶之间
不粘合的现象) ❖ 胶料热炼温度过低、薄通次数不够; ❖ 硫化温度过高; ❖ 排气不当。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19.撬坏(表现为零件的橡胶体或骨架在硫化的后期 被局部破坏)
❖ 模具结构不合理; ❖ 脱模器具不合理; ❖ 脱模方法不当。 20.模痕、凹凸(表现为橡胶体表面有明显的、不规
应立即把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过 程通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权限的 管理者;
在岗位说明书中对质量职责的描 述是:实施对制成品的互检、自检; 及时汇报生产异常情况;
最了解产品的人是谁?
生产操作者!
影响过程质量异常的因素: 人、机、料、法、环、测
不接受不良品 不生产不良品 不传递不良品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类别及识别方法
2.脱胶(表现为橡胶体与骨架相互脱离,不粘接) ❖ 骨架涂胶前表面的油脂未处理干净;(表现为胶粘剂
与骨架不粘) ❖ 胶粘剂失效:表涂或底涂未干燥;超期储存;合模后
未开始注胶突然停电;使用了不合格的胶粘剂;骨架 装在高温模具中时间过久。 ❖ 涂好胶粘剂的骨架表面被污染:没做好防尘措施被粉 尘污染,被脱模剂污染,设备维修时没有将骨架移走 被油污染,装骨架时没有更换干的手套; ❖ 骨架表面的胶粘剂过厚或有堆积现象; ❖ 模温过高或过低; ❖ 模具封胶不严; ❖ 注胶孔过大; ❖ 二次加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