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2008年4月24日高考面对面●考纲诠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E。

对古典诗词中形象的鉴赏,主要是对形象的识别,对形象塑造方法的分析,对形象特征的把握,以及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真题佐证[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歌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例3]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例4]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老王将军张可久纶巾紫髯风满把,老向辕门下。

霜明宝剑花,尘暗银鞍帕。

江边青草闲战马。

注:帕,这里指马鞍上的垫子。

试概括本曲中塑造的形象及其特征。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用简练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专题加油站● 知识全解1、形象的意义孔子说:“立象以尽意。

”这里的象,即形象,是形式,意则是内容。

由此可见,鉴赏诗歌的形象十分重要。

这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诗歌形象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它所包含的很广泛,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物象(意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

2、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

“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的英雄将领的形象。

(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乎先路也。

(《离骚》)”中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再如曹植的《杂诗六首》之一说:“南国有佳人,容颜若桃李,……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其中的“佳人”也有讽喻的意味。

(3)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旅居长安时所作。

在古代重阳佳节这天总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欢度节日。

但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

再如元朝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再如朱庆馀的《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是一首写宫中情事的诗歌,它含蓄地描绘了宫女生活的痛苦。

百花盛开的季节,宫廷的院门却紧紧地关闭,两个宫女百无聊赖地并立在华美的长廓之下。

她们彼此含情正要说宫廷的情事,却看见前面站着那只学舌的鹦鹉,吓得不敢作声了。

(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再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属第二种情况,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山村清幽明丽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

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再如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全诗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不仅从另一侧面烘托出征人的深沉叹息,而且在遥遥呼应明月之夜与万里长风中,把诗的意境开拓得更为宏阔,因而使得诗情更能感动人心,诗意也更深沉悠远。

纵观全诗,气势豪迈,笔力雄浑,意境深远。

(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

再如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这首诗写了自己因为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凄清寂寞之情。

●技法解密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

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

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比如《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就是从侧面来衬托人物之美丽的。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

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比如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虽句句是写贫女,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超级操练场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注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

(1)这首诗着力刻画了“剑客”的形象,请试作分析。

(2)诗中“剑”和“剑客”有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中的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