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唐律疏议》D.《宋刑统》解析:解析:参考教材虽然在唐朝法律制度部分讲述了公罪与私罪的划分,但该制度并非源于唐朝,而是隋朝。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开皇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大明律》解析:解析:《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
4.第一部采取“刑律统类”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大中刑统》√B.《显德刑统》C.《大周刑统》D.《宋刑统》解析:解析:《大中刑律统类》又称为《大中刑统》,编纂于唐宣宗年间,是我国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
《显德刑统》编纂于五代的后周时期,该部法典又称为《大周刑统》。
《宋刑统》在体例上沿用《大中刑统》和《大周刑统》的编纂方式。
5.凌迟刑始创于( )。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五代√D.宋朝解析:解析:凌迟刑始于五代,成为法定死刑是在宋朝,正式入律是在明朝。
6.刺配刑始创于( )。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解析:解析:宋太祖为了标榜慎刑,创立刺配刑,作为死刑的宽贷刑,后被滥用。
7.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 )。
(分数:2.00)A.《法经》B.《北齐律》C.《开皇律》D.《永徽律疏》√解析:解析:《永徽律疏》在元朝以后又称为《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8.务限法是( )的法律制度。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解析:解析:宋朝为了保证民事诉讼不误农时,特创立《务限法》,凡是属于务限期内的民事纠纷,官府不予受理。
9.唐朝的“造意”犯指的是( )。
(分数:2.00)A.首犯√B.累犯C.偶犯D.惯犯解析:解析:唐朝的“造意”犯就是指首犯。
10.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解析:解析:隋朝沿用北齐制度,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11.“十恶”罪中,唐律把谋杀或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称为( )。
(分数:2.00)A.恶逆B.大不敬C.不孝D.不睦√解析:解析:唐律把谋杀或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称为不睦。
12.唐朝的类推原则称为( )。
(分数:2.00)A.重其所重,轻其所轻B.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C.断罪具引律令格式D.自出解析:解析:唐朝的类推原则即为“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又称为“轻重相举”。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是明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断罪具引律令格式是唐朝司法官审判案件的要求;唐朝把自首称为“自出”。
13.唐朝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是( )。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解析:解析:唐朝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是刑部,隶属于尚书省。
大理寺是审判机关,御史台是监察机关。
14.被后人誉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唐律疏议》D.《宋刑统》解析:解析:《开皇律》被后人誉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北齐律》被后人誉为“法条明审,科条简要”。
15.宋代规定在农务繁忙时停止民事审判的制度是( )。
(分数:2.00)A.务限法√B.青苗法C.两税法D.重法地法解析:解析:《宋刑统》有“婚田入务”专条,规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人务”,即开始农忙季节,直到九月三十日止,此为务限法,在务限期内,停止民事诉讼审判,可见,选A项。
青苗法是宋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两税法是唐代中期实行税制改革的法律。
重法地法是宋代对某些特定地区的特定犯罪判处重刑的刑事特别法。
16.在“十恶”罪中,把奸小功以上亲,或者祖、父妾的犯罪称为( )。
(分数:2.00)A.恶逆B.不孝C.不睦D.内乱√解析:解析:在“十恶”罪中,把奸小功以上亲,或者祖、父妾的犯罪称为内乱。
17.删除了“十恶”条款,并减轻了某些犯罪处罚的法典是( )。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大业律》√D.《武德律》解析:解析:《大业律》删除了“十恶”条款,并减轻了某些犯罪的处罚。
但这并不意味着隋炀帝认真执行《大业律》。
18.凌迟刑成为法定死刑是在( )。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五代D.明朝解析:解析:凌迟刑始于五代,成为法定死刑是在宋朝,正式入律是在明朝。
19.唐朝的保辜制度适用于( )。
(分数:2.00)A.伤害罪√B.七杀罪C.坐赃罪D.贼盗罪解析:解析:唐朝对伤害罪实行保辜制度,以受害人是否在辜限期内死亡来确定是以杀人罪论,还是以伤害罪论。
20.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形式是( )。
(分数:2.00)A.刑统B.条法事类C.编例D.编敕√解析:解析:宋朝除了律、令、格、式等法律形式外,还包括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
但是以编敕为最重要。
2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税制改革发生于( )。
(分数:2.00)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解析:解析:公元780年,唐朝政府为了解决中央财政收入的不足,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施两税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税制改革。
22.最早对六部推行监察制度的朝代是( )。
(分数:2.00)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解析:唐玄宗令监察御史六人分别对尚书省六部实行监察,称为“大察官”,明朝的“六科给事中”即源于此。
23.唐朝将“闻夫丧匿不举哀”的行为规定为( )。
(分数:2.00)A.不孝B.不睦C.不义√D.不道解析:解析:唐朝的不义是十恶之一。
不义谓“杀本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的犯罪行为。
故选C项。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谓不孝,注意区分。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4.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5.唐朝的“三法司”包括( )。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解析:解析:唐朝的“三法司”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明清时期的“三法司”为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
注意区分。
26.唐朝的“三省”包括( )。
(分数:2.00)A.门下省√B.尚书省√C.中书省√D.行省解析:解析:唐朝的“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行省为元朝的行政区划。
27.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
(分数:2.00)A.令√B.比C.格√D.式√解析:解析:唐朝的法律形式为律、令、格、式四种。
秦朝的法律形式为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汉朝的法律形式为律、令、科、比;宋朝除了律、令、格、式外,还包括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
注意区分。
28.属于唐代“六杀”情形的有( )。
(分数:2.00)A.谋杀√B.虐杀C.故杀√D.戏杀√解析:解析:唐代的“六杀”包括谋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和过失杀。
可见,选A、C、D项。
29.属于唐代“六赃”犯罪的有( )。
(分数:2.00)A.坐赃√B.受所监临财物√C.强盗√D.强取赃解析:解析:唐朝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冠以“六赃”之名,即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
可见,选A、B、C项。
30.宋朝的折杖法,使( )。
(分数:2.00)A.笞杖得减决数√B.徒罪得免役年√C.流罪得免远徙√D.死罪得免屠戮解析:解析:宋朝的折杖法,使笞杖得减决数,徒罪得免役年,流罪得免远徙。
但死刑不能折杖。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御史台下设机构的有( )。
(分数:2.00)A.台院√B.殿院√C.察院√D.审刑院解析:解析:D项为宋朝的司法机构。
32.宋朝设置的监察机构有( )。
(分数:2.00)A.御史台√B.计相C.谏院√D.监司√解析:解析:宋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是御史台,选A项。
宋代的计相并非监察机构,而是中央三大理财机构的统称,三大理财机构是盐铁司、户部司和度支司。
可见,不选B项。
宋代在御史台之外,另设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也是监察机构,选C项。
宋代在路一级设置的地方司法监察机构是监司,包括转运司和提点刑狱司。
可见,选D项。
此外,宋代还在州一级设置“监州”作为州一级地方监察机构。
33.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畴的有( )。
(分数:2.00)A.嫁娶违律,独坐主婚√B.婚书、聘财√C.同姓不婚√D.义绝、和离√解析:解析: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畴有上述四个选项外,还包括七出、三不去等。
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4.简答题第64-66小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5.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律的特点有:(1)“礼法合一”。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唐朝在前代律典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为12篇,502条,从而改变了秦汉以来律令繁杂的局面。
(3)用刑持平。
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超。
唐律结构严谨、立法技术相当完善。
唐律概念明确,用语比较确切,逻辑严谨,立法水平堪称楷模。
唐律不愧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