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2.适用于班级教学
班级授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都会是教学的主要形 式。采用班级教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 生,根据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普遍存在的 问题进行讲授教学。班级讲授不但能节 省教学时间,而且实践表明,只要讲授 得法,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 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
(二) 讲授要有科学性
• 1.科学的内容 小学教学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应当是在人类目前达到 的认识水平上已成定论的可靠知识。因此,教师讲授的内 容应该是准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为此,教师要 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做 到讲授概念准确、论证原理充分、逻辑推理严密、列举事 实真实、技能训练严格,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切 不可一味追求生动形象,违背科学性的要求。 2.科学的态度 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 是,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去伪存真、 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3.科学的语言 科学的语言就是要求教师上课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 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 如果教师用语含混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思维混 乱,甚至导致错误认识,把错误的结论当作真理。
(三) 课堂讲授的适 用范围
1.适用于传授事实性的知识
事实性知识通常以接受式学习为主, 在某些知识(如时事、学科的最新发展、 研究的前沿状况等)不可能很快地从印刷 品或其他形式的媒介中得到的情况下,讲 授教学特别见长。对于抽象程度高、学科 内容繁杂的课程,讲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 理论框架,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起到概 述或定向作用。对于事实性知识以外的知 识类型,讲授教学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 如直观教具、示范实验或相关的视频材料 等。
(二)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 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 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 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 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 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 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 .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 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 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 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 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 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 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 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 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作出结论, 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 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 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思考题、练习题)为中心,具有 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 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 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 结。
(七) 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速、语 调、响度等的科学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反 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确定基本的速 度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 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 以吸引学生。一般而言,教师在讲授时应 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 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要 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 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 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讲授要有启发性
讲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知 识基础、思维方式、心理水平、学 习方法等实际出发,借助各种教学 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导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思维,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达到发展 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 讲授要生动、形象 讲授的生动形象性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 上产生的。教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 法或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 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 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 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 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积 极思维,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 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重要 作用。讲授要做到生动有度,切不可为了追 求活泼有趣,而流于庸俗、低级,玷污教学 环境和学生心灵。
(一) 讲述
•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 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 识的讲授方式 。讲述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叙述式 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 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 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 习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的变化、物体 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 法等。描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 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 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 家的经历或业绩。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之处在于: 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 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 象,生动有趣。
(四)讲演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 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 解释道理,而且还要通过深入地分 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 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 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 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讲授的基本要求
(一) 讲授要准备充分 准备讲授,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所谓 思路是指认识客观规律的思维过程,它反 映着本学科的规律与人的认识规律的统一。 教师应对讲授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做到准备充足,力图将系统的知识呈现给 学生。应当指出,教师是否具有广博的知 识、开阔的思想、独特的见解,直接影响 讲授的效果。
2.课堂讲授的局限
(1)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 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学生没 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对学习内容及时做出反馈, 因而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 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 (2)讲授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 会挤占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 (3)讲授通常面向全体学生,无法照顾学生 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 原则不易得到面贯彻; (4)空泛的讲授,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 意和兴趣,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易陷 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三)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 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 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 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 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 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在 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
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 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 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 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 教师作小结; 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 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 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 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 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1)效率高。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 具有时间少、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 (2)成本低。讲授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 生传授知识,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省时省力, 便于广泛运用; (3)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 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恰当的设疑,以 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主导教学过程,有 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4)保证知识的系统性。讲授有利于系统 地传授知识,适宜解释多数学生面临的疑难问 题。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 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 学方式。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 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 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 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 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讲授技能概述
(一)课堂讲授的特点
课堂讲授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1.教师是课堂讲授的主要活动者,学 生是 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 学习; 2.教师主要以言语传授知识,口头语 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 3.教师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 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4.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 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讲授技能
范秋炎
讲授技能
概述
特点
优势局限 基本形式
适用范围
讲述
讲解
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 有启发性 简洁 和谐
讲读
讲演
有科学性
生动形象 通俗 板书结合
•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 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 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 • 讲授法又称讲演法,是教 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 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 识的重要手段。
(五) 讲授要简洁 教师应使用简洁明快,既准确 又精练,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 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 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 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 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个句话 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 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 (六) 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 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 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 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选择例子和证据 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 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 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 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由 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生活阅历不深、文 化知识正处于打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如 果讲授的语言过于深奥,学生就很难听 懂,从而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 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应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