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TT企业培训师专业技巧训练

TTT企业培训师专业技巧训练

TTT企业培训师专业技巧训练TTT职业信念以育人为天职以学员为益友以他人为良师TTT行为规范忠于团队诚待学员尊崇真知守时重诺自我更新要言洁语包容同事回报企业TTT座右铭我因我能参加而感到欣慰I am glad I am here我因您能参加而感到欣慰I am glad you are here 我知我所知的I know what I know 我关心您I care about you课堂承诺课堂规则1.保持教室宁静并按照座位牌就坐;2.开课音乐停止前请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3.上课期间,不缺席,关闭手机或处于震动状态。

4.这个课程最重要的规则是:尊重每一个人。

A 不能干扰其它学员B 不给别人压力5、请勿在教室内吸烟;6、注意休息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7.我以尊重培训师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学员。

我是用培训师标准来要求和面对你们。

你们不愿意在你的课程里让你学员做的事,我也不希望你在这个课程里做。

8.若你不准备接受新事物及提升创造力,你不会坐在这里。

谢谢您的努力!第一部分:概念篇1.1 演讲与培训技巧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踏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各方面都需要不同的配合。

工商企业近年强调的“学习型组织”(Leaning Organization),便是因此而出现.新的学问、知识、技术不断涌现,没有一个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只凭一技之长,维持对公司同样的贡献数十年.他必须不断进修,不断汲取新出现的讯息,才能维持他本人和公司的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就是维持企业的"再生力"(Self-Generativity),即凭本身的有机体(人),不断在动作中更生,创造和维持新的动力.环顾世界上成功的大企业,无一不是拥有强盛的再生力,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变浪潮中胜出.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的聘用焦点是"能力"(Competency),就是把任务妥善完成的能力.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目睹"终生厮守式"的聘用概念灭亡.西方大企业在七十年代的"人力资源发展模式,为每一个雇员策划未来,5年、10年、甚至15-20年的升迁阶梯,因为不切实际,现今已停止使用.日本的终生聘用制,中国国企业的铁饭碗制度,也都受不住时代的考验而结束。

今天的企业,认为员工的存在价值是使得业务成功,因此,要求的不是人,也不能是技能,而是一些拥有“能力”的人,这些人有技能,也有人际关系技巧、管理人和被人管理的能力、不断学习使自己提升的能力,更包括把所有这些能力与技术配合运用,来完成企业赋予的任务的能力。

企业知道这类人不容易找,故此,会努力地培养和留住他们。

这些都指出培训工作在二十一世纪的工商企业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企业发展出再生力和雇员的“能力”,都需要大量的培训工作,而且培训将不是例行或一年一次之类的活动,而是经常地进行,是雇员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必须部分。

一些国际企业,包括居领导地位的一些银行,已经实行了“主管就是培训主任”的制度,直接对属下员工做出经常性的培训。

只有特别的培训题目,才由培训部或外聘培训顾问担任。

因此,在二十一世纪里,培训技巧将不是培训部才需要掌握的能力。

一位保险业的高层人士对我说,他的公司决定快速发展,他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培养出一群管理人员,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说有:给他们举办一个培训技巧的课程吧。

一个管理人员有数周甚至数月去完成的事,一个培训师或讲师在数小时内便要做到:把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集中起来,使他们接受一个人的说话,作同样的思考,做同样的事,分工合作,按一个人的指示做事,并且妥善、愉快、和谐地完成。

更能分享心得、互相支持和有所学习。

一个培训师或讲师的可信性、亲和力、感染力和激发力决定了他的成功程度。

这些都可以经由特别训练而培养出来。

一个管理人员不也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吗?这些能力掌握得好,管理人员和培训师或讲师同样会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跟随他们的人也会感觉到更轻松、受启发和积极。

所以,培训技巧是二十一世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技巧。

1.2 统与现代之学习概念不同1、传统上,老师代表学问(或是他掌锁匙),学生须用种种方法向老师求取学问。

2、现代之学习概念则是:老师把学生推想学问。

代表的字: Teather代表的字:Trainer,Coach,1.3学习效果三个级别学员的学习效果有三个级别:⑴认识-即理论(我明白了!) To Know⑵做到-即技巧(我知道怎样做了!) To Do⑶掌握-即心态(这已成为了习惯) To Be而技巧也分两个层次:指示和能力.①指示(Instruction)-能说出怎么做,甚至能示范做的步骤,但不一定做到效果,就像新买回来的计算机的操作手册而已.②能力(Capability) -能自然地做出效果,已成为本身能力的一部分,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想也不用想,便驾御自如.帮助观众得到学习效果,我们有四种方式,它们的分别如下:学习效果讲授1倍思考2倍分享3倍实习4倍1.4给培训师的八条启示以下十二条是对培训师最有用的启示。

每当一个培训师在工作中感到沮丧、气馁、无奈、气愤、焦虑或者困扰时,都可以在这些启示中找到思想上的突破。

⑴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⑵没在“教”这回事,只有“学”。

⑶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⑷无论什么说话和身体语言,都是沟通的讯息。

⑸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⑹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⑺良好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⑻价值是推动一个人的决定因素。

1.5沟通效果的来源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佐治·米拉经过研究后发现沟通的效果来自文字的只不过占7%,来自声调占38%,而来自身体语言占55%,应注意的是:●文字虽然重要,但决定它的效果的是声调和身体语言。

●当文字与声调或身体语言不配合时,人们选择的是声调和身体语言,而不是文字的意思。

●人们斤斤计较别人曾说或没说的文字,其实文字有极大的限制性。

●虽然人们习惯把注意力放在7%的文字上,其实,这7%也往往没有发挥得很好。

1.6 意识与潜意识我们脑里的能力有两个部分: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我们所想、听、说和看的,而又同时知道自己是在想、听、说和看。

大部分我们所懂得,经历过的及能够做的(在脑里都是能力),储存在潜意识的部分里,故此,潜意识占脑的大部分,意识只占极少的一个部分。

为了使我们容易掌握,我们可以假定意识是我们的左脑,理性;潜意识是右脑,感性.两个人之间的沟通,1%是在意识的曾面,而99%是在潜意识的层面.部分潜意识控制的可以提升至意识层次,即是能够经过训练而运用得到.1.7培训师语录➢成功的培训师是从无数次狼狈中成长起来的➢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整个世界➢真正属于培训师的成就和荣耀是培训师在授课中的表现,而不是其他。

➢对培训师来说,讲砸一堂课不要紧,关键是不要被一堂课砸倒。

➢价值来自简单,简单来自深刻,深刻来自思考。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远不是简单的事。

➢有时培训师就像监狱警察,很关注别人的服从;有时培训师就像神父,很关注别人的道德;有时培训师就像娱乐节目主持人,很关注现场的气氛;有时培训师就像裸体模特,很关注自身的形象;有时培训师就像演员,很关注自己的表演。

不论培训师像什么,他都要具备学者的素养,能把足够的激情和精力投入到对于学术本身的关注中。

➢培训师在培训课题方面一定要成为真正懂行的专家,这是把课程讲好的最重要的条件。

➢对于培训师来说,重要的不是他在培训课题方面有多少实战经验,而在于他对培训课题方面的实战有多少研究。

➢课堂效果不等于培训效果。

➢一个空杯,既可以灌入牛奶,也可以灌入清水,还可以灌入垃圾。

所谓空杯的心态,不过如此。

➢如果把培训内容看成一座建筑,那么,事实就是这座建筑的地基,逻辑就是这座建筑的结构,两者缺一不可。

➢所谓巫师就是不讲逻辑、不顾事实的培训师。

➢只有把别人放在心上,别人才能与你交心。

➢要让别人理解培训师的观点,这是培训师对学员的要求;让培训师的观点走进学员的头脑,这是培训师对自己的要求。

➢否定自我,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主动否定自我,总好过被别人否定。

➢创新的灵感,来自创新的冲动。

创新的冲动,来自执着的进取。

➢沉闷的课堂气氛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恶魔,随时都有可能跳出来吞噬培训效果,对它不可不防。

➢不论培训师的授课经验有多丰富或对培训课题有多熟悉,对任何一次培训,都不可掉以轻心。

➢要使学员兴奋起来,培训师自己先要兴奋起来。

➢走神是绝对的,集中注意力是相对的。

➢没有枯燥的培训课题,只有枯燥的授课方法。

➢不写讲义的培训师在课堂上只能干五种事: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吹牛、糊弄、忽悠。

第二部分:如何组织你的演示稿2.1编写前的准备工作在企业里面,演示(Presentation)可以说是上司与下属,部门与部门,客户与厂商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沟通方式.一次好的演示往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可以是一次简单观念的介绍,也可以复杂到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业务竞争问题.所以学习做好每一次演示,是在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⑴编写演示中的前期准备工作:①先做工作●我为什么要做这次的演示?●出席者是些什么人?●出席者为什么来听演示?●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他们为什么那样想/那样做?(针对以上几点)⑵演示的意图演示的意图,总是要使出席者从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所以所有的演示都是劝说性的。

然而,要说服出席者去做某件事,你必须清楚地确定你到底要他们干什么,并且对结果作出清晰明确,毫不含糊的说明。

⑶人接受新观点的原因人们接受新观点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①是他们能因转变而获益②是他们能因转变而免受损失⑷出席者抗拒的原因你做的演示可能很对,但观众仍会有抗拒,因为以下的因素:①惧怕(Fear):费用、风险、改变②短缺(Shortage):时间、兴趣、资源③需要(Need):赢取某人的信赖、取得某人的批准所以在设计内容时不是忘记提供消除这些因素的方法.⑸哪一点与出席者有关系?在你做演示过程的每一刻,出席者都会问:“他讲的哪一点与我有关?”如果你要引导他们有所改变的话,他就必须能够具体的回答这个问题。

你的指导原则应该是:“我说对他们重要的事,而不是说对我重要的事。

”综合了以上的五点,才是你开始决定演示内容的时候。

2.2编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⑴不要说的东西①自己不能肯定的东西,绝对不能肯定。

②绝对不要说一些你不信服、不能做到的或不认同的观点或者理论。

⑵讲者对主题的认识①如果要你去听一个对你从事的行业一无所知的人去教你如何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你心里的滋味一定不好受。

听你演示的人也是一样。

②你不一定只能说自己熟悉的题目。

做了足够的准备工夫,什么题目也可以说。

搜集资料,用心观察,与从事那行业的老经验人士交谈,向他们请教。

研究出席者所需要的、渴求的、和欠缺的、同时亦研究他们的成就、能力、前景和优点。

⑶他会记得吗?①沟通效果55%来自看到的资料,同时70%的中国人属视觉型,故此,把要求出席者都记得的东西写出来,即是用挂图、白板、贴墙、幻灯片等辅助你的说话,多用颜色、线条、图画、少用文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