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尽管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在基层医院很难推广,药物复律治疗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方便,无创伤的优点。

现将笔者用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6例患者均为本院急诊或住院患者,心电图符合PSVT的诊断。

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21~67岁。

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3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12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3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常规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记录用药前后血压、用药开始时间及终止PSVT时间。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头晕、胸闷、心慌等主观症状的变化。

治疗组用维拉帕米5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 稀释后静脉注射5 min,20 min未转复窦性心律者,同一剂量重复使用1次。

对照组用胺碘酮15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稀释后静脉注射5~10 min,20 min 未转复窦性心律者,同一剂量重复使用1次,如仍不转复,则用胺碘酮300 mg加入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以1 mg/h的速度静脉滴注,直至PSVT转复。

1.3 疗效评价用药后30 min内转为窦性心律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两组治疗后复律时间分别为和(12.9±8.7.)min和(21.3±12.7)min,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胸闷,一过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未经处理自行缓解。

对照组中有3例一过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未经处理也自行缓解。

3 讨论
PSVT起病急骤,持续发作可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需紧急处理转复心律,终止发作,如不及时转复可发生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其发病机制绝大部分为激动折返所致,仅有少部分为冲动起源或触发激动异常。

维拉帕米为钙离子拮抗剂,通过调节心肌传导细胞,减少钙离子内流,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从而阻断折返,转复PSVT。

因此,维拉帕米是
转复PSVT的首选药物之一。

胺碘酮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延长心肌及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时程,并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和旁路传导,并能提高心室致颤阈值,减少室颤发作,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

从电生理上虽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它兼有其他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某些特点,其急性作用近似Ⅰ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慢性作用主要为Ⅲ类,应视为一种复合的抗心律失常药,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也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故能终止PSVT。

本组结果显示维拉帕米转复PSVT有效率显著高于胺碘酮,转复时间短,因此对于急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SVT患者应以维拉帕米作为首选。

但由于维拉帕米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和对心脏有负性肌力作用,有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低血压、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胺碘酮虽然转复率较低,转复时间相对长,因负性肌力作用微弱,可选择性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氧耗量,因此特别适用于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速、室上速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79.
[2] 郭林妮,蒋文平,李庚山.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理电理杂志,2004, 32(12):1065-10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