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eos)直接计数
1 检查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eos)是白细胞中的一类细胞,仅占0.005—0.05,在某些皮肤病、寄生虫病、变态反应、血液病、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可用于观察传染病预后、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等,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检查临床上仍在广泛应用。

2 检测原理
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含有伊红的低渗溶液中被染成红色,而红细胞及其他白细胞破裂或溶解。

3 标本采集
3.1 嗜酸性粒细胞(eos)标本采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采集标本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3.2 要求用采血器(注射器或真空采血器)在30秒内取出静脉血,同时压脉带束臂时间不宜过长。

3.3 一般应用EDTA-K2·2HO2作抗凝剂,1.5—2.0mg可抗凝1ml全血。

3.4 按静脉采血的方法用采血器(注射器或真空采血器)抽取1.6ml的血液,注入到含有EDTA-K2·2HO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颠倒混匀数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3.5 也可以采取末梢血直接加入到含有伊红—丙酮稀释液的试管中,混匀计数。

4 设备与试剂
4.1 普通光学显微镜。

4.2 伊红—丙酮稀释液:①20g/L伊红液5ml;②丙酮5ml;③蒸馏水90ml;新鲜配制效果好,每周配制一次。

4.3 EDTA-K2 2HO 抗凝剂。

4.4 计数板改良Neubauer氏计数板或一次性计数板。

5 操作步骤
5.1 取一只小试管,加入稀释液0.38ml。

5.2 常法取末梢血或抗凝血20u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再冲入计数池计数。

5.3 静置2—5min, 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
性粒细胞数。

6干扰因素
6.1 血液稀释后应于30min内计数完毕,否则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破坏,使结果偏低或不易辨认。

6.2 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特别是使用含甘油的稀释液要适当延长混匀时间。

6.3 注意与中性粒细胞相区别,以免误认。

6.4 住院病人采集标本时间要力求统一,以免受时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6.5 用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百分率求得的绝对值不如直接计数结果准确。

7 质量控制措施
无。

8 结果计算
嗜酸性粒细胞/L = 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小×20 ×104
9 生物参考区间
国内教材所列参考值
(50—300)×104/L (50—300/ul)
10 实验室解释
10.1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主要用于观察传染病预后、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

10.2 其它变化的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减意义相同。

11 异常结果处理
本试验结果异常需与临床诊断相符合,不符合的结果应复查。

12 报告时间与标本保存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标本当日出报告。

急诊标本60分钟发出报告,病房患者检验结果报告单在当日下午发回科室。

检查过的标本不保存。

13 操作性能
13.1 本试验是一个定性的检测方法,近年来多用于寄生虫病、伤寒、某些传染病等辅助诊断。

13.2 充液计数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嗜酸性粒细胞数计数结果。

编写人
审核人
生效日期
2011年11月1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