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高级营养师论文(国家职业技能一级)文章题目:肥胖症与营养防治*****身份证号:所在省市:山东省菏泽市工作单位:肥胖症与营养防治程巍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文明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食品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吃”已不再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令人担心的是“吃出来的负担”,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疾病-肥胖症,就是因为“吃”而造成的病症,肥胖症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国在近些年来,大多数国民民众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肥胖症也随着国民民众小康生活快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是当前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又一大杀手。
追溯肥胖症的根源,其主要的还是饮食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肥胖的形成原因、肥胖的类型、常用判定指标、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对肥胖症预防、膳食的治疗和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肥胖症;并发症;营养治疗;运动治疗。
一、肥胖、肥胖症的定义由于营养失衡,摄入的热量大于人体消耗的热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或分布异常,造成自身的体重增加,并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称为肥胖。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一起的慢性代谢疾病。
[1]二、肥胖症的形成原因肥胖症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2.饮食因素:饮食摄入热量过多,一些高脂肪、高糖饮食均可导致脂肪堆积;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
运动减少,则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全身脂肪库中;4.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别;5.神经精神因素;6.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且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
[2]三、肥胖症的分类肥胖症的分类比较繁多,在中医上也有分类,我说的是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类,大致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
1.原发性肥胖此类肥胖单纯性肥胖最为常见,主要是由内分泌或遗传性肥胖以外原因引起的脂肪组织过多的病症。
(1)体质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于25岁以前营养过度有关。
多数有家族性遗传史,超重的儿童通常成为超重的成人。
(2)营养性肥胖又叫外源性肥胖或获得性肥胖。
多由于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劳动过少或某种原因需较长期的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
此类肥胖主要是因为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致。
(3)体质性肥胖可再发为外源性肥胖,又称为混合性肥胖。
以上三种肥胖的情况都称为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城市里20—30多岁的妇女较为多见。
中年以后的男、女也有自发性肥胖的倾向,绝经期妇女更易发生。
(4)水、钠潴留性肥胖又叫特发性浮肿。
此型肥胖多见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
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慢等因素有关。
脂肪呈不均匀分布,以小腿、股、臀、腹部和乳房为主。
[3]2.继发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患者在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症状的基础上,表现为肥胖病因有以下因素形成:(1)下丘脑病:由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肉芽肿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综合症,均可引起肥胖。
(2)垂体病:见于轻度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尤其是嫌色细胞瘤)、空蝶鞍综合症。
(3)胰岛病: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合成过度,常见于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等。
(4)肾上腺性肥胖:常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自主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继发性肥胖,又叫柯兴综合症。
其特点是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皮肤紫纹、高血压及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5)甲状腺性肥胖:此类肥胖明显症状有面容臃肿,皮肤呈苍白色,乏力,脱发,反应迟钝,表情淡漠。
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6)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多见于女性绝经期及少数多囊卵巢综合症、男性无睾和类无睾症等。
[4]四、常用判定指标是指测量身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和判定标准。
1.体重指数(BMI)的判定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标准:BMI=18.5—24.9 体重正常BMI≤18.5 体重过低BMI≥25 体重超重BMI≥30 体重肥胖我国的体重指数公布标准:BMI=18.5—22.9 体重正常BMI≤18.5 体重过低BMI≥24 体重超重BMI≥28 体重肥胖2.理想体重指数及判定指标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cm)理想体重=±10% 正常体重理想体重=-10% 体重过低理想体重高于10%低于20% 体重超重理想体重高于20%以上体重肥胖3.腰围指数及判定标准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0cm以上两种腰围为腹部脂肪积蓄的界限。
4.腰臀比值及判定标准男性腰臀比值﹥1.0、女性﹥0.9时,肥胖带来的并发症才明显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腰臀比值关于正常、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主要是从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角度而研究得出的数据,属于医学标准。
5. 体脂百分率(F%)及判定指标判定标准公式:F%=(4.57/D-4.142)×100%,D为体密度。
对于成年男性:D=1.0913-0.00116× X;成年女性:D=1.0913-0.00133× X;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
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肩胛骨下角约 1cm处,成45°角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肩峰与尺骨鹰嘴联线中点,垂直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
其判定标准:正常成年男女15—22为正常,25—30为超重,30—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40—50为重度肥胖。
另外,也可借助人体脂肪测定仪或者人体成分分析仪等仪器来更准确地测量人体体脂百分率(F%)。
[5]五、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也是诱发多种并发疾病的危险因子,肥胖症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值得警惕的是,中心性肥胖症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
下表为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体重者对该病患病率的倍数。
[6]1.高血压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较高。
高血压病患者是指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 mmHg=0.133kP),或需要用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低于120/90毫米汞柱)者。
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
而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
[7]2.Ⅱ型糖尿病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如以空腹血糖≥126 毫克/100毫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仍≥200毫克/100毫升者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BMI≥24 者的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在24 以下者的2.0倍,BMI≥28 者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
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倍[8]。
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
这些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
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3.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患者由于身体脂肪组织大量增加,就必须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才能满足肥胖的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长期左心脏器的负荷过重,加大了周围的动脉阻力,使左心室肥厚,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症。
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者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200毫克/100毫升)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 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5倍。
BMI≥24和≥28 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毫克/100毫升)的检出率分别为BMI在24以下者的1.8倍和2.1倍。
腰围超标者高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1.8倍[9]。
4.冠心病、心脑血管及动脉硬化疾病我国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事件即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
前述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的聚集,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肥胖患者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使得心脏负荷加重,致使管腔狭窄,引起心脏缺氧,缺血和硬化,另外体力活动的减少,削弱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足,所以极易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
[10]5.脂肪肝肥胖能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由于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及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率大大超过了将其转运出肝脏的能力,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运出甘油三酯发生障碍使得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形成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还会发生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6.胆囊炎和胆结石症多数肥胖者的饮食结构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摄入的脂肪偏多,植物性食物少,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内的胆固醇超过胆汁中的溶解度而堆积,胆固醇极易沉淀而形成胆结石,因此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同时存在。
7.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由于身体肥胖,体内雄性激素减少,雌性激素增加,睾酮水平降低,使得雌、雄两种激素发生倒置,引起男性性功能低下或者性功能障碍。
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此与其雄性激素低下有密切关系。
8.其它并发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变型性膝关节症、痛风、皮肤病、便秘等疾病,甚至还会引发某些癌变病症。
六、预防原则及预防措施1.预防原则肥胖者必须以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必须做到终生坚持。
2.预防控制措施(1)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现有的饮食结构,增加户外体力活动,矫正过度饮酒和活动不足的行为与习惯;(2)鼓励低能量、低脂肪的食物均衡摄入,适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常、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用控制膳食和增加运动的方式来克服单纯减少膳食能量所产生的不利作用;(3)两者相结合可使基础代谢率不致因摄入能量过低而下降,以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既可以防止体重反弹,又能改善心肺功能,并达到更全面的健康效益;(4)树立健康体重的观念,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可急于求成,以防止陷入减重的误区;(5)防止肥胖的同时,也必须防止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并将其作为防治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