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
5.1复习笔记
价值体系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一个社会组织安排的深层结构。
以它为基础,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理念和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
正义、权利、自由、自治、民主、平等、福利、宽容等观念是现代价值体系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
政治价值体系是政治社会的基础,它是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
1.作用
政治价值体系的作用主要有:
(1)决定了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向和目标;
(2)提供了人们行为评价的标准;
(3)规定了社会生活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
2.地位
关于政治价值体系的地位,有政治经济分析、结构分析和系统分析三种不同的观点。
(1)政治经济分析的观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分析的观点,政治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关系的制约,如图5-1所示。
生产力是社会变迁的基础。
它的变化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带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产生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图5-1马克思政治经济分析中的价值体系
(2)政治结构分析的观点
在政治结构分析中,政治价值体系属于政治体系的基础性的深层结构。
它渗透于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之中,共同构成了政治系统的“观念”系统。
如图5-2所示。
图5-2政治结构中的价值体系
(3)系统分析的观点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观点,如果把政治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平台,那么,政治组织和制度构成了该系统的“硬件”系统,而政治价值体系则构成了该系统的“软件”系统。
见图5-3:
图5-3政治系统中的价值体系
3.构成
(1)构成要素
正义、权利、自由、自治、民主、平等、宽容是现代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它们是构成政治价值体系的最基本的要素。
(2)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政治价值体系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关系,每个概念或要素各有其自己的应用范围,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层面和角度。
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个人”与“集体”关系
“正义”意味着对“权利”的平等分配,而“权利”的合理分配就体现在“个人”与“集体”(或社会)互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a.在个人与公共权力(国家政府)关系方面,追求“自由”;
b.在社会组织与公共权力(国家政府)的关系方面,追求“自治”;
c.在个人—社会组织—公共权力(国家/政府)三者关系方面,追求“民主”和“平等”;
d.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方面,追求“宽容”。
②国家政府、社会、个人三者关系,如图5-4所示
①在个人生活领域,强调自由和宽容;
②在国家层面的公共生活领域,强调民主和效率;
③在社会层面的公共生活领域,强调自主和自治。
图5-4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
二、政治价值体系诸要素分析
1.正义
(1)含义
正义指公正分配奖励和惩罚的道德观念,是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最常使用的概念之一。
它可以应用于包括自由、权利、权力、财富、休闲等价值在内的所有社会利益的分配之中。
(2)分类
①“程序性的”正义和“实质性的”正义
a.“程序性的”正义
“程序性的”正义指的是形式的正义,即产生结果的方式和支配人们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规则的公正性。
例如,公平的比赛规则。
b.“实质性的”正义
“实质性的”正义指的是真实的(内容的)正义,即它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如“量罪定刑”的思想
②“法律的正义”和“社会的正义”
a.法律的正义
法律的正义是指根据错误行为特别是违法行为的结果来实施惩罚(但法律并不等同于正义)。
如,司法机关就是正义的化身。
b.社会的正义
社会的正义指的是社会价值如财富、收入、社会地位等实现公平分配。
2.权利
(1)含义
权利指做某种事情的资格或正当性。
(2)分类
权利一般被分为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
①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指正式的法律和行为规则,具有强制性。
②道德权利
道德权利是一种道德的主张或哲学观点。
人权和早期的自然权利均属于道德权利的范畴。
(3)两种角度
对权利的认识和阐述有积极的权利观念和消极的权利观念两种不同的角度。
①消极的权利观念
消极的权利观念划出一个行为不受限制的领域,约束他人,尤其是约束政府不要侵占“我”的领地,那是“我”的权利范围。
自由主义者所鼓吹的公民自由如言论自由等,多属于这种权利观念。
这种权利观念在实践上要求政府和我们的同类不要干涉我们,让我们自己好生呆着。
②积极的权利观念
积极的权利观念要求别人,特别是政府给我们提供资源和支持,因而要求政府和我们的同类要对我们承担责任。
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权利,如受教育权、社会受益等权利,多属于这个范畴。
这种积极的权利观念在实践上要求政府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提供服务,保障社会资助。
(4)历史发展
权利观念起源于l7和18世纪,最早来自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的思想。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①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②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这被认为是较为激进的主张,但基本上还属于个人权利观念的范畴);
③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属于团体权利观念。
今天,团体权利观念又得到了发展,妇女、同性恋者、残疾人、儿童等要求得到某些权利。
(5)关于权利问题的争论
从自然权利观念产生到现在,关于权利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什么权利该优先和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而展开。
以此,可分为左、中、右不同的政治派别。
①自由主义者从消极的权利观念出发,把权利视为个人抵御专制政府的手段;
②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从积极的权利观念出发,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
③“新右派”人士由于认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会助长个人依赖性而大力谴责积极的权利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