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压得准五杀跑不了】微电子器件(陈星弼·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前言◎根据统计,课堂测验、课后作业中的题目提纲中无相似题型,请复习提纲的同时在做一次作业以及课堂测验。
作业答案、课堂作业答案平时随课堂进度上传群共享,请自行查阅。
本答案为个人整理,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计算题部分,实在无能为力,后期会继续上传计算题集锦,敬请期待。
另,由于本人微电子班,无光源班群,请有心人士转载至光源班群,共同通过1、若某突变PN 结的P 型区的掺杂浓度为163A 1.510cm N -=⨯,则室温下该区的平衡多子浓度p p0与平衡少子浓度n p0分别为(316105.1-⨯=cm N A )和(314105.1-⨯=cm N A )。
2、在PN 结的空间电荷区中,P 区一侧带(负)电荷,N 区一侧带(正)电荷。
内建电场的方向是从(N )区指向(P )区。
[发生漂移运动,空穴向P 区,电子向N 区]3、当采用耗尽近似时,N 。
由此方程可以看出,掺杂浓度越高,则内建电场的斜率越(大)。
4、PN 结的掺杂浓度越高,则势垒区的长度就越(小),内建电场的最大值就越(大),内建电势V bi 就越(大),反向饱和电流I 0就越(小)[P20],势垒电容C T 就越( 大 ),雪崩击穿电压就越(小)。
5、硅突变结内建电势V bi )[P9]在室温下的典型值为(0.8V )6、当对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其势垒区宽度会(减小),势垒区的势垒高度会(降低)。
7、当对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其势垒区宽度会(增大),势垒区的势垒高度会(提高)。
8、在P 型中性区与耗尽区的边界上,少子浓度n p 与外加电压V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P18。
若P 型区的掺杂浓度173A 1.510cm N -=⨯,外加电压V = 0.52V ,则P 型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n p 为(3251035.7-⨯cm )。
9、当对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大);当对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小)。
10、PN 结的正向电流由(空穴扩散)电流、(电子扩散)电流和(势垒区复合)电流三部分所组成。
11、PN 结的正向电流很大,是因为正向电流的电荷来源是(多子);PN 结的反向电流12、当对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由N区注入P区的非平衡电子一边向前扩散,一边(复合)。
每经过一个扩散长度的距离,非平衡电子浓度降到原来的(1e)。
13、PN。
这个表达式在正向电,在反向电压下可简化为(JJ d-=)。
14、在PN结的正向电流中,当电压较低时,以(势垒区复合)电流为主;当电压较高时,以(扩散)电流为主。
15、薄基区二极管是指PN结的某一个或两个中性区的长度小于(该区的少子扩散长度)。
在薄基区二极管中,少子浓度的分布近似为(线性分布)。
16、小注入条件是指注入某区边界附近的(非平衡少子)浓度远小于该区的(平衡多子)浓度,因此该区总的多子浓度中的(非平衡)多子浓度可以忽略。
17、大注入条件是指注入某区边界附近的(非平衡少子)浓度远大于该区的(平衡多子)浓度,因此该区总的多子浓度中的(平衡)多子浓度可以忽略。
18、势垒电容反映的是PN结的(微分)电荷随外加电压的变化率。
PN结的掺杂浓度越高,则势垒电容就越(大);外加反向电压越高,则势垒电容就越(小)。
19、扩散电容反映的是PN结的(非平衡载流子)电荷随外加电压的变化率。
正向电流越大,则扩散电容就越(大);少子寿命越长,则扩散电容就越(大)。
【P51】20、在PN结开关管中,在外加电压从正向变为反向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反向电流。
引起这个电流的原因是存储在(N)区中的(非平衡载流子)电荷。
这个电荷的消失途径有两条,即(反向电流的抽取)和(少子自身的复合)。
21、从器件本身的角度,提高开关管的开关速度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少子寿命)和(加快反向复合)。
(减薄轻掺杂区的厚度)22、PN结的击穿有三种机理,它们分别是(雪崩击穿)、(齐纳击穿)和(热击穿)。
23、PN结的掺杂浓度越高,雪崩击穿电压越(小);结深越浅,雪崩击穿电压就越(小)。
24、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的条件分别是(10→⎰dx i rd α)和(。
[P41] 25、晶体管的基区输运系数是指(基区中到达集电结的少子)电流与(从发射结刚注入基区的少子)电流之比。
[P67]由于少子在渡越基区的过程中会发生(复合),从而使基区输运系数(小于1)。
为了提高基区输运系数,应当使基区宽度(远小于)基区少子扩散长度。
26、晶体管中的少子在渡越(基区)的过程中会发生(复合),从而使到达集电结的少子比从发射结注入基区的少子(小)。
27、晶体管的注入效率是指(从发射区注入基区的少子)电流与(总的发射极)电流之比。
[P69]为了提高注入效率,应当使(发射)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掺杂浓度。
28、晶体管的共基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α是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零)偏时的(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之比。
29、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β是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零偏时的(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
30、在设计与制造晶体管时,为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应当(减小)基区宽度,(降低)基区掺杂浓度。
31、某长方形薄层材料的方块电阻为100Ω,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00μm 和60μm ,则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电阻分别为(Ω500)和(Ω20)。
若要获得1K Ω的电阻,则该材料的长度应改变为(m μ600)。
32、在缓变基区晶体管的基区中会产生一个(内建电场),它对少子在基区中的运动起到(加速)的作用,使少子的基区渡越时间(减小)。
33、小电流时α会(减小)。
这是由于小电流时,发射极电流中(势垒区复合电流)的比例增大,使注入效率下降。
34、发射区重掺杂效应是指当发射区掺杂浓度太高时,不但不能提高(注入效率),反而会使其(下降)。
造成发射区重掺杂效应的原因是(发射区禁带变窄)和(俄歇复合增强)。
[P76]35、在异质结双极晶体管中,发射区的禁带宽度(大)于基区的禁带宽度,从而使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注入效率)大于同质结双极晶体管的。
[P79]36、当晶体管处于放大区时,理想情况下集电极电流随集电结反偏的增加而(不变)。
但实际情况下集电极电流随集电结反偏增加而(增加),这称为(基区宽度调变)效应。
[P83]37、当集电结反偏增加时,集电结耗尽区宽度会(变宽),使基区宽度(变窄),从而使集电极电流(增大),这就是基区宽度调变效应(即厄尔利效应)。
[P83]38、I ES 是指(集电结)短路、(发射)结反偏时的(发射)极电流。
39、I CS 是指(发射结)短路、(集电结)反偏时的(集电)极电流。
41、I CBO 是指(发射)极开路、(集电)结反偏时的(集电)极电流。
41、I CEO 是指(基)极开路、(集电)结反偏时的(集电)极电流。
42、I EBO 是指(集电极)极开路、(发射)结反偏时的(发射)极电流。
43、BV CBO 是指(发射)极开路、(集电)结反偏,当(CBO I )∞→时的V CB 。
44、BV CEO 是指(基)极开路、(集电)结反偏,当(CEO I )∞→时的V CE 。
45、BV EBO 是指(集电)极开路、(发射)结反偏,当(EBO I )∞→时的V EB 。
46、基区穿通是指当集电结反向电压增加到使耗尽区将(基区)全部占据时,集电极电流急剧增大的现象。
防止基区穿通的措施是(增加)基区宽度、(提高)基区掺杂浓度。
[P90]47、比较各击穿电压的大小时可知,BV CBO (大于)BV CEO ,BV CBO (远大于)BV EBO 。
48、要降低基极电阻bb r ',应当(提高)基区掺杂浓度,(提高)基区宽度。
50、发射极增量电阻r e 的表达式。
室温下当发射极电流为1mA 时,r e =(Ω26)。
51、随着信号频率的提高,晶体管的ωα、ωβ的幅度会(下降),相角会(滞后)。
52、在高频下,基区渡越时间b τ对晶体管有三个作用,它们是:(复合损失使小于 1β0* 小于 1)、(时间延迟使相位滞后)和(渡越时间的分散使|βω*|减小)。
53、基区渡越时间b τ是指(从发射结渡越到集电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当基区宽度加倍时,基区渡越时间增大到原来的(2)倍。
54、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ωα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
当晶体管的ωα下α的截止频率,记为(αf )。
55、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ωβ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
当晶体管的ωβ下降到021β时的频率,称为β的(截止频率),记为(βf )。
56、当βf f >>时,频率每加倍,晶体管的ωβ降到原来的(½);最大功率增益pmax K 降到原来的(¼)。
57、当(电流放大系数ωβ)降到1时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T f 。
当(晶体管最大功率max p )降到1时的频率称为最高振荡频率M f 。
58、当ωβ降到(1)时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T f 。
当pmax K 降到(1)时的频率称为最高振荡频率M f 。
59、晶体管的高频优值M 是(功率增益)与(带宽)的乘积。
60、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直流小信号等效电路相比,增加了三个元件,它们是(集电结势垒电容)、(发射结势垒电容)和(发射结扩散电容)。
61、对于频率不是特别高的一般高频管,ec τ中以(b I )为主,这时提高特征频率T f 的主要措施是(减小基区宽度)。
62、为了提高晶体管的最高振荡频率M f ,应当使特征频率T f (增大),基极电阻bb r '(降低),集电结势垒电容TC C (降低)。
63、对高频晶体管结构上的基本要求是:(尺寸小)、(结深浅)、(线条细)和(非工作基区重掺杂)。
64、N 沟道MOSFET 的衬底是(P )型半导体,源区和漏区是(N )型半导体,沟道中的载流子是(电子)。
65、P 沟道MOSFET 的衬底是(N )型半导体,源区和漏区是(P )型半导体,沟道中的载流子是(空穴)。
66、当GS T V V =时,栅下的硅表面发生(强反型),形成连通(源)区和(漏)区的导电沟道,在DS V 的作用下产生漏极电流。
67、N 沟道MOSFET 中,GS V 越大,则沟道中的电子就越(多),沟道电阻就越(小),漏极电流就越(大)。
68、在N 沟道MOSFET 中,T 0V >的称为增强型,当GS 0V =时MOSFET 处于(截止)状态;T 0V <的称为耗尽型,当GS 0V =时MOSFET 处于(导通)状态。
69、由于栅氧化层中通常带(正)电荷,所以(P )型区比(N )型区更容易发生反型。